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必要前提,结合博物馆展品设计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是满足当前县级中小学在本地开展研学旅行刚需的可行途径。利用地理核心素养与县级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之间的契合之处,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解读馆藏展品,并以县级的曲周博物馆为例进行课程设计。经过反思发现,博物馆展品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根本,博物馆科研成果决定研学旅行课程质量,博物馆本应成为区域研学旅行的集散地,博物馆联动促进区域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验学习圈包含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应用四个阶段,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体验学习圈理论与PBL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寻找两者间的适切性,提出基于体验学习圈与PBL教学法融合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理念,并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本文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契机,通过整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和内在逻辑,进而概述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从重塑服务意识与理念、健全市场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泰勒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研、展、评”四段式研学课程设计模式,结合五台山地理研学资源,从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研究性学习探索、学习成果展示、全方位评价等方面展示了课程设计过程,以期为研学课程设计及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洁  李琳 《地理教学》2020,(10):49-52
各种题材的研学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然而研学资源,特别是学校场域的校本研学资源成为研学活动开展的瓶颈。本文以河流主题研学为例,提出研学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即“挖掘研学资源目的意义-准备性资源开发-研学方法的开发-研学活动站点与匹配内容的设计-研学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设计”,旨在抛砖引玉,推进属地研学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以单一学科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颇丰,而以跨学科为主的综合研学课程较少。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有效融合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作用极大,也成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因此,本文从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出发,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理论,以历史底蕴深厚的黑井古镇作为案例,融合历史和地理课程的要素与内容,充分挖掘遗产型古镇所蕴含的跨学科教学资源,设计出结合教材、学科交叉、体验多样的研学活动,以期助推学科融合式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博物馆研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祖国的热爱。本文梳理了博物馆的地理知识呈现特征,并根据地名、地物、地图、地景的特色,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结合课标要求设计了具体案例,以期为博物馆研学中的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毛锦旗  郭剑峰 《地理教学》2021,(22):48-51,55
地理野外研学促使学生走进野外地理环境,在真实情境中拓展视野,感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发现地理事象,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本文基于多年野外地理研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构建了"四美四核多维"的地理野外研学课程,探索开展地理野外研学的实施路径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周泽甬 《地理教学》2021,(10):54-56
研学旅行火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走上了研学课程组织开发的道路.然而,如何令研学课程真正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发挥出研学课程的实际意义,是一项巨大挑战.本文将从研学手册的设计与编订着手,结合实际开展过的研学案例,以示例的形式为广大研学课程建设者提供些许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学旅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研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亦提出了中小学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议,以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质公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科普,因此以地质公园为依托建设中小学研学基地,会是未来研学旅行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分析研学旅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公园和研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在地质公园中建设研学基地的五大策略,以实现将地质公园打造为研学基地,从而更好地为中小学研学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融合的一种教育方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以教学改革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研学旅行,同济中学在研学旅行的内容设计、研学过程和综合评价上做了有效尝试——京蒙天文地理研学活动,践行着"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特别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聚焦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应用。依托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尝试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通过记录并分析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对其进行认真反思,提出应从前置性学习、师资搭配、课程容量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9,(13):51-53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各地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文章从地理课程系统性开发的视角,根据每种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案,并以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的地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结合镇江本地资源,构建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尝试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社会各界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迅速增加。因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问题,无疑成为研学旅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阵地。但如何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资源,尤其是如何有机结合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研学要素成为困扰很多研学导师的难题。本文尝试使用“四层一体”分析方法,从自然地理要素、生计、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从地理学科视角挖掘和利用研学资源,发现各个地理研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其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吴筱恬  钟业喜 《地理教学》2021,(6):54-56,44
研学导师作为保证研学活动有序进行和提高研学质量的关键,其重要性被大众关注。为加强研学导师标准建设,本文对江西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数据提出了包括专业标准、能力标准、技术标准的研学导师标准建设方向;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提出了包括组织能力、教学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学导师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泽甬 《地理教学》2021,(22):52-55
地理研学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研究对象展开观测、记录和分析,而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研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以甬城地理研学课程开展的实例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研学的课程实践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研学"和"旅行"的教育活动,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拥有了广大的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也逐渐显露。笔者在对研学旅行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包括研学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管理和规范研学市场;研学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研学基地类型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并且从标准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遴选及建设方向对研学旅行基础能力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