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床为一正在开采的小型金矿床。利用野外观察、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白云石、黄铜矿、砷黝铜矿。金矿物均为自然金(成色为945~982),未发现含银自然金及银金矿等矿物。金的嵌布类型有包裹金、裂隙金、粒间金和连生金4种。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微粒金(0.010~0.005 mm)为主(约占44%),其次是显微细粒金(0.020~0.010 mm)(约占22%)和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1 mm)(约占19%)。显微中粒金—巨粒金数量较少(约占14%),但其面积含量较高(约占57%),对于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非常重要。还讨论了铧厂沟金矿床自然金嵌布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金成色较高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技术,对扎西康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内新发现的独立金矿体进行分析,以求查明该矿体载金矿物、金矿物赋存状态的特征。84件光薄片镜下观察与11件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金以独立矿物相形式存在,为扫描电镜下可识别的"可见金",未发现晶格金。金的成分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钯金矿、含银自然金、含汞自然金以及含镍自然金;金矿物粒径范围在0.001 mm~0.03 mm之间,主要为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 2),平均粒径为0.002 3mm,占66.67%;其次为显微微粒金(0.01mm~0.005mm),平均粒径为0.006 6mm,占24.24%;显微中粒金(0.05~0.02),平均粒径为0.025mm,占6.06%;显微细粒金(0.02~0.01),平均粒径为0.012mm,占3.03%。金矿物主要有以下三种嵌布特征: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毒砂中(占79.79%),其次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以及部分黏土矿物中(占21.21%)。通过与典型造山型、卡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进行对比,认为该矿体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体特征相似,扎西康地区应存在独立的浅成低温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绿岩型金矿。利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自然金602粒。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和连生金。载金矿物以黄铁矿、石英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5%;其次是钾长石、绢云母、菱铁矿、褐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显微细粒金(10~20μm)、显微中粒金(20~50μm)、显微微粒金(5~10μm)为主,分别占32.23%、26.91%、20.6%、16.11%;手标本及显微镜下也能观察到显微粗粒金(50~100μm)和巨粒金(100~200μm),虽然其含量仅占4.15%,但其面积可达33.97%,对于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十分重要。电子探针和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包括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银金矿;通过计算表明金的平均成色为803,金矿物的成色和特征反映金矿形成条件为中温和中等深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背散射和载金矿物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原生矿石中金等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裂隙金、粒间金、包裹金,少量连生金。载金矿物以磁铁矿、菱铁矿为主,所占比例达到84.23%,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银矿、斑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斜方辉铅铋矿、石英和黑云母等。自然金的粒度按金矿物面积统计主要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显微微粒金(5~10μm)、显微细粒金(10~20μm)及显微中粒金(20~50μm)为主,分别占17.87%、28.16%、28.19%和25.78%。按颗粒数量统计,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为主,占89.94%,其他3个粒级分别占6.51%、2.31%和1.18%,显微极微粒金粒数量多但极细,质量占比非常小,而显微微粒金—显微中粒金数量少颗粒相对大,质量占比大。电子探针和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包括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银金矿,金的平均成色为890,金矿物的成色和特征反映金矿形成条件为高—中温和中等形成深度以及成矿流体主要属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级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吉林白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物种类有自然金、含银自然金和银金矿,石英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的赋存形式有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分别占89.27%、6.42%和4.31%。金矿物以微粒金为主,大小为0.001~0.005mm,形态以粒状、麦粒状居多,金矿物成色高,矿床应属中偏高温成因。  相似文献   

6.
河南吉家洼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吉家洼金矿床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类型以氧化矿石为主,深部原生矿石逐渐增多.矿石中矿物种类多样,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斜长石、绢云母为主.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主要赋存形式,粒度介于0.005~0.1 mm之间,金矿物的成色变化具有阶段性和分带性特征,受成矿温度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柞山金矿原生矿石为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金矿石,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约占11%,磁黄铁矿以浸染、致密块状分布于混合花岗岩中;脉石矿物约占80%,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石中金品位为7.25×1-0 6,金矿物为含银自然金,金矿物的粒度分布于0.074~0.0005mm之间,一般为0.037~0.010mm之间。磁黄铁矿是本矿床中金的最主要载体矿物,约占67.02%的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8.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洛龙洼金矿床物质组成简单,属少硫化物型,金属矿物含量约5.4%,脉石矿物含量约94.6%.载金矿物以石英和黄铁矿为主,金矿物有银金矿和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很不均匀,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要赋存形式.金矿物粒度较细.  相似文献   

9.
王下牙老金矿为贫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裂隙控制.矿石的有用组分单一,有害杂质少,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主要的金属矿物为毒砂、黄铁矿,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矿石多具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自然金形态为角粒状、长角粒状,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为包裹金,裂隙金仅占8.2%,自然金为显微金.矿石类型以含金方解石-石英复合脉为主,其次为含金构造角砾岩型和含金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0.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1.
甘肃鹿儿坝金矿处在西秦岭“岷礼金矿带”上,是我国卡林型金矿“西北金三角”组成部分。该矿床赋存于洮河复向斜北东翼之中三叠统浅变质浊积岩建造中,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矿石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是一个正在开发但难选的大型金矿床。为了解金的赋存状态,文章通过中-高倍矿相显微镜、金化学物相分析及电子探针(EMPA)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三类矿石中金的分布型式基本一致,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石英、黄铁矿和铁白云石;金以矿物包裹金为主,总占比达96.31%,其中硫化物包裹的金占61.45%~89.01%、硅酸盐中的金占有率为7.28%~25.49%,独立存在的金矿物较少,占1.03%~9.01%;独立金矿物主要以矿物粒间单体金形式存在,金成色987.05‰,为自然金,粒度以0.0009 mm×0.0061 mm~0.0078 mm×0.0114 mm为主。这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并为改善矿山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尤溪肖板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板金矿床属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平均成色930,有少量银金矿和碲金矿。金矿物以包体金、裂隙金、连生金和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铅矿及方解石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石英、方解石中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金矿物形态各异,粒度以中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3.
安庆月山铜钼矿床金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和质子探针等多咎分析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安庆月山铜矿区铜牛井矿床不同类型的铜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含银自然金、银金矿和自然金等赋存于石英脉型铜矿石、铜方矿化岩石型及闪长岩型铜矿石中,与之共生的矿物为同放、斑放、辉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等;矿石中金的平均含量为0.3g/t,具有综合利用价值。金-银系列矿物中以含银自然金为主,粒度一般为0.15~0.30mm,大者0.5mm以上。金的矿化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同一水平面则有西低东高的趋向,但水平上的变化幅度比垂直方向小得多。这不仅为矿床伴生金的选冶工作提供了依据,而且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及增加生产附加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查汗萨拉金矿是近年在新疆西天山新发现的一处金矿床,处于依连哈比尔尕构造带西端.矿体旱不规则脉状产于细品闪长岩构造破碎蚀变带及其接触带附近的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蚀变围岩中,围岩蚀变较弱.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并含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矿物呈自形粗晶或半自形结构,斑杂状分布在构造蚀变岩石中.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还发现有硫(碲)银金矿和金铀化物等独特矿化线索,金矿物多赋存在黄铁矿中,以包体金、裂隙金和少量粒间金形式存在.金矿物形态以粒状和长角状为主,多为细、微细粒金(粒度<10 μm).矿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0~340℃.热液脉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为-92‰~-74‰,δ18Ov-SMOW为11.8‰~12.6‰,成矿流体显尔岩浆热液和变质建造水混合的特征.热液方解石脉的占δ13Cv-PDB为-8.92‰~-8.06‰,δ18Ov-SMOW为13.45‰~17.18‰,反映成矿流体中CO2主体米源于岩浆.硫化物206pb/204Pb为18.036~18.173,207pb/204pb为15.536~15.612,208pb/204pb为37.940~38.097,成矿金属具岩浆来源特征.矿石中硫化物δ34Sv-CDT为-9.8‰~-7.3‰,显示其可能与地层有关.查汗萨拉金矿为构造蚀变岩型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小同于本区阿希金矿,是西天山金矿勘查中值得关注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广东陆丰硫铁矿床为一个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脉状矿床。伴生有综合利用价值的Cu、Au、Ag、Te、Bi等元素。其中Au主要呈微细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在黄铁矿中,Ag主要呈自然银、螺状硫银矿等独立矿物充填在脉石矿物中。Te、Bi呈碲铋矿、硫盐矿物嵌布在黄铁矿或充填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多数硫盐矿物为矿区首次发现。通过矿石物质组分的研究,查清了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为硫铁矿床的综合评价,有益组分的合理回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有用组分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开展的较少,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矿床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嘎拉勒铜金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其次为金银矿,可见粒间金、裂隙金及相对较少的包裹金形式,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自然铋等。银矿物主要以金银系列矿物形式存在,少量自然银与放射性元素共生,此外,还有少量辉银矿。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矿区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空白,对矿床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Cihai iron-cobalt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iron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Anomalous native gold and bismuth have been newly identified in Cinan mining section of the Cihai deposit. Ore formation in the depos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petrographical observations:(I) skarn, with the main mineral assemblage being garnet-pyroxene-magnetite;(II) retrograde alteration, forming the main iron ores and including massive magnetite, native gold, native bismuth, and cobalt-bearing minerals, with the main mineral assemblage being ilvaite-magnetite-native gold-native bismuth; and(III) quartz-calcitesulfide assemblage that contains quartz, calcite, pyrrhotite, cobaltite, and safflorite. Native gold mainly coexists with native bismuth, and they are paragenetically related. The temperature of initial skarn formation was higher than 340℃, and then subsequently decreased to ~312℃ and ~266℃.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ydrothermal fluid during the iron ore depositional event was higher than the melting point of native bismuth(271℃), and native bismuth melt scavenged gold in the hydrothermal fluid, forming a Bi-Au melt. A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Bi-Au melt was decomposed into native gold and native bismuth. The native gold and native bismuth identified during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for both gold- and bismuth-bearing deposits in the Cihai mining area.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Cihai is a part of the Early Permian Cu-Ni-Au-Fe polymetallic ore-forming event, and its discovery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other iron skarn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相似文献   

18.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工艺矿物学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等测试方法对河南嵩县下蒿坪金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金的赋存状态、主要载金矿物嵌布特征以及矿物解离特性等。结果表明,该金矿中主要可回收的有价金属为金,其品位为3.75×10-6。该金矿的原矿矿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钠长石、黄铁矿和铁白云石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赤铁矿、萤石、白云石以及方解石。原矿中的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而黄铁矿大部分以细粒、微细粒形式嵌布在石英和长石颗粒中。原矿中自然金的含量非常少,多以单独的自然金颗粒形式存在。原矿磨至P80=0.074 mm(-0.074 mm粒级含量占80%)时载金矿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的单体解离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通过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