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研究在成因、分类方面一直存有许多争议,并导致了对古海平面、构造升降、古气候等研究意义的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成岩特征研究,将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分为四类:海滩岩、砂丘岩、贝壳堤岩和硬壳灰岩,并对深圳西冲海滩岩、汕头广澳砂丘岩、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和海山岛硬壳灰岩等4个典型露头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类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意义进行讨论,认为海滩岩在古海平面、海岸带演化和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贝壳堤岩也具有古海平面(在某些条件下)和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意义,而砂丘岩和硬壳灰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意义较弱。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海域潮流及余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海域系指山海关石河口至黄骅县狼砣子一带,水深-2米以浅的海域,海岸线长约500公里。滩涂宽窄不一、地貌形态复杂,塑造这种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潮流和余流。因此,调查研究海岸带浅滩海域的水流特征,对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资源,以及开展浅滩海域沉积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最近在黄河口地区的海岸带调查中发现数条古贝壳堤.长数十公里,宽数百米,厚度较大,十分稳定,埋藏较浅.这些古贝壳堤沿西北走向进入河北省境内,并可能与歧口贝壳堤、巨葛庄贝壳堤、天津育婴堂贝壳堤相连.贝壳堤具向上变细的层序,发育冲洗交错层理和风暴层理.向海一侧陡,向陆一侧缓.其展布方向明显地受风浪和潮流控制.在贝壳堤的向陆一方往往伴随有发育较差的泻湖和滨后沼泽.组成贝壳堤的贝类主要有石蛤、金蛤、文蛤、日本镜蛤、米蛤、锥螺、蛏、牡蛎等.以贝壳碎屑为主.贝壳堤中含少量砂,以石英为主,分选好,磨圆程度甚高,在石英砂中磁铁矿含量较高,显然古贝壳堤是高能环境的产物.从地层层序上看,古贝壳堤以及现在沿低潮线正在发育的贝壳堤,均盖在三角洲河流沉积之上,所以从广意上说,它是海进过程的产物,是相对稳定一轻微蚀退海岸的低潮线的标志.古贝壳堤又往往为沼泽和泻湖相沉积所覆盖.其上为三角洲平原相的河流和分流问沉积.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海退层序.  相似文献   

4.
陈以健 《海洋科学》1982,6(4):15-19
海相沉积物中的贝壳是研究海陆变迁的重要证据,也是海岸带分布最广泛的可用于C~(14)年龄测定的材料。它除了为冰后期世界性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的研究提供时间尺度以外,也可为海岸及陆架地区地壳新活动的研究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测定了168个海相贝壳及残留沉积物的C~(14)年龄数据,共中在东海大陆架地区采集的样品有65个,在海岸带采集的有103个。  相似文献   

5.
利用最新测深资料绘制了泉州湾地形图、地貌图,对海岸带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明泉州湾水深为0~20 m,等深线走向基本平行于海岸线,局部地形变化剧烈,地貌类型可分为潮间带地貌和海底地貌(水下岸坡),且呈滩槽(水道)相间展布的特征;认为地质构造、全新世海侵、现代水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泉州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盘锦海岸线的时空变迁,文章基于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技术,利用局部方差变化率算法计算水域的最优分割尺度,使用隶属度分类得到水边线,通过潮汐改正提取海岸线,系统分析1990-2018年盘锦沿海4个研究区的海岸线长度、变化距离和变化率以及海岸带向海推进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期影像水边线提取的最优分割尺度分别为118、91、114和104;辽河口、临港工业区、盘锦港区和辽滨主城区海岸带向海推进面积分别为99.96 km2、43.96 km2、26.62 km2和26.91 km2;盘锦海岸线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和以港强市的政策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图像增强的海岸线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海岸带长期处于变化状态,准确提取和实时监测海岸线变化对我国海岸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Landsat TM遥感图像和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监督分类和图像增强方法,提出两种海岸线获取方法,完成海岸线的自动提取,实现海岸带的大面积同步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海岸线的变迁直接影响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广西海岸带为研究区,通过多景遥感卫星影像,在基于半自动化提取的基础上,利用MNDWI阈值分割技术和潮位校正原理,获取了近35年间广西海岸线的总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海岸线的长度在近35年来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中人工岸线的比重不断增长,淤泥岸线比重不断减小,其他的生物岸线、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长度总体趋势呈减小状态。其中,淤泥沉积、海潮波浪侵蚀和气象灾害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力,围海造陆、破坏红树林、修建海堤等为主要的人为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海岸线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江苏中部海岸1989—2019年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近30 a来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对称性,变化速率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显著,岸线的向海推进是在...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的海岸线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线是指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它随潮水的涨落而变动位置。海岸线的变迁受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海岸淤积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动态监测对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的数据选取、技术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进而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潮间带DEM和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提取方法,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就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底和一九八五年初,海洋局一所受河北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的委托,分别承担了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水文调查和滦河口调查两项任务。经过四次外业调查,取得了较完整的海洋动力、沉积和地貌等方面的资料,并通过内业工作,较系统地分析了河北省海岸带浅滩水动力特征和滦河口的水动力、沉积及地貌特征,探  相似文献   

13.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准确确定对于海岸带空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海岸线遥感提取方法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从构建海岸线遥感分类体系、改进海岸线遥感推算方法、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海岸线遥感提取与推算技术体系方面,系统开展海岸线时空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形成完整可靠的海岸线遥感推算、岸线岸滩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开展业务化应用,可为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岸线是海陆分界线,定义为多年平均大潮高潮位的痕迹线,兼具海洋与陆地的空间资源管理界限功能。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其功能和价值源于所依附的海岸带。随着海岸带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带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构建了以自然岸线保有率为核心的海岸线管理办法。2018年实施的浙江省地方标准《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DB33/T2106—2018)》提出了海岸线的三级分类体系,包括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和河口岸线3个一级类。该《规范》综合反映了海岸线的科学定义和国家需求。首先,该《规范》给出海岸线定义是"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突出了"大潮高潮位"和"痕迹线"对海岸线界定工作的指示意义。其次,该《规范》将自然岸线定义为"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由此推论,人工岸线的地貌动力学功能是隔断了原有的海陆相互作用。第三,该《规范》提出了"原生自然岸线"、"自然恢复的岸线"和"整治修复的岸线"等概念,将曾经受过人类活动影响但恢复了(或拥有了)某种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的统计口径。由于河口岸线是没有"水陆分界痕迹"可循的特殊类型,现有的海岸线定义未能体现河口岸线的内涵,因此我们建议将海岸线的定义扩展为"平均大潮高潮位的海陆分界痕迹线,以及河流入海口附近按一定规则人为划分的海域与陆域水体的分界线"。从海岸带地貌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海岸线的类型和变化主要受地质基底、海平面位置、沉积物供应条件和海岸动力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海岸线的定义和分类应该综合考虑这四个因素,而人类活动主要从海岸动力作用环境和沉积物供应条件两方面影响海岸带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环胶州湾海岸线演化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胶州湾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关于该区海岸线的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通过调查环胶州湾地区海岸线的历史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来进一步预测该区海岸线的演化趋势。研究内容包括海岸带区域地质调查、自然与人为作用引起的海岸侵蚀、近岸沉积物的供应与沉积等。研究胶州湾海岸线的演化和影响因素对了解海平面升降规律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保护该区自然条件和海洋以及对周边城市建设,发展城市旅游都有重要的意义。胶州湾海岸线的研究对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变化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贝壳堤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十多年来,渤海湾沿岸的贝壳堤(Chenier ridge)引起了多方面的兴趣,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著颇丰。各家讨论的问题比较侧重于贝壳堤的分布和形成年代等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对贝壳堤形成的原因、条件、发育与衰退过程,以及它在渤海湾海岸地貌和沉积层发育中的作用等则很少论及。阐明贝壳堤成因对于海岸沉积、海陆变迁、海滩冲淤、构造运动、海岸水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多年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各贝壳堤的形态和分布、贝壳生物组成、贝壳物质的物理特性、层理结构、层位关系和古海滩面的坡度与物质组成等基本资料,又补充调查了海岸带潮汐沉积、泥沙来源与河流人海口的变迁等资料,着重讨论贝壳堤的成因与发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岸线是陆地和水体交界的重要标识,海岸带是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区域,研究海岸线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福建省2002、2006、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自动解译的方法分别提取出了各时期的福建省海岸线,进行叠加分析,对比统计3个时期福建省海岸线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程度,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2002~2010的8a时间里,福建省的海岸线长度整体为增长趋势,共计增长了291.84 km,三沙湾区域和泉州附近变化较大,厦门岛内变化也较大.其中泥沙淤积、填海造地、港口建设和渔业设施建设这4个因素为主要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全国海岸线实地调查的最新资料,报道了海岸带末次冰期以来沉积记录的空间分布和一些新发现,尤其是风沙、风暴沉积作用产物更加普遍;重新厘定了海滩岩的空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管理与GIS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交互作用的交接、过渡地带。海岸带范围的形象定义可以描述为以海岸线为基线向海向陆两侧延伸拓展一定距离的海陆交互地带。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规定,海岸带陆界为自岸线向陆延伸10km处,海岸带的海界为自岸线向海延伸至水深15m处。美国海岸带管理法规中规定,海岸带的陆侧边界为受海洋直接影响的沿海陆地,海岸带的海侧边界为美国领海的外界。现在,海岸带尚无全球一致的定义,这与全球海岸的复杂性有关。 海岸带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带。一方面有异常复杂的自然动力条件及其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包括各…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为水陆交会和各种地质作用极为活跃的地带。研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阐明各种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在本区海岸带调查中,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