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核电站中:核电设备通过不同的固定条件与结构相连,地震作用时设备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复杂,为分析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并鉴定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考虑不同固定条件的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振动台试验进行了5次运行基准地震和1次安全停堆地震的动力时程激振,以及试验首末2次动力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固定条件会影响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反应谱特性和动力放大系数,与设备直接固定于振动台相比,将核电设备悬挂固定于剪力墙再与振动台连接的固定条件,改变了设备反应谱特性,且放大了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具有显著的动力放大效应,使核电设备多维地震响应更为强烈。因此,对此类固定条件的核电设备,在产品设计及安装固定时要充分考虑动力放大效应,以提高设备的抗震韧性。抗震试验前后,核电设备功能运行正常,结构完整性好,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AP1000和CAP1400三代核电设备的抗震试验要求,分析了抗震试验振动台需要达到的运动参数和系统性能指标,并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适用于三代核电设备抗震试验的三轴六自由度液压振动台建设方案,以供行业内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我国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规范的适用性,以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规范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4本规范在试验方法、评定标准和抗震试验要求反应谱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国内外抗震试验规范的综合对比,分析了我国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试验的优缺点,并为修订我国规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  相似文献   

5.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是高压配电装置常见型式,以GIS高压开关设备为研究对象,基于拟合标准反应谱的人工地震动合成理论,生成符合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试验要求的人工地震波。同时以实震记录El-centro地震波作为试验配合波形,进行了GIS高压开关设备原型结构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寻找设备抗震薄弱点,为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试验表明:GIS高压电气设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0.4g地震激励下该设备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其套管处加速度综合放大系数及位移值均大于设备主体,为该电气设备的薄弱点,设计时应在套管处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防止在地震激励下高压电气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箱形梁和格构式钢骨混凝土柱高位转换的高层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采用微粒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1/25高层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证实了这种转换层上、下的抗侧移刚度突变不显著,抗震性能较好,该结构设计达到了要求的抗震性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和地震总输入能(耗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京地区农村砖砌体结构住宅的抗震能力,本文选取了一种典型的砖木结构房屋作为研究对象,该类房屋以砖垛作为前檐支撑柱,屋架采用木构件,围护结构采用砖墙砌筑.振动台试验模型采用2/3缩尺设计,并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进行了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试验后的结构破坏现象和相关参数,得出了试验模型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的破坏现象提出了北京地区农村此类建筑相应的抗震加固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信系统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通信系统功能抗震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北京地铁八王坟车辆段大平台上部空间,层间隔震技术被采用。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此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地震响应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