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前言     
李春昱教授是我国享有盛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是国内外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他一九○四年五月八日出生于河南汲县,一九二四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一九二八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一九三四年十月入德国柏林大学地质研究所深造,一九三七年六月以“最优等”成绩取得柏林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一九三七年七月赴莫斯科参加第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后在苏联、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许多地方进行了地质考察,一九三七年冬  相似文献   

2.
杨钟健     
杨钟健字克强,著名地质学家、古生学家、教育家.1897年6月1日生于陕西省华县.1917年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入地质系本科,1923年毕业.1924年赴德国留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历任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抗战期间,  相似文献   

3.
刘锦新     
刘锦新,广东省台山县人,地质学家.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1941年毕业于缅甸仰光大学地质学系后,曾在缅北波龙(老银厂)铅锌矿工作.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他回国入西南联合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大学地球学院的前身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倡导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地质勘查系,始建于1952年。地质学家俞建章院士、董申葆院士、业治铮院士、喻德渊、张寿常、张秋生、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是由各国地质机构和学术团体代表组成的、每隔4年定期召开的国际地质学术会议,于1876年创立,创立委员会主席为美国地质学家J.霍尔。大会的宗旨是: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合作,为地质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作贡献;为各国地质学家的学术交流提供集会场所;为地质学家的野外考察提供机会。大会无定期刊物。每届大会的会议录、  相似文献   

6.
孟宪民     
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孟宪民,字应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职员家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后赴美留学,1925年获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工程师学位,然后在该州虎城铅锌矿工作一年.1926年入麻省理工学院,1927年获硕士学位回国.  相似文献   

7.
卢耀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1931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1952年院校调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53年提前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李学清     
李学清字宇洁,江苏吴县震泽人.地质学家、岩石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入农商部矿政司地质研究所开办地质专修班,1916年毕业即任新成立的地质调查所技术员.1920年赴美,入密西根大学,攻读矿物学与岩石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地质调查所技师、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兼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  相似文献   

9.
赵家骧     
赵家骧,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1939年人西南经济研究所,1941年入四川地质调查所.1945年被派赴美深造,入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主要是参加非金属矿产的研究、开发与勘探.1946年回国后,在矿产测勘处工作时,曾经调查并写有《勘探江苏东海磷灰石矿纪要》一文,提出了“沉积变质成矿”的见解.1947年发表《差热分析法》,这是我国最早介绍这一新技术方法的文章.1947年他获得第  相似文献   

10.
王克钧 《地球学报》1990,11(1):168-169
<正> 本区位于南岭南坡,地理座标为东经110°15′—110°25′,北纬25°11′—25°25′。北面为越城岭,东面为海洋山,西南为驾桥岭。区内有著称中外的岩溶地貌景观。 对本区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首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1940年就对桂北地区冰川遗迹作了概要论述。尔后,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徐煜坚教授对桂林南面的六塘和北面的大溶江的冰川遗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任美锷教授等许多地质学家对桂林及毗临区的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