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年新春伊始,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18位院士聚会黄河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召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会议期间,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大学承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河南大学报告会于2003年2月16日在河南大学科技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巡讲团计划在未来的2~3年,面向国家公务员、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宣讲科学发展历史、科技前沿热点等专题,向公众传播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世界上尖塔最多的建筑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原译名米兰主教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其他译名有多莫大教堂、多姆大教堂、圣母降生教堂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以来,大众集团在沃尔夫斯堡的工业品牌世界“大众汽车城”向世人展示着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和社会化发展历史。然而,对于20世纪30年代末-1945年期间,纳粹时期所发生的一些黑暗历史事件,诸如苦役劳动力和制造武器,却采取着遮遮掩掩的态度。甚至于试图让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们相信,大众汽车集团的历史仅可追溯至1945年。正面的历史部分被展示和传播着,黑暗的历史事件却被刻意忽视。因此,大众汽车城尽管整体上反映了汽车工业的重要成就、经历和组成,却并不足以成为具有完整历史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只有敢于承认和展示自身完整的(包括那些黑暗的部分)历史,大众汽车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文化基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世界城市研究的两场争论及其对相关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在迄今30年的研究过程中,2000年前后发生的针对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两场学术争论具有里程碑意义:①关于世界城市发展动力和类型的争论;②关于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的争论。通过争论,凝聚了学界共识,引发了本研究领域逐步从论证经济全球化对城市重构的作用转向讨论城市全球化的多样路径。两场争论之后,"世界城市政治"和"世界城市历史"的讨论成为新世纪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回顾了经典世界城市理论以及对其的早期批评,详细介绍了两场争论及其引发的两种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世界城市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辉煌:世界文化之都耀眼:世界天主教中心荣耀:全欧人口最多的城市罗马,意大利首都,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面积为1285.3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罗马是世界天主教中心,世界文化之都,世界历  相似文献   

6.
<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INESCO)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2014年全球世界遗产总数为1007项,分布在161个国家,其中,中国拥有47项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当前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旅游大众化等快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7.
全球产业链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整体性的重要表现.用"世界地理"的方法研究全球产业链,把全球产业链融入"世界地理"教学,可丰富"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本文从"世界地理"视角的全球产业链、全球产业链融入"世界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世界地理"全球产业链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对全球产业链融入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巴公路穿越的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生存着除极地之外最大的陆地冰川群,是世界上著名的跃动型冰川活动区,发育典型的"冰湖溃决型"冰川.历史上,冰川跃进,堵塞河道(冰川支谷),形成短暂堰塞冰湖,溃坝泄流,形成洪水或泥石流,对中巴公路沿线造成惨重伤亡与财产损失.文献记录表明,1780年以来,大型冰湖溃决事件多起源于印度河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的世界遗产信息以及各类相关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意大利世界遗产项目,得出结论:遗产项目的入选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在空间分布上,遗产项目呈集聚态势,主要在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的平原或沿海地区;在时间特征上,意大利的世界遗产来源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多;在属性特征上,主要以历史城镇和乡村、文化景观公园和庭院、历史建筑(群)三种形式存在,并且反映城市规划和宗教方面的项目占大多数。这些特征主要与其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保护情况有关。最后,从对意大利的研究中获得对中国世界遗产项目的发掘、申请、开发和保护的建议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韩昭庆 《地理学报》2007,62(8):F0003-F0003
张修桂先生的《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于2006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引论"和四篇十二章,70万字.  相似文献   

11.
胥夷  刘苏 《热带地理》2021,41(3):472-484
现象学着重关注人的经验问题.在绅士化失所研究领域里,当研究视角从关注物质空间转变为空间经验时,"生活世界"成为了基本的出发点,这体现为从"直接性失所"往"间接性失所"的转变.以列斐伏尔的"表征的空间"为基础,围绕象征要素对失所经验展开定性分析则成为主要的研究路径.以此方法论,对重庆市下浩历史文化社区经历绅士化凸显出的失...  相似文献   

12.
隋路 《中国地名》2012,(8):60-60
历史的传承外风味的融入当地人的创意以"桂花成林"而得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地处岭南要冲,自古官宦商旅云集,饮食习惯南北交融,粤、川、湘、浙、赣、闽均有承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崛起与世界贸易网络演化:1980—2018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志高  王涛  陈伟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596-1606
随着网络分析方法的发展,利用社团检测和社交网络分析研究世界贸易网络成为当前重要的前沿问题。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短期尺度,中长期尺度研究亟需更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要素增多,“一带一路”建设正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更替的长尺度变化,有利于揭示世界贸易网络的中长期演变趋势,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启示。论文主要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贸易方向统计数据库(DOTS),首先总结了1980—2018年世界贸易发展3大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然后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贸易网络中组团及国家地位的演变。研究发现:①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技术进步对世界贸易网络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新自由主义的推广、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贸易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贸易网络变化重要的力量。② 从Top1贸易网络上看,世界贸易格局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演化趋势。世界贸易网络中,欧洲部分的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组团相对稳定,而英国和意大利组团地位不断下降;美国主导了亚太部分,澳大利亚组团较为稳定,日本组团地位下降。③ 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些国家近年来成为了新兴的区域性贸易中心。④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超过美国的世界贸易组团核心。最后,简要讨论了中长期尺度贸易网络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最早发达的中心地区之一.夏代的文天台.迄今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商代的甲骨文展示了可列入世界最早国家之列的天文学成就:相当完善的干支表.世界上较早的日月食记录、新星或超新星记录以及较为完善的历法和天文观测制度,东汉时期的灵台,是大科学家张衡工作过和安放过浑象和候风地动仪的地方,唐代伟大的天文学家张遂(一行)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发现了岁差现象,并推断出恒星自行现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工作,得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长度的结果,回答了地球的大小问题.北宋时期(公元1054年)的超新星记录.至今尚对当代天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登封告成镇创制的四十尺高表遗迹(登封观星台),至今尚留在登封县告成镇上。从文中可以看出从夏商周始.以迄明清.河南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和中原人民对祖国和世界文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犹如镶嵌在亚平宁半岛长统皮靴靴帮上的一颗晶莹的翡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向北,港口城市热那亚、意大利北部工业中心米兰、名水城威尼斯呈扇形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向南,268公里处就是意大利政治中心罗马,以及世界天主教中心梵帝冈。  相似文献   

16.
钨矿简史     
《西部资源》2013,(4):77
从1783年西班牙首次用炭从黑钨矿中提取了金属钨至今已有200余年的钨矿开发、冶炼、加工历史. 中国对世界钨业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我国钨矿于1907年发现于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开采始于1915~ 1916年(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1996年).此后在南岭地区相继发现不少钨矿区,生产不断扩大,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钨精矿产量达到万吨,跃居世界钨精矿产量首位,至今仍居世界第1位.  相似文献   

17.
朱建钢  张洁 《极地研究》2007,19(3):244-245
2007年9月3—8日,SCAR-COMMNAP南极数据管理联合委员会第11届大会(JCADM-11)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荷兰、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南非、比利时、德国、新西兰、挪威、澳大利亚、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等2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GCMD(全球变化主目录)也派特约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是历届会议中出席代表最多的一次。首先,JCADM主席回顾了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取得的进展有: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目录从2006年的3000余条增加到目前的4300多条;中国南北极数据中心在2006年—2007年7月期间向AMD(南极主目录)提交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格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空间现象。对于其格式,目前学术界存在2种观点,就是"Williamson假说"和"Amos假说"。文章在以往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发展差距方程式研究了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格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2~2000年期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但是,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在1952~198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Williamson假说"的格式,并在1980~2000年期间,其差距符合"Amos假说"的格式。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2,(4):67-67
人类使用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在西南亚一代的两河流域文明里便发现了有银制的器皿。十五、六世纪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英国人自北美运回了大量的贵金属,加上英国本身在制银的技术上大为改进,因此英国此时期成为银器品的重镇,而同一时期的西班牙由于本国的即生产白银加上在南美殖民地如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都有庞大的银沙矿,这也使得西班牙占有银器市场的重要一席之地。到了二十世纪,意大利脱颖而出反而成为了世界银制品制造业的领导者,九零年代意大  相似文献   

20.
世界城市历史研究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突破了世界城市经典理论的"现代主义"视角,证明全球化对城市空间转变的作用具有长期性,但仍局限在"经济主义"的分析范畴之内,将经济因素视为决定性动力。20世纪初期,广州东山地区完成由"乡村地区"向"社会精英阶层居住地"的空间转变,促使城市空间格局由"东村西富"变为"东贵西富"。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转变是教会、华侨、政府、官僚4种动力相互作用、相继推动的结果。东山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除经济联系外,城市的全球文化联系对空间转变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一些特定的城市或城市中的特定地区,社会文化动力对城市空间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