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始地壳的活化再造与金矿床密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2.
金矿床密集区受含金丰度高的岩石圈地幔区控制和制约。本文以华北地台若干金矿床密集区为例,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初始地壳的含金丰度变化与金矿床密集区的关系。文章认为,初始地壳只有经活化改造和活化再造,才能形成金元素的富集域或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的统一体。其中,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变质基底双层结构的下层结构是金矿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岩浆一热构造作用是初始地壳内成矿物质活化的动力,岩浆活动、流体运移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构造断裂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和聚集的空间,特别是深断裂能使深源成矿物质迁移至地壳,使矿质来源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金矿床密集区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华北地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密集区受含金丰度高的岩石圈地幔区控制和制约。本文以化华北地台若干金矿床密集区为例,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初始地壳的含金丰度变化与金矿床密集区的关系。文章认为,寝地壳只有经活化改造和活化再造,才能形成金元素的富集域或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的统一体。其中,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形成物质基础,变质基底双层结构的下层结构是金矿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岩浆  相似文献   

4.
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成矿偏在性(超群性和不均一性)是金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特点。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是矿质来源、热液来源、搬运介质和赋矿空间等的有机统一;是富含成矿物质的初始地壳在长期的活化改造作用过程中,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合适的赋矿空间沉淀并被长期保存而形成的。初始地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是金矿密集区形成的物质基础。长期的热液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动力,而长期的地壳活化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和活山活动,是热液活动的基础。韧性剪切带、拆离滑脱带、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等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5.
黄世全 《矿产与地质》1993,7(4):241-246
赣北地区的金矿床,可分为含金韧性剪切带型、硅化破碎带型、隐爆角砾岩型和微细粒浸染型等4个类型,其原始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通过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形成含金沉积建造和含金火山岩建造.钠、钾质两个系列的花岗质岩石都可以形成金矿床.矿化富集主要通过韧、脆性变形和岩浆隐蔽爆破,产生多次破碎,多期蚀变矿化.在中—低温热液阶段,含矿热液体系的HS~-、Cl~-离子减少,还原介质增加的条件下沉淀富集,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7.
构造岩浆活化与秦岭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秦岭区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与金矿床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作者将秦岭区金矿床分为五类,即;①岩浆活化矿床;②岩浆-构造活化矿床;③构造-岩浆活化矿床;④构造活化矿床;⑤构造-变质活化矿床。  相似文献   

8.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资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一隐伏的(埋深距地表250m以上)中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开采历史,从目前验证钻孔剖面来看,矿体在深部有再富集的趋势。目前矿体控制最大斜深达890多米,矿体仍未尖灭,稳定向下延伸,显示矿床深部找矿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详细讨论了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中金的活化转移过程,将金的活化转移划分为初始期、主期和后期三个重要阶段。在金的主活化阶段中,主要表现为体活化和面活化两种形式。对金的活化作用类型、活化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现代风化作用形成风化壳物质,经过迁移就位以后形成风化壳建造;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则形成古风化壳物质,经过迁移就位以后形成古风化壳建造。它们既不同于海相沉积,也不同于陆相沉积,与板块构造也无关系。但是它们有相同的风化作用形成机理;有大同小异的风化矿物、结构构造,以及颗粒大小不一,排列杂乱的产出特征,也有相同的迁移就位特征。是一个独特的建造,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巨厚地壳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在青藏高原地区所进行的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探测资料;雅鲁藏布江以南和以北两条近东西向纵剖面(长约1000km左右),近南北向纵剖面(长约1200km左右),通过计算与分析,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速度分布的综合立体剖面图,发现地壳中存在著两个低速层,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近于陡立的略向南倾的深大断裂带。地壳结构不论在纵向与横向都是不均匀的,最后探讨了大陆板块碰撞与巨厚地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东北区区域地层发育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区地层发育总体特征,运用现代沉积学、大地构造学理论,对东北区的各个历史时期地层发育与地壳演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壳的升降,按基岩和表层分别表现为:基岩(基岩面)为上升;表层(地面)为沉降,换句话说地面在地壳总体的上升中呈现异向运动。本文认为现代上海地壳的上升,是中新世开始的新构造正向运动的继续。  相似文献   

15.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杜乐天 《地学前缘》1996,3(4):172-180
通过铀、金矿床及地幔岩捕虏体研究,初步得出以下认识:(1)在热液作用中岩浆分异热液是不存在的;(2)碱交代作用是整个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壳交代作用的基本运作机制,现已构成有几十条具体规律的理论系统;碱交代岩是地幔流体转变为热液的化石记录;(3)拆离断层构造体系是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后的活动通道;(4)磷(P)是地幔流体的特征性示踪成分;(5)大洋缺氧事件、生物种属灭绝、厄尔尼诺等有共同的地幔流体致因;(6)天然气-油-盐-金属成矿是统一的热液成矿作用。软流体是今后区域成矿预测的重要新依据。软流体的顶部发育有次级、再次级的局部上凸部,这是矿带、矿田群的重要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新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地壳深部的微生物及其对流体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壳深部微生物区系的一些特征,它们的活动对流体成分和性质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生命的温度上限、下渗深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斜长石组构与下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阐述了下地壳各向异性特征与成因,研究内容和方法,各向异性动力学意义,并强调指出斜长石在下地壳物理环境下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组构或晶格优选方法(LPO)是下地壳地震波各向异性之主因。  相似文献   

18.
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矿石性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池汝安  徐景明 《地球化学》1995,24(3):261-269
华南稀土花岗岩风化壳主要可分为腐值层、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在岩石的风化淋滤过程中,稀土以水合或羟基水合离子吸附在全风化层中的主要矿物埃洛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上。这些层状粘土矿物具有取代结构和断面余键两个吸附活性中心。量子化学计算表明两个吸附活性中心对不同稀土的吸附能力为: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Y^3+  相似文献   

19.
大地电磁测深(MTS)用于研究地壳上地幔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物探与化探》1997,21(6):460-467
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自1980年先后完成了青藏、川滇、华南、甘肃、新疆、内蒙、山西、松辽、长江中下游、秦岭等地区的深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约6800km。得出了剖面通过地区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研究了各电性单元与地质构造单元的关系,对发现的地壳、上地幔内低阻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已掌握的深大地电磁数据编制了中国大陆电性图件,得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100~120km,东部地区薄,西部地区厚的结论。利用高温高压岩石电阻率测定结果,粗略地给出了剖面通过地区岩石圈内主要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华南陆壳深部结构表明:华南存在一个广泛的统一的早前寒武纪(早元古代至晚太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南下陆壳的平均组分相当于中酸性,其中扬子地块下陆壳的成熟度比华夏地块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