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纳,J.D.(JamesDwightDana1813.2.12-1895.4.14)美国自然科学家、地质学家。其地质学研究影响美国地质界思想达半个多世纪。1813年2月12日生于纽约的尤蒂卡。1895年4月14日逝世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1833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历任耶鲁大学化学与矿物学助教(1836)、自然科学史、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1850~1894)。在海洋考察上,1838~1842年参加由美国极地探险家Ch威尔克斯(CharhiWilkes,1798~1877)率领的环球航行,进入南极区,在南太平洋考察了约26O岛屿。作为地质学家,达纳负责大部分动物学考察,在19卷中著…  相似文献   

2.
约尔特,J.(JohanHjort,1869.218~194810.7)挪威海洋生物学家、水产资源学创始人。1869年2月18日生于挪威,1948年10月7日逝世。其父是奥斯陆大学眼科教授,为继承医业,在瑞典隆德大学学医,后在赫特尔威克(Hetwig)改学动物学,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海洋动物。回国后,1900~1916年任由他创建的卑尔根国立水产试验场场长、1921年任奥斯陆大学海洋生物学教授。挪威捕鲸学会会长、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副会长,1932~1948年任会长。主要研究海洋水产资源,海洋生物和海洋学。在水产资源上,研究各种重要鱼类的产卵…  相似文献   

3.
莫恩,H(HenrikMohn,1835515-1916.9.12)挪威气象学家、海洋学家。1835年5月15日生于卑尔根,1916年9月12日逝世于奥斯陆。1861年在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今奥斯陆)天文台工作。1866-1913年任奥斯陆大学教授、挪威气象台台长,任期长达47年。在气象学上,积极组建挪威气象站网,主要研究挪威气候、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和大气中声的传播,以及研究大西洋海洋与气象。在海洋学方面,1876-1878年参加北极探险。曾根据美国北极探险家德朗(G.W.DeLong,1844-1881)指挥的《珍尼特号》(Jeannette)在西伯利亚群岛东北海域…  相似文献   

4.
永格,Ch.M.(CharfesMauriceYonge.1899.12.9~)英国生物学家。1899年生于约克郡威克菲尔德。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历任布里斯托尔大学动物学教授(1933~1944)、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944~1964)、动物学研究员(1965~1970)、美国伯克利加里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49)、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1959)、爱丁堡大学荣誉研究员(1970)、太平洋科学协会荣誉终身研究员(1971)。1970~1973年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会长。他还是丹麦、新西兰、加里福尼亚科学院的成员,1971年被授予太平洋协会荣誉终身会员。海洋考察上,1928~1929…  相似文献   

5.
戈德堡,E.D.(EdwarddGoldberg,1921.8.2-)美国化学家。1921年8月2日生于加里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1942年毕业于伯克利加里福尼亚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9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海军四年,嗣后,任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1949)、教授(1961年后)。1960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研究所短期研究,1970年受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海洋环境科学体系(现已成为海洋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其中包括天然水和沉积物的地球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海洋环境的年代变化和…  相似文献   

6.
威尔克斯,Ch(CharlsWikes,17984.3~18772.8美国南极探险家。1798年4月3日生于纽约,1877年2月8日抿于华盛顿。1818年进入海军。1838~1842年率探险队进行环球航行,进入南极区,发现威尔克斯地(100°~142°20′E),途中对大洋洲波里尼西亚的约260个岛屿,其中包括菲尼克斯群岛和托克劳群岛中三个以前没有查明的岛屿。探险队员中有后来成为著名的美国地质学家J.D.达纳(JamesDwightDana,1813~1895)。1844~1861年撰写考察报告,亲自写了19卷中的7卷。1866年晋升为海军少将。著有《美国探险队纪事》(5卷,1845);《美国西…  相似文献   

7.
肯涅利,A.E(ArtherEdwinKennelly,1861,12.17-1939,6.18)美国电气工程师。原籍印度。1861年12月17日生于孟买。1939年6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在英国和欧洲受中等教育,最初在电报局当勤杂工,后当电工,又在电缆工程船上工作。1887—1894年任T.爱迪生的主要助手,后与豪斯顿共同组建肯涅利-豪斯顿咨询公司。1902-1930年任哈佛大学电气工程教授,1913-192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高级教员。因预言在大气中存在高空电离层面闻名。鉴于19OI年他发现用G.马克尼(GuglielinoMarconi,1874-1937)的接受方法在纽芬兰接受从英国…  相似文献   

8.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1995,26(6):573-574
MOURNINGPROFESSORZHENGZHONGWITHDEEPGRIEF郑重教授,字千里,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浮游生物学的创建者。1911年10月19日出生于苏州。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留校任助教。1936年考取清华水产学留美生,因抗日战争爆发,航线中断,1938年改赴英国留学。先在赫尔大学动物系主任、世界著名浮游生物学家人巴哈代(Hardy)教授指导下,从事北海浮游一生物生态研究,欧洲战争暴发后,他转学于剑桥大学、北威尔士大学。l942年又转入阿伯丁大学,19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6年任牛津大学研究助理。19…  相似文献   

9.
纳维,C.L.M.H.(ClaudeLoussMarieHenriNavier,1785.2.15—1836.8.23)法国工程师、科学家。1785年2月15日生于第戎,1836年8月23日逝世于巴黎。毕业于巴黎理工科大学,历任土木工程师(1808)、母校解析学与力学教授(1830)。182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流体力学、水力学、弹性力学、建筑力学和材料力学方面均有贡献。在流体力学方面,考虑了基本运动方程中的粘性作用,1822年建立粘性流体或气体运动的微分方程。1845年G.G斯托克斯(GeorgeGabricalStokes,1819-1903)在更合理的基础上导出此方程,该方程即为沿用至…  相似文献   

10.
德鲁加尔斯基,E.von(ErichvonDrggalski,1865,29~1949.1.10)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极地探险家、冰11学家。1865年2月9日生于柯尼希斯堡。1949年1月10日逝世于慕尼黑。1906~1935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891和1892~1893年两次率柏林地理学会考察队前往格陵兰探险,考察了陆线冰。1901~19O3年按国际考察计划率德国探险队乘《高斯号》赴南极考察。途中在印度洋的克尔格林岛建立气象地磁观测站。1902年大约在东径gO”处,发现并考察了南极洲和新地段,命名为威廉二世地,并发现高斯山。此外,在毛德地的山脉、维多利亚的陆架冰客和戴维…  相似文献   

11.
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重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8月22日21时02分至厦门逝世,享年83岁。郑重教授,江苏吴江人,1911年10月19日出生于苏州,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赴英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甲壳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省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桡足类学者协会会员。他还兼任国家科委海洋组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海区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1997年11月和1999年4月、7月在南沙群岛海区3个昼夜连续测站采集的毛颚动物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水域的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种类作显著移动,不作显著移动和仅在夜晚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显著的种类,又可以把它们划分为:(1)种类在整个水柱移动;(2)种类在上层(0-60m)移动;(3)种类在中层(60-100m)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的种类,又可以把它们分为:(1)种类分布在于上层(0-60m)。(2)种类分布于底层(100-200m)。种类在白天下降或附着在海底物体上,仅在夜晚移动。光照,水温,食物和种类特征是影响本水域毛颚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挪威研究波浪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挪威研究波浪能余志(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10070)1引言应挪威理工学院(NTH)J.Falnes教授的邀请并得到挪威研究基金会(NFR)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我于1994年5月10日至11月3日在NTH物理系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访问与...  相似文献   

14.
佐贝尔,C.E.(Claucl,EnhraimZobell,1904.8.22~)美国微生物学家。1904年8月22日生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曾就读于犹他州立大学和加里福尼亚大学。历任犹他州立大学讲师(1928~1929)、胡泊基金会助研(1929~1930)、加里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1932~1936)、加里福尼亚大学助理教授(1938~1942)、副教授(1942~1948)、教授(1948~1972)、荣誉教授(1972年起)。欧洲洛克菲勒基金会特别研究员(1943~1949)。佐贝尔主要研究海洋细菌。曾参加环球深海考察,首次在深海发现生物有机体。由于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超伦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00,31(6):657-663
于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植物的摄食场现实验研究,同时对微型浮动物的氨氨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一同型浮洲 物的日摄食量为5.1-25.0mgC/(m^3.d),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0%-65%,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34%-100%)。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氨产生率为0.44-1.75mg/(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6.8%-53.6%,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浮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生物在总初级生产力中占有相当比重(16.38%-41.00%),NO3^--N主要由真核生物所吸收(64.86%-87.2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人物     
海洋人物利相斯基,(1773.8.2-1837.2.22)俄国航海家、海军上校。1773年8月2日生于涅仁。1786年毕业于海军学校。作为军人,1788-1790年参加俄国和瑞典的战争;1790-1792年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793-1799年参加...  相似文献   

18.
汤普森,D’AW.(D’ArcyWentworthThompson,18605.2~1948.6.21)英国生物学家。1960年5月2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48年6月21日逝世于伦敦。他入大学之际,正值《挑战者号》世界周航返回两年,接受了新的海洋科学教育,先后在爱丁堡大学、爱丁堡学院和剑桥三一学院学习。1884~1948年任苏格兰邓迪大学动物学教授,执教64年。他还是圣安德鲁斯大学博物学高级教授。与海洋学有关的研究,主要是水产,特别是渔业统计学。1920~1947年长期主编《(渔业)统计报告》,这是关于拖网渔业的统计。在研究领域上,包括了从水螅虫、渔业和捕鲸,…  相似文献   

19.
于1981年在青岛近海采集真江食、石花莱和角叉菜样品,用氧电极法测定它们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发育阶段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并研究不同温度对其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计算出它们的呼吸温度系数。结果表明,3种红藻具有典型的潮间带海藻的光合特性,即高光饱和点为600—1000μE/(m2·s),较高的光补偿点为12-40μE/(m2·s)和较高的光合适温≥25℃。温度对3种红藻的光合和呼吸的影响均很明显,在5,15,25℃下测试,它们的最高光合和呼吸速率都出现在25℃。3种红藻的呼吸温度系数(Q10),在5-15℃较高,为1.4-5.5在15-25℃较低,为1.1-2.7。说明它们在低温下的呼吸受温度变动影响较大。经计算3种红藻在适宜生长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角又菜和真江蒿在15℃分别为4.90O2mg/(g·h)和8.14O2mg/(g·h);石花菜在25℃为11.87O2mg/(g·h),在3种红藻中最高。这说明,石花菜的光合效率并不象人们预料的那样低,其秋季幼体在25℃,1000μE/(m2·s)光强下,净光合速率达到19.19O2mg/(g·h)。看来在自然界石花菜生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生境中低光照强度和较低水温所致。  相似文献   

20.
以复方有机疗效助长剂(简称Q.S.)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投喂方式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各期幼体培育进行三批的试验,分析了Q.S.在日本对虾幼体培育中的应用效果。在水温24~29℃,盐度22~29下,无节幼体至仔虾经15d(10月4~19日)培育,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平均体长分别是52.9%(40.2%~72.4%),10.05mm(9.30~11.7mm)和31.7%与8.8mm。试验表明,在幼体培育中Q.S.以“水浴”为主,以一定比例掺进饵料为辅的方式最为有效;结果还表明,Q.S.在日本对虾各期幼体的培育中具有显著的提高存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本文还就提高幼体存活率、促生长与虾苗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