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移民工作的成功与否是关乎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而长江三峡地区特定的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决定了三峡移民工作的成败与能否合理利用这一地区的地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峡工程库区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库区,从重庆到湖北宜昌三斗坪连绵600余公里.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水库淹没区涉及川、鄂两省的19个县市.据1985年统计,淹没区人口为72.55万人,考虑到人口增长、城镇迁建征地等因素,最终将需安置人口多达113.8万人,同时,淹没耕地35.69万亩.最近由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共同主持审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以三峡工程科学论证为目的、全面系统地反映三峡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特点、为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与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长江三峡生态与环境地图集》,最近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院级鉴定。这是我国第一部为工程服务的生态环境地图集。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对武汉市城市地质环境及场区地震、环境地质因素、江、湖水质、洪泛及地面渍害、三峡工程及影响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认为应把研究和防治武汉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及环境恶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理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今年将实施试验性蓄水,蓄水目标是最终水位175米,三峡工程由此将进入正常运行期。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现在已连续建设了16年,预计今年底明年初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三峡工程向更高水位蓄水,是竣工前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稳定运行状况是一次全面考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各种大型工程论证和设计需要,提出了建立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的高速滑坡灰色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在收集滑坡方量、地形、环境等八个因素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工程区滑坡灾害性。文中将此方法应用于三峡工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2009,(1):61-61
新华社消息 从1月14日召开的三峡工程移民工作会议上获悉,经过16年建设,三峡工程将在2009年全面完成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并着手开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编制,全力推进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各项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5,26(5):698-698
记者郑北鹰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深入工地,对三峡工程上年度的建设质量情况进行了为期4天的周密检查,一致认为:2004年三峡工程质量是开工以来最好的一年。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认为,2004年三峡工程各项工程工地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出现的少量缺陷都及时发现、认真处理、不留隐患。过去一年,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富有创造性的制度,把质量管理从事后检查转变为全过程的控制。在施工工艺上,加强了培训和教育,开展了“攻顽症、创一流”的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了有关的试验研究工作。专家认为,经过…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葛洲坝水库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前葛洲坝水库河道演变情况和水库冲淤特性,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河床演变情况.认为,三峡工程动工以来葛洲坝水库冲淤特性保持不变;三峡工程施工对河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坝之间一是大量的弃渣加大了某些年份两坝间河道的泥沙淤积,二是粗化了床沙的组成,其中以一期工程施工期影响最大,大江截流以后情况好转.三峡工程动工以来,水库累计冲刷量为3 616×104m3,主要集中在常年回水区河段,其中两坝间累计冲刷量为2 321.1×104m3.1998年特大洪水是水库冲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08,29(2):430-430
经过28天持续不断地拦蓄长江上游部分来水,三峡工程23日8时实现2007年汛后蓄水目标,共蓄积水量66亿立方米,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55.54米,至明年汛前,三峡工程将在156米水位左右波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三峡工程库区奉节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库段内将会出现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进行了三维模拟,并对库岸斜坡在蓄水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参与计算的4条库岸斜坡地质剖面中,除9-9/剖面(老房子滑坡)有可能失稳外,其它岸坡不存在整体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四川巫山县四道沟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云  陈爱云  张涛  高广彦 《现代地质》2002,16(3):327-330
滑坡是三峡工程库区主要发生的地质灾害 ,四川巫山县四道沟滑坡的研究及防治工作是关系到巫山新县城地基是否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及SARMA法以自重 +静水压力、自重 +静水压力 +动水压力、自重 +静水压力 +动水压力 +地震力等6种方案进行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从充水前后不同标高滑体的塑性分布状态分别讨论巫山县四道沟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 ,可为四道沟滑坡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赵树岭滑坡是三峡工程库区的重要滑坡,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巴东新县城沿江大道的安全,并对新县城土地利用意义重大。在阐述赵树岭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水岩耦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滑坡稳定性,预测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稳定性发展趋势和渗流特征。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及水位波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将发生局部失稳,必须加以治理,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对今后十多年三峡工程施工和蓄水期间,库区移民迁建工程的地质问题,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仅占  相似文献   

15.
本期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6,(11):84-85
三峡工程开始156米蓄水2006年9月20日22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发出指令,三峡水利枢纽工程7号机组随即关停,三峡电站电力负荷开始降低,长江通过电站机组下泄的水流量开始下降,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正式启动。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高程,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此次蓄水将采取分阶段抬高水位的方式。9月30日,水位到达148米,停止蓄水两天,对三峡大坝的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然后再上升。蓄水过程中,中国三峡总公司…  相似文献   

16.
田纪云同志在“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情况的考察报告”(1992年3月12日)中强调指出:“三峡工程的技术并不十分复杂,坝址所处的地质条件也得天独厚.单就工程建设来讲,不存在攻克不了的难题.最令人担心、最没有把握、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移民问题.首先,百万大移民.历时十数年,其人数之多,时间之长,为中外建库史上前所未有,我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的显著调整,定量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其造成的影响。计算了2002—2013年该河段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并建立这些参数与宜昌站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还原了在无三峡工程时宜昌站的水沙数据,计算了相应的河槽形态参数,分析了有、无三峡工程时荆江段河槽形态调整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近期荆江段平均河床比降略有调平,河段平滩水深逐年增加,但平滩河宽变化较小,使得河相系数减少6.7%~10.3%;无三峡工程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缓,河段平滩水深及面积的增幅分别仅占有三峡工程时的16%和18%。故三峡工程运用没有改变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趋于窄深的调整趋势,但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建设水电站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岩溶渗漏问题,它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成败和效益。研究岩溶渗漏问题,必须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岩溶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可能的渗漏地段,采用综合勘探技术方法,以取得充分的资料进行论证和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地质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主要地质病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吴永锋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402-405
三峡工程建成后, 库水回水将淹没沿江(河) 地带的公路约1 000 km. 随着库区的开发, 不仅需要复建被淹没的公路, 恢复其功能, 而且还将大量修建新公路. 通过实例对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中的主要地质病害进行了论述, 指出已发生的地质病害主要是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而潜在的地质病害是由于水库库岸再造对公路工程的不利影响; 分析了产生病害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对三峡工程库区今后的公路建设、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峡船闸及高边坡非线性大变形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程桦  孙钧 《岩土力学》1998,19(4):1-7
对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非线性变形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时的位移及应力问题,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数据和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