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Ⅱ.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Ⅲ.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带(2600—3099米)。  相似文献   

2.
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现象。它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山地垂直人文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论述了研究山地垂直人文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地研究     
山地地理K902005032099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Reviewandprospectonverticalhu manzonesinthemountainregions/邓祖涛,陆玉麒…∥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11~14回顾了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山地垂直人文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自然与人文跨学科研究,剖析山地聚落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加强文化等垂直人文现象研究等的建议;最后,论述了研究垂直人文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认为,此研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山地人文垂直结构的优化,有利…  相似文献   

4.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250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峰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垂直自然带谱相当完整。开展山地垂直自然带规律性的研究,不仅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还可为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补拙  陈浮 《地理科学》1999,19(4):303-308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 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  相似文献   

7.
依据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气候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学方法和原理,综合分析该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要素,分析中发现,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升高,垂直分异明显。依据气候特征的垂直变化,结合植被及土壤的分布,参照划分垂直气候带的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7种气候带:河谷中亚热带、河谷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中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高山永久冰雪带。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垂直气候带特征分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山地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地区,生态高度敏感脆弱。  相似文献   

8.
陈昌 《地理教学》2014,(24):46-48
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高考命题的热点,提出从判断山地地理位置、确定垂直带谱的顺序和数量、分析自然带的坡向差异三个角度判读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气温及降水两大要素的垂直变化,依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合云南省热量资源区划指标系统及山地热量带划分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垂直气候带:澜沧江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澜沧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低中山山麓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中山南温带湿润气候带、高中山中温带湿润气候带、高山寒温带潮湿气候带。对各垂直气候带内气候、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气候带界限明确,发育符合本气候带热量水分条件的植被及土壤;山麓底部发育有符合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基带,基带垂直向下的河谷地带发育负向气候带;保护区南温带及以上的气候带,气温偏低,生态系统脆弱。  相似文献   

10.
亚洲热带山地垂直植被带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卓 《地理研究》1999,18(1):96-104
过去一直认为热带低海拔地区晚更新世冰期的地表气温基本维持不变。孢粉分析、树线等研究结果证明,从南半球的新几内亚和赤道附近的苏门达腊,一直到我国的热带山地在末次盛冰期垂直植被带下降了500m~1600m不等。植被带的下降不仅仅与温度变化有关,其他的综合因素如高海拔紫外线辐射、大气CO2浓度等都可能共同影响垂直植被带的分布。综合研究认为,整个亚洲地区年均温度平均下降约4℃的结果与热带非洲和美洲基本一致,并与近两年来热带海洋表层水温的研究结果和近期的气候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一直被认为是带谱最完整的山地自然带,但是,对其自然带的具体分布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资料、不同版本的高等学校教材,对其表述各不一样,细说起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12.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在生物生态演化上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梵净山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全球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10个位于不同大陆且与梵净山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相似性的世界遗产地,并结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有关生物生态过程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对比分析表明,梵净山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更为重要的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叠置;更为完整与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囊括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生物生态特征,是全球中亚热带湿润区从山地丘陵到亚高山山地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龙山位于中亚热带中心线附近,总面积28000公顷,主峰海拔1513.6米,为湘中第一高峰。是湘中盆地的土壤生物基因库和水资源的源泉。笔者将龙山划为四个垂直自然带,并对其特征进行揭示,提出龙山资源开发利用,应以保护垂直自然带为目的,以综合林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导致其本身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自然区域的明显分异。本文阐明上新世以来青藏地区由低海拔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的演化以及因全球气候冷暖波动所引起的变化。对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的划分和此较研究,揭示了与山体效应密切相关的分布模式。在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背景上,探讨了水汽通道、干旱河谷和寒旱核心等高原山地独特的地生态现象。  相似文献   

15.
邓士木 《地理教学》2011,(20):40-41
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产生原因 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出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地球上植被的大型分布,明显地呈现地带性变化。平地上表现为水平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干燥度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就是所谓“三维空间”分布现象。我国地广山多,自然条件复杂,研究山地植被的分布规律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富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最高峰,海拔7782米,矗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湾的内侧。山高谷深,极为壮观,具有相当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确是研究山地自然地理问题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8.
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彭补拙 《山地学报》2002,20(4):432-437
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内侧,托木尔峰地处天山山脉的西端,二者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高大的山体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形成和发展提从了十分有利的自然环境,发育了相当完整的山地垂直系列。比较二者的垂直带谱,可以发现无论在垂直带谱的形成条件,基带,性质和结构类型,还是景观特征,垂直分异影响因素及南北坡差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南峰垂直带谱为以森林-草原-荒漠土壤系列为特征的季风性湿润,法湿润带谱系统,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温度;托峰垂直带谱为以荒漠--草原-荒漠土壤系列为特征的大陆性干旱带谱系统,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湿度。不同的垂直自然带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由近南北向相间排列的一系列高山峡谷组成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而独特,素以“纵谷区”著称于世。 横断山区处于第一二级地势阶梯转折位置,具有高原、山地、河谷和盆地等地貌类型,往往呈相间交错排列。山地垂直自然带普遍发育,生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混杂,  相似文献   

20.
山地水文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独特的地形特征、日趋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新技术(遥感观测和信息科学)发展使得山地水文循环研究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水文学关注的热点。山地较大的垂直梯度浓缩了水平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学特征,具有多样的环境敏感性,因此山地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平坦地区更为剧烈。明晰山地水文过程对区域防洪减灾、制定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文模型是研究水循环的重要工具,但山地产汇流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极大限制了山地水文模拟与预测工作。本文首先系统地从数据获取、参数计算、模型结构、建模理论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山地水文模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经验模型、概念模型及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我国山地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进展,之后从山地水文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与垂直变异性、驱动力、数据不确定性、强烈的人为扰动等方面对当前山地水文模拟中面临的挑战与难点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的归纳,从多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山地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大数据背景下多源数据获取与同化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山地水文模拟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