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殷云波  刘晓东 《安徽地质》2004,14(3):231-234
深层搅拌桩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影响深层搅拌桩强度的主要因素为水泥实际掺入比、养护龄期、土样含水量、土体搅拌均匀程度、复搅深度是否合理、外加剂选择是否合适、土体围压和水泥强度等级等。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深层搅拌桩桩体强度和单桩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长江 《地下水》2012,(5):200-201
质量检验是评价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其他行业已有很多研究,并制定了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针对深层水泥搅拌桩性质及特点,以实例说明在水利工程中不同条件和要求下,对深层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时,桩体均匀程度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小应变动测法和开挖目测来检查;对桩体的直径可通过开挖量测检查;对桩体的长度、缺损性质和缺陷位置,可用小应变动测法来检查;对桩体强度可在桩体上截取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检查;对重要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可采用载荷试验来检查的正确方法,合理判定深层水泥搅拌桩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鹏忠 《湖南地质》2001,20(2):119-122,138
深层搅拌桩广泛用于软基加固工程。当软土含水率>50%时,可采用喷粉施工;反之,宜采用喷浆施工工艺,水泥土的加固,可用调节搅拌轴回转速度来控制搅拌效果。根据某镇工程实例的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具体的施工工序,指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确保水泥质量,是保证加固桩体强度与均匀性的关键。施工中必须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实行质量控制,以避免断桩或搅拌不均匀,生产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基工艺成桩快、成本低,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殷琨  刘大金 《世界地质》2005,24(4):388-391
为提高水泥土强度,通过对影响深层搅拌桩水泥土强度(水泥掺入比、水泥土养护龄期、水泥强度等级、土体自身物理力学性质,外掺剂以及施工工艺等)诸因素进行探讨,对各参数的取值进行优化。当水泥土的掺入比在7%~15%,养护龄期90d,加入外掺剂,且施工采用复搅法和喷搅法时,水泥土强度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深导搅拌桩成桩,加固机理,着重分析桩体强度的影响因素,指出由于在成桩过程中断喷或勘察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局部地段承载力达不到要求,也提也了施工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双头深层搅拌桩是做止水帷幕的一种常用方法。常规施工为“整米施工法”。新工法改为半米移机,由一组一组的间断施工改为一根一根的连续施工,保证了桩与桩之间的搭接长度和有效咬合,使深层搅拌桩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喷浆与搅拌根据地层情况及所在位置而定,对透水性好的地层多喷多搅,对透水性差的地层少喷少搅,对透水性强的土层位于基坑底部时更要多喷多搅。这样就保证了喷浆及搅拌的效果,使喷浆、搅拌更有针对性,使深层搅拌桩做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深层搅拌法在真空预压后地基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中 《世界地质》2005,24(3):304-307
为使经真空预压首期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从80 kPa提高到230kPa,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法-水泥搅拌桩二次加固软弱地基.经现场成桩工艺试验和检测表明,桩身水泥土强度在90 d龄期时>1.80 MP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50kN;以φ600桩径、桩长13.5 m、置换率为0.308和φ5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267两种方案布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在工程施工中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这一实际问题,提出大水灰比深搅桩概念。将大水灰比深搅桩用于地基处理,对其进行研究,获得大水灰比下,深搅桩能够按正常进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并形成稳定的承载力和沉降量的工艺控制规程,为浦东机场深搅桩施工提供施工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某市政工程的61根深层水泥搅拌桩的静载荷试验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全面的观点来研究深层水泥搅拌桩单桩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水泥搅拌桩单桩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桩长,龄期,基坑开挖深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与干振碎石桩,干振灰土等一样,也是处理松软地基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与干振碎石桩等其他挤密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不同,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属于摩擦桩型。由于天然地基土对桩体的侧摩擦力和端阻力的共同作用,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人们普遍认为,水泥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桩法复合地基处理不能解决场地土的液化问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和瑞雷波检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处理的复合地基,除了承协  相似文献   

11.
时坚  王晶  刘德深  韩行瑞 《中国岩溶》2006,25(4):330-334
黄河中上游地区,自黄河青铜峡,经内蒙准格尔、山西、陕西两省至河南西部,为我国最重要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基地。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开发,区域岩溶地下水水位连年持续下降,岩溶泉水流量衰减,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水质恶化、生态退化等。本文从能源基地岩溶泉流量衰减问题入手,研究了能源基地区岩溶泉水流量衰减问题,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搞好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资源化等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志伟  刘文卿  王增祥  杜东阳  郭海燕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4-2023010014
全国云端地质大标本园平台建设将全国百余座典型矿床的大型矿石标本“搬”到了云上,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云上虚拟漫游体验,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我国矿产资源、能源知识。文章通过分析全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博物馆、科研院所等地质大标本园建设现状,提出了全国云端地质大标本园建设原则及思路,以实物资料中心地质大标本园为建设案例,展示了建设内容与架构,分析总结了全国云端地质大标本园建设前景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魏树民 《岩土力学》2006,27(Z1):469-47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长大隧道施工中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所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突涌水的预防及帷幕注浆封堵等主要施工技术。并对岩溶发育富含水地区隧道工程的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太阳系(携带地球)围绕银河系银心依椭圆形轨道公转.旋行1周,地球与银心之间有两次处于近距离,两次处于远距离.在靠近时两者之间引力增大,导致地仅柔流物质发生涨潮,远离时引力减小,地幔潮落.地幔的潮汐作用势必引起其上的固体地壳发生破裂、变形、运移和碰撞,即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太阳公转具有200Ma年的周期性,故而地壳运动同样也具有与此相一致的周期性和等时性.因而说地幔的潮汐是导致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北山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建造比较发育,是热液型和火山岩型矿床成矿的有利地段。本文从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组合、火山岩相、火山岩喷发方式及韵律、岩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该地区中、晚泥盆世火山岩建造的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分析了火山机制控矿作用,总结了晚古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铀的成矿条件和规律,为今后在该地区寻找热液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球圈层耦合扭转机制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扭转构造体系不仅是球面现象,而且波及整个地球.本文着重指出地球圈层耦合扭转的机制,揭示该机制对于板块构造的控制规律.赤道面与银道面的交角达62°36′,当银心从北天球移动到南天球时,在公转离心力的驱动下,塑性地幔将向南半球运移而大陆板块则向北半球漂移,从而导致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和两半球的相对扭转.地球的大陆漂移的节律与银河系涡旋周期一致,太阳系内旋转状态相同的行(卫)星与地球同步扭转.  相似文献   

17.
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往对监测位移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位移-时间关系分析。但监测数据包含了大量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很有用的信息,其中不乏位移-空间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从工程设计和施工角度看,除需要位移-时间信息外,还需要位移-空间信息。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提出旨在综合位移-时间和位移-空间等两方面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该方法依表现形式不同又分为竖线法和曲面法两种。本文将通过五强溪船闸边坡工程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SMW工法在上海某基坑围护的应用,介绍了SMW工法工艺流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异常情况处理。SMW工法在城市建设中的成功运用说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兰州皋兰山黄土滑坡特征及灾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皋兰山滑坡是西北地区非常典型的黄土滑坡,由3个次级滑坡构成,形成条件可概括为:新构造作用促使皋兰山强烈隆起,形成高达200~300m以上陡峻的自然斜坡,平均坡度在33.7°,临空条件好;构成斜坡的基岩为泥岩,其上覆盖很厚的黄土层,泥岩表面风化、破碎严重,不透水,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在黄土与泥岩的接触面构成抗剪强度低值带;在地下水对下部软弱层侵润作用下,其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地震是促使滑坡产生的突发因素;同时,由于斜坡前缘建房开挖边坡及公园建设加载和绿化灌溉等,导致坡体稳定性明显降低,出现失稳破坏。通过野外勘查和位移监测及稳定性计算表明:目前滑坡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局部滑坡体复活变形迹象渐趋明显,其中变形最严重的是位于斜坡中下部并紧邻市区的Ⅰ3滑坡、Ⅰ4滑坡和Ⅲ滑坡。文章还对滑坡潜在损失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多维度育人功能是打通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地质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地质思维等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面对新时代高层次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教学理念从单纯的传授基础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开启《普通地质学》课程服务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门。充分利用“将今论古”思想和动力地质作用这两个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依托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庞大的地质时空观等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大格局观和发展观,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