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赖绍聪  张国伟 《地质论评》1999,45(7):1062-1071
秦岭—大别勉略结合带乃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大陆最后拼合的主要具体结合带之一,该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不同成因岩块的蛇绿构造混杂带。带内蛇绿岩主要出露在南秦岭略阳—勉县—五里坝一带以及大别山南缘随县—京山一带。带内超基性岩类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稀土特征为轻稀土亏损,铕富集型;辉绿岩均为轻稀土富集型。变质火山岩可区分为3种类型:一为轻稀土亏损的洋脊拉斑玄武岩,Ti/V、Th/Ta、Th/Yb、Ta/Yb值表明其为MORB型玄武岩,代表本区消失了的洋壳岩石;第二类为初始洋壳型变质玄武岩,以黑沟峡和大别南缘周家湾岩片为代表;第三类为岛弧火山岩组合。这表明勉略洋盆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曾经历过一个较  相似文献   

2.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部边缘地带,中生代以来,先后喷发了在岩浆活动性质和构造环境方面都有继承和发展特点的两套火山岩组合。中生代为大陆边缘断陷盆地一山脉构造环境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新生代为大陆边缘裂谷一断裂构造环境的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岩组合。一、火山岩分区及火山活动时代中生代火山岩可分为三个呈北东向平行分布的火山岩带,西火山岩带分布在白城、洮南以西一带,研究区分布很少,中火山岩带在白城、洮南以东、沈(阳)—哈(尔滨)铁  相似文献   

4.
南华北盆地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华北盆地包括周口坳陷和合肥坳陷 ,是横跨在华北地块南部和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之上的具有挤压和伸展双重性质的叠合盆地。受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 ,它在中生代表现为东秦岭—大别山北麓冲断带前沿的前陆盆地 ,到新生代转化为断陷盆地。区域上 ,南华北盆地和东秦岭—大别造山带跨越四大构造单元 ,由南向北依次为扬子板块、南秦岭—大别 (包括南大别碰撞杂岩带和北大别弧杂岩带 )构造带、北秦岭—北淮阳构造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和华北板块。其间分布着 5条主要断裂 ,即襄樊—广济断裂、桐柏—磨子潭断裂、方城—舒城断裂、确山—合肥…  相似文献   

5.
刘勇  李廷栋  肖庆辉 《地质通报》2010,29(6):833-841
采自宁远保安圩中心铺和李宅湘的碱性玄武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自形-半自形的晶形和均匀条带状吸收的特征。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板状环带,这是中基性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典型结构。保安圩中心铺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37~0.95之间,保安圩李宅湘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43~2.53之间,表明它们都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对保安圩中心铺玄武岩中20粒锆石和保安圩李宅湘玄武岩中13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保安圩中心铺34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204~221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12.3Ma±1.7Ma,保安圩李宅湘23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196~226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205.5Ma±3.0Ma,表明保安圩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银多金属矿床与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成东  艾永富 《地质论评》1999,45(7):488-494
该区的银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受前中生代基底东西向深大断裂和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由东向西构成北东—东西向带状分布的银多金属矿带集中区。其成矿与中元古代和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即中元古代大红峪碱性玄武岩,中生代的酸性偏碱性火山岩。古元古代的变粒岩、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岩中的特定层位和中生代燕山期张家口旋回火山岩具有矿源层特征。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存在四类银多金属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斜辉石Ar-Ar测年、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形成这些玄武岩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目前的数据表明:1羌塘双湖嘎错枕状玄武岩单斜辉石的中温坪年龄为232.5±2.4Ma,可能指示嘎错玄武岩浆活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枕状玄武岩、塔仁本玄武岩浆活动时代大约在早白垩世中晚期(110Ma左右);2在这些蛇绿混杂岩带中的玄武岩显示OIB而不是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双湖嘎错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峨眉山高Ti玄武岩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之间;中晚三叠世那曲嘎加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早白垩世多玛玄武岩和塔仁本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比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3双湖嘎错OIB型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以增生楔为基底的裂谷环境而不是以洋壳为基底的大洋板内环境,那曲嘎加组OIB型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以弧内—弧前沉积物为基底的陆棚—陆坡环境下的裂谷背景,塔仁本和多玛OIB型玄武岩形成于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这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壳在大约110Ma时尚未彻底消亡,可能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关闭时间明显晚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闭合的早期认识;4地球化学指标显示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玄武岩未受到地壳物质或很少受到陆下岩石圈物质改造,一些相对新鲜样品的Nd,Pb组成似乎可以用来代表其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其高206Pb/204Pb比值(>18.5)指示羌塘双湖中晚三叠世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所代表的中生代特提斯地幔很可能不具“Dupal”异常。然而,由于研究程度的限制和缺乏更多的可靠数据,这种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   总被引:119,自引:6,他引:119  
舒良树  周新民 《地质论评》2002,48(3):249-260
濒太平洋西缘,位居东亚陆缘南段的中国东南部,是在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从EW向古亚洲构造域向NE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其转换位置之一是在南岭一带,其地质标志是侏罗纪盆地内近东西走向的灰色沉积岩层、同位素年龄值为180 Ma左右的双峰式火山岩和中侏罗世A型花岗岩等。到早白垩世,本区已基本完成古亚洲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成因机制基本上可用古太平洋岩石圈消减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相结合的模式来解释。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菲律宾民都洛-巴拉望带是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陆缘的消减带。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琦和库拉板块)低角度(<30°)、快速率(>10cm/a)的俯冲,是西太平洋陆缘区能形成宽阔火山岩带的重要动力学原因。宽阔的火山—侵入杂岩区和6条区域断裂构成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的基本构造框架。台湾纵谷带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缝合带,而发育在大陆内部的5条区域断裂则具不同构造属性:长乐—南澳带是晚中生代大陆内部的左旋走滑带,上虞—政和—大埔断裂是古基底隆升区与晚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区的分界带,绍兴—江山—东乡—萍乡断裂是晚白垩世—古近纪红  相似文献   

9.
刘勇  李廷栋  肖庆辉 《地质通报》2010,29(5):833-841
采自宁远保安圩中心铺和李宅湘的碱性玄武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自形-半自形的晶形和均匀条带状吸收的特征。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板状环带,这是中基性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典型结构。保安圩中心铺锆石的Th/ U 比值介于0.37~0.95 之间, 保安圩李宅湘锆石的Th/ U 比值介于0. 43~2.53 之间,表明它们都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对保安圩中心铺玄武岩中20 粒锆石和保安圩李宅湘玄武岩中13 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保安圩中心铺34个测定点的206Pb/238U 年龄主要集中在204~221Ma 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12.3Ma±1.7Ma ,保安圩李宅湘23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196~226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205.5Ma±3.0Ma,表明保安圩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0.
浙闽地区中生代与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中生代广泛发育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岩系,晚期伴有玄武质岩浆活动,而新生代则几乎完全转变为玄武质岩浆的喷发。对这一转变的深部原因,因缺乏新生代玄武岩与中生代玄武岩的系统对比,尤其是缺乏对中生代玄武岩的综合研究而一直未获得满意的解释。 1.地质概况浙闽沿海中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浙闽奉化亭下、鄞县玄坛地、武义、平阳、文成龙潭山、缙云、永康、天台九里坪、临海石岩头(在流纹岩穹中呈包体)、仙居上井;福建永泰风际、上杭上谷坑、泰宁白牙山等。剖面上玄武岩一般呈夹层存在于火山旋回的下部,上下层位多为厚度不等的砂岩、砾岩或砂砾岩,个别地区酸性火山岩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如风际等。玄武岩与上覆和下伏岩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部边缘。从白垩纪开始,研究区北东向构造渐渐由压性兼左旋变为引张运动,从而导致以继承中生代构造格架为特征的断裂继续活动和加强,促成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断裂活动带的构造环境。伴随岩浆上拱作用,研究区出现了依兰——伊通、敦化——密山两大断裂为主的近北东向平行分布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岩带。火山活动产物为一套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岩组合。  相似文献   

12.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性端元(玄武岩)和酸性端元(流纹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3.7±2.5)Ma和(174.9±3.9)Ma,从而确认余田群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为南岭东段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伸展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可信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3.
11.地质概况阿比提比绿岩带是苏必利尔省中最大、保存最好的几个上壳岩系。Ludden 等(1986)基于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研究将阿比提比绿岩带划分为火山岩带(NVZ)、南火山岩带(SVZ)和二者之间的花岗岩—片麻岩带,向南以包括庞提亚克省在内的南花岗岩—片麻岩带为界(图1)。南火山岩带由年代在2747~2698Ma 之间的三个旋回的火山沉积层序组成。科马提岩和拉斑玄武岩与来源于亏损地幔的现代洋中脊玄武岩相似(MORB),钙碱性岩和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与壳幔作用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中国东南部的火山活动在早中生代时期仅有很小规模,晚中生代最早的、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是火山岩浆活动的鼎盛期,在近100个Ma的时间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而在新生代则以面积较小的玄武岩浆喷出活动为主,局限分布于沿海一带。以晚中生代湘南、赣南和闽西南的近EW向火山岩带和浙、闽沿海地区的近NNE向火山岩带,以及新生代近NNE向火山岩带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合时空分布,讨论了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壳幔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其结果显示,EW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80~170Ma)的西段玄武岩独立产出,且明显属碱性系列;而中段和东段玄武岩和流纹岩伴生,其中的玄武岩均为亚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序幕。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带自西向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壳幔相互作用,玄武岩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陆壳组分加入。NNE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30~90Ma)主要为流纹质岩石,安山岩和玄武岩很少。即使是双峰式火山岩也以酸性岩为主,玄武岩仅占全部火山岩体积的30%以下。其中的玄武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少数属拉斑系列。它们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发生大规模火山岩浆作用的主旋律。其中玄武岩岩浆成分受到了较高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同时代的中性火山岩是由底侵的玄武岩岩浆和陆壳物质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的,反映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NNE向新生代火山岩带,分布在浙闽沿海,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均含幔源包体,并受NNE向大陆边缘断裂构造的控制。它们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中国东南沿海由晚中生代火山弧构造环境转换为新生代板内裂谷环境的标志,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EMII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组分,但基本没有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域地面地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库车坳陷中生界的盆地结构、构造样式、中生界各层序原始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古隆起形态、区域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重建了库车坳陷中生代盆地构造古地理,并对盆地原型成因进行分析。库车坳陷残留中生界总体上为北厚南薄、北剥南超的地质结构,北部强烈角度不整合在南天山海西期褶皱带,南部微角度不整合面在寒武-奥陶系之上,南部边缘沿着温宿-西秋-牙哈古隆起有基底断裂活动。北部单斜带为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克拉苏构造带为深湖,南部沿着古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浅湖。库车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位于南天山海西期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边缘过渡带之上,地壳均衡可能是盆地沉降的主要动力。南缘古隆起带在南天山洋扩张期为塔里木克拉通台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的台地边缘,南天山洋闭合期为前陆隆起带,发育基底断裂和断块差异活动,在中生代有继承性活动,晚新生代新天山挤压隆升使古隆起带发生挤压变形,成为新天山逆冲变形造山楔的前锋。  相似文献   

16.
中生代巴彦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向东昆仑地体斜向俯冲,在东昆仑南缘形成一条巨型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中发育的旋转碎斑、书斜构造、解理阶步、云母鱼、S-C组构、不对称褶皱、雁列脉等宏微观构造,显示剪切带兼具右行和左行的特征,且右行早于左行剪切,但总体以左行剪切为主。对西大滩糜棱岩化花岗岩和小南川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西大滩岩体侵位于199.3±2.2Ma,小南川岩体形成于196.4±1.3Ma。西大滩与小南川岩体中的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年龄代表了岩体侵位的时代。鉴于2个岩体的变形程度完全不同,东昆仑南缘在199~196Ma之间发生了左行韧性剪切。  相似文献   

17.
金家庄金矿田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宣龙复向斜龙关穹褶束内,尚义—赤城深断裂南侧,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西缘。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以东西和近东西走向断裂构造为主,其次是北北东的断裂构造。前者为尚义—赤城断裂的一部分,形成于太古界末期,具多期活动特点,并受后期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影响,东段略向南偏转。上述两组构造控制了区内地层、岩浆岩和矿床的展布方式,形成了矿田的构造格架。区内自太古代至中生代皆有岩浆活动,具有长期继承性活动特征。出露的主要岩体有红花梁黑云母花岗岩,温泉巨斑状花岗岩、小张家透辉石岩,石垛口二长杂岩和西沟窖正长岩  相似文献   

18.
大盆地为桂东南较小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分布于岑溪市东部大、诚谏、筋竹及广东省罗定等县交境地带,面积几百平方公里(图1)。盆地主要为一套河流冲积—湖泊相碎屑物沉积。广东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1∶20万罗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该“红层”盆地划为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19.
攀西古裂谷内龙帚山玄武岩—碱玄响岩建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川、滇、黔三省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省的中部,产于攀西古裂谷内的龙帚山火山岩建造自下而上有4个喷发旋回:拉斑玄武岩、碱玄响岩、钾粗面玄武岩以及拉斑玄武岩。上下两个玄武岩旋回的岩性与该裂谷带以外大面积展布的高钛玄武岩岩性相同;而其碱玄响岩旋回主要由响碱玄岩—碱玄响岩—响岩岩系组成,夹粗安岩和安粗岩层,此旋回厚达千米,类似于非洲肯尼亚裂谷带的高原溢流响岩岩系。龙帚山晚二叠世火山岩建造的层序和岩石组合不同于古裂谷带外正常的大陆板内暗色岩喷出相的层序和岩浆演化规律,可能是地幔热柱和裂谷背景下岩石圈拉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沿灵山断裂出露的马山印支期玄武岩的常量元素特征指示它属洋岛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含量显示出大洋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一组近于平行的向右缓倾曲线,(La/Yb)N=11.69,(Ce/Yb)N=8.64,(Ce/Sm)N=2.41,稀土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它是亚速尔型洋岛。这首次为桂东南及毗邻的粤西南地区属古特提斯造山带、灵山断裂是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后的缝合线提供了来自洋盆内地质记录的证据。结合粤桂交界区的最近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灵山洋演化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