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成为我国课程三大板块之一。可是,不少学校校本课程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比较生疏。不知道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尤其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开发,不知道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下面根据本人的体会谈一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娄丽花 《地理教学》2014,(22):33-34
新时代的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笔者结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从生活化的视角,以乡土地理为本,开发了校本教材《地理与生活》,结合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做出以下论述。一、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校本教材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章玲 《地理教学》2014,(5):13-17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由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是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校本课程《不必要的等待——绿色校园行》为例,从情境、方法、评价三个角度进行论述,以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陆赛娟 《地理教学》2014,(24):37-39
目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笔者通过实践及调查发现: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实践中教师遇到了不少困难,校本课程的开设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校本课程出现了虎头蛇尾乃至中途夭折的现象。笔者通过亲身实践,且行且思考,归纳了地理校本课程开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在实践中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日趋重要。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学校、社会的支持,需要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也需要善于学习、乐于奉献的团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要有规范的程序,教材表述方式要适应教育现状,教学中要创新模式,注重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晋建勇  刘静 《地理教学》2012,(23):22-24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针对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的弊端,通过自行合作研讨而设计编制出的多样性的选修课程。“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由于校本课程具有实时性、拓展性、适应性、灵活性的特点,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快速促进教师的全面素质发展,因而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重点推崇的项目。但推崇并不意味着完美,校本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地理双语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名课程理论专家基尔贝克曾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校本课程即是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出发点设计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正逐步升高,其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文章尝试将思维培养与校本课程关联,初步探索如何构建地理立体校本课程体系,搭建地理校本课程坐标系,并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加以实践应用,以期为其他校本课程者提供一定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市域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在市域内各中学通过教研机构协调组织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施高中选修Ⅱ地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二是面向市域乡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传统和学生兴趣进行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依铭 《地理教学》2010,(10):41-43
与国家统编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同的是,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即选修Ⅱ学校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整体构成的一个部分,是近年来国家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推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厦门市从2006年秋季开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调整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加强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个人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自2004年起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把活动课程、讲授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整合起来开发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开发《民俗文化地理》校本课程。经过三年多的探索,本课题获得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曾应邀在全国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受到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蔡清辉 《地理教学》2010,(4):34-36,26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力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佛山一中地理科教研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天文入门》、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德育共性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以长江水知识为载体,以长江水文化为浸润,以保护水生态为指向的"水教育"德育校本课程成为我校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我校以"让绿色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成长"为主线,依托"长江水学校"项目资源,开展了构建德育校本课程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这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指明了方向。校本活动,立足校内,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主题确立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日晚返校,周五下午放学回家,在校时间长。校园占地达8万1千平方米,绿化率达50%,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美丽的植物将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它们陪伴着师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可许多人却未必叫得出它们的名字,说得上它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地理教学》2005,(12):24-26
长期以来,课程是由上而下统一规定,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们关注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限制在操作层面上,这就造成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弱化,而课程本身也处于凝固和封闭之中。新的课改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方案,尤其是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提出,为教师进入课程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中,已经确定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三个层次的教材体系。在中学地理教材体系中,国家教材已经采用“一纲多本”的方式,出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湖南教育出版社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地图出版社版等等中学地理教材;原有的地方教材《乡土地理》也有所发展。有的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何勇 《地理教学》2005,(8):12-14
随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逐渐清晰,其在高中课程结构中的作用与分工、连动关系也必将成为课程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课程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新课程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较为易行的第一步,也是积累经验、逐步构成校本特色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9.
一、校本研究的现状 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其实,校本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初60-70年代就为欧美等国教育界所关注与探索。“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丽萍 《地理教学》2014,(16):38-40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课程的有效开发离不开教师专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战争与地理》这一校本课程,把波澜壮阔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中的趣味故事与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让学生领略战争的波谲云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