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一项基本政策工具,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至实施以来,在引导建设单位科学合理选址,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中面临着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2.
正《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和严格用地规模管控等7项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这是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后,对节地评价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对节地评价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规划的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为了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现对浙江省如何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国土资源空间、时序的统筹管控,严控增量.撬动存量,谈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14,(2):30-35
“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职责定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总纲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江苏的必然选择。主要做法,一是构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基础制度,多年来,我们在规划、计划、用地标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考核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制度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批复,我们正在抓紧完善"1+X"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江苏的节约集约用地主要是三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作为省域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挥着统领和调控城乡土地利用的基础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贯彻落实,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有力地保障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发展目标的实施,促进了浙江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其立法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9.
正从近十年来湖南全省的用地情况予以分析,湖南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中外学者和政府专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述。有专家与学者认为,所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要把节约土地放在首位,少用地,提高用地效率,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二是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通过合理有序地置换土地,达到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和集约程度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建设用地越来越快的增长速度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迫切解决好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考核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供需日益严峻,用地矛盾问题凸显出来。如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挖潜低效用地,复垦工矿废弃地等工作就尤为重要。低效用地是指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土地产出率、人均用地等未达到要求,仍有调整利用空间的建设用地。为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城镇低  相似文献   

12.
宣传口号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3.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4.保障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农民权益5.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湖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准入门槛、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建立土地税收调节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实行工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了新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注意结构比例和空间布局,而《规定》中提出的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地再利用激励机制是创新性制度安排。《规定》突出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在总结近年来土地整治领域多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通过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各地盘活存量用地的主要措施是农用地综合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通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转发了《闫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思路,新厅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沈阳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沈阳市近几年来节约集约川地制度实行以来的做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土地要素制约是我省一个硬制约,不管宏观调控的强度与否,都可以很明确地讲,过去那种放开手脚用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我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禀赋不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近年来,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虽然通过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客观地说,目前的土地资源配置实际上还是一个计划配置制度,政府通过规划、计划、指标、用途管制和行政审批等手段掌握了土地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7.
市县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12,(8):60-64
湖州市出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政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湖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准入门槛、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建立土地税收调节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实行工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了新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从长远来看,节地评价制度、节地模式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不可或缺的环节。推进城镇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空间上优化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高效配置。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上降耗增效。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国土资源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了《规定》,从规模引导到监管考评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性配套措施,势必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和管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六个结合"实现建设用地批后全程管理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施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依规是《土地管理法》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照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做好建设用地批后跟踪检查督办落实,理论上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实际运作时却难以落实,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6):37-37,42
征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这在中央层面上将征地制度改革列入了议事日程,明确了改革的原则、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