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36年强震与安宁河断裂上的最新地表断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活断裂填图所获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安宁河活断裂最新的断错断续长度达30千米。它不仅存在于1536年强震宏观破坏高烈度区中部,而且还在近中部的沙尔村发现左旋水平扭错约千米左右的次级冲沟。据此可以确认:1536年西昌-冕宁间发生的强震,震中位于泸沽南的沙尔村附近,震中区北起冕宁的高山堡,南至西昌的新华,长约30千米;震中烈度Ⅹ度。用多种方法和公式计算,其震级约为级。  相似文献   

2.
用四川地区不化学建台以来11个水氡点的水氡观测资料和5个水化观测点19个水化测项的观测资料,绘制了水化日测值,五日均值和月均值图。以月均值曲线图为基础,用形态法分析提取水化中短期趋势异常。以2个以上水化台项出现形态异常,作为预报未来1年内异常点周围200千米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千米范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水化前兆指标。以多水点水氡日测值资料为基础,用层次跟踪方法提取水化异常,提出多点水氡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推进野外磁测工作,于1988年9月份对京津与河北地区的地磁测网进行了野外考察与实验观测。结果表明,磁测布局与测点选设基本合理;所用的磁力仪性能稳定,但MP-2磁力仪的观测值应进行仪器差改正;磁测资料的通化台应选在100—200km之内。此外,提出了供今后磁测工作参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了与1993年北海道西南地震有关的同震表变,该地震发生在日本大岛偏西南方向约60km。国土地理院在该地区的三角点上用GPS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这些三角点上与地震有关的运动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地壳形变测量中,水准测量是为了监测地壳的垂直形变。按照不同的监测任务,它又可分为区域水准网和流动水准点两种。通过定期的重复观测,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可获得较大范围地壳垂直形变势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则是在活动断裂两测,布设三四个测点,组成测段长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的小水准环。分析短水准测量资料,同样可得到断层垂直运动信息。而且短水准测量具有施测方便,外界干扰少,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通过对布设在陕甘宁地区水平形变网中,在测角、激光测距及基线量边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水平形变测量中不同的施测方法所得结果有明显差异,其中激光测距和基线量边这两种独立测距方法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本文用RM—Ⅲ型距仪在西北地区8个水平网的资料,以数理统计方法,就下列问题进行探讨。 1)RM—Ⅲ测距仪所测边长是否存在有比较显著的系统误差;2)若存在,这种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及表现形式如何?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控制点对区域流动重力测网平差精度的影响,利用江苏测区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从参与平差计算的控制点数量以及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分析控制点对平差后的重力测网精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本区域测网的监测能力。结果显示:采用单个基准点进行平差计算,基准点应当选择尽量靠近测网几何中心或多个闭合环节点的位置;当采用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控制点平差计算时,控制点周边测点与测网中部测点的点值精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结合江苏区域重力测网的空间分辨率和观测数据平差处理精度,认为江苏重力测网对5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同时对4~5级地震也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结果可为重力数据处理中合理的采用基准点进行平差、提升资料处理精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9年9月22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北部的两河口地区发生了一次6.6级强震。受到地震破坏和损坏的地区北到马尔康,南达小金,西抵金川,东达邛崃山脉西南坡,南北长约100千米,东西宽约5.5千米。地震的重破坏区却集中在小金的两河口里和马尔康县交界的梦笔山一带。地震的有感范围东到遂宁、南充、宜宾一带,西达甘孜、南抵西昌,北到甘肃的文县,最大距离约360千米。  相似文献   

9.
改善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定位精度的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3个月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与四川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用同一定位方法(LOC91)进行对比;后又将四川省地震台网的一些子台资料加入水库台网中,再用LOC91进行定位。经过对比,四川区域台网资料和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资料,对该网内地震的定位精度较高,而网缘外的地震若只用水库台网的资料定位则不尽然。瀑布沟水库数字台网一期工程各台的台间距小(台间距约5千米),对网外地震,在定位时张角就拉不开,有时仅有四分之一的张角(甚至更小),因此定位精度不高。若把四川省区域台网的一些子台加入水库台网地震观测资料中,台站基本上"包围"地震,则定位精度就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西昌地区中更新统昔格达组地层的变形变位等资料表明,该区的应力图象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即大致以礼州为分界,北部泸沽、冕宁一带以强烈的褶皱变形为主,推测其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而礼州以南的西昌、邛海附近则广泛发育张性正断层,表明是一引张区。如何从这些局部的构造变形遗迹反演区域应力场,并较好地解释在一小范围内挤压和引张共存的特殊现象,是我们的目的。本文从地质体介质力学性质差异是影响局部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刚性块体接触关系的“边边—点边”演化模式,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最后,用平面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西昌地区的应力场,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吻合。“边边——点边”块体接触关系的演化模式,对于解释西南地区一系列串珠状窄长盆地和断陷谷的成因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利用该网199l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带现今运动图像:由测区的北西虾拉沱测点到南东的乾宁测点水平位移速率逐渐增大,而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不明显.表明利用短边GPS测量可有效监视活动断裂带两侧一定区域的地壳运动.对比有形变测量资料以来川西地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认为可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和跨越断层的地壳整体运动的强弱这两种运动图像来研究区域强震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程光华 《内陆地震》2000,14(3):281-285
引言流动重力重复测量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的一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由于这一手段采用在固定测网、测线、测点上 ,每年在相近的时间内多次重复测量的方法 ,所以具有监测面积较大、工作速度较快、监测地球重力场时间域中短期异常效果较好等特点。新疆地震局自 1 978年 4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 ,共使用过三种类型的重力仪 :1 978~ 1 980年使用国产 ZSM- 、ZSM- 型石英弹簧重力仪 ( 1 981年停测选埋点 ,验收仪器 ) ;1 982~ 1 988年使用美国产沃尔登( Wordern)石英弹簧重力仪 ;1 987年至今使用中国地震局局管共用的美国产拉科斯特 ( L…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盐源县城西发生M_S=5.4级地震。西昌无线传输台网计算机最初定位于盐源县城西南(27°23′N;101°19′E)。盐源县城附近,房屋倒毁明显,人畜伤亡严重,被视为宏观震中所在。微观震中与宏观震相差12千米。地震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位置不一致,一个5.4级地震,两者相差5千米以上,属差别偏大,原因是微观震中定位不够精确。目前西昌无线传输台网对于M_L>2.5级的盐源地震的定  相似文献   

14.
前言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48.9秒,四川省盐源县发生了M_S=5.4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测定(使用中心站所属台网和云南邻近台资料)震中位置为北纬27°25′00″,东经101°25′41″,震源深度15千米。在此地震之前,相继发生了7月10日,8月11日,8月12日的M_S为5.1、4.2、4.8级地震。四次主要地震震中距盐源地震台均在20千米范围以内,即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应力应变和重力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航 《地震研究》2003,26(Z1):140-148
对多年来四川地区的应力应变及重力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整理出各台项在多次中等以上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并对其中一些异常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短期异常特征如下:攀枝花仁和台应变曲线表现为"N"形异常,西昌小庙台应变曲线为单点突跳与固体潮畸变.临震异常特征包括:攀枝花仁和台与西昌小庙台应变曲线的阶跃及"应变波",攀枝花仁和台钻孔水位的"前驱波".结合相关物理理论论证了西昌小庙台应变在2001年雅江6.0 级地震前异常的阶段性及异常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特征.另外,通过数学方法处理得到了攀枝花南山台重力异常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震活动区的地磁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为了监测新疆地区潜在的强烈地震,2003年在该地区建立了N和S两个地磁测网并进行了地磁三分量测量.在N和S两个测网所选建的51个测点周围环境良好,地磁梯度小,适宜地磁测量.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G-856磁力仪、DI磁力仪与GPS仪器,应用GPS测定方位角,DI磁力仪测量地磁偏角D与倾角I,G-856磁力仪测量总强度F.应用新疆地区乌鲁木齐与喀什地磁台站的资料,分别通化了N和S两个测网的地磁测量资料.该地磁通化值的平均标准偏差σ为:F的σf=0.20 nT;D的σd=0.06′;I的σI=0.03′,表明地磁测量资料准确可靠.根据上述地磁测量资料,应用精度高的spline方法,得到了N与S测网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可以准确地描述N与S测网的地磁场及其地磁异常场.该地磁分布为今后在新疆地区的震磁研究与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17.
戴文政 《华南地震》1993,13(2):25-31
根据福建东南沿海长澳带上布设的八个精密激光测距网近十年来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三角点水平位移矢量及水平应变等各项参数,并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对福建沿海地区自1981年以来的地壳水平形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近十年来总的水平应变以张应变为主导,但长澳带不同地段的应变形态各不相同,差异性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w7.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和彭灌断层上,地表破裂最大右旋走滑4.9m。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组织了GPS、In—SAR、地质等监测。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在完成GPS监测任务的同时,复测了四川GPS控制网A级和B级点、三角点,获得464个高精度GPS同震形变。并根据其中13个1HzGPS连续站数据获得震时动态形变序列,用震后GPS监测网获得震后8个月47个站的震后形变序列,用日本宇航局的ALOSPALSAR数据获得InSAR同震形变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DY-1蠕变仪的断层水平活动自记曲线中提取临震信息作一探讨。 资料概况 唐山7.8级大震后,我们先后在北京大灰厂、八宝山和唐山等处,用DY-1型蠕变仪进行断层水平活动的监视试验。各测点分别位于地面以下3米、8米和900米处,按断裂位移型展布测线。为了取得可信的资料,除设置常规方法(基线、水准)的检测装置外,还采用地面相应测线和应变型测线提供验证。发现:各点测值  相似文献   

20.
陕北富县地区以前的地震勘探沿沟布设弯曲测 线,平面展布呈不规则树枝状,难以形成闭合回 路,很难对二维地震资料在平面上进行储层反 演。2001年在陕北富县探区进行野外采集方法和 地震处理技术攻关,通过采用极其灵活的可变线 元观测系统实现直测线过塬,使测线成网连片; 资料处理中采用基于模型反演的折射波静校正、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和反褶积、叠前噪音衰减等 技术,为后续的储层预测、低幅度构造解释和综 合地质研究提供了高保真的地震资料;由于测线 的连片成网,通过伪测井的方法对无井测线进行 控制,最终实现储层反演的连片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