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表现性评价备受关注。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成为新课程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表现性学习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刘双娜  洪祎君 《地理教学》2022,(11):61-64+50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实践性强、探究性强的特点。研学旅行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同时存在实践性不强、探究性不够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学习素养的内涵和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以探访中国气象局为例,阐述了“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结果显示,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地理研学活动项目化学习设计不仅增强了研学活动实践与探究的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学科素养及学习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始终没有解决好科学探究和课堂探究之间的关系,这需要逐一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以便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能够踏踏实实地深入下去[1]。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学爿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王雅 《地理教学》2001,(5):14-15
新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增设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体现了新世纪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此举顺应了当今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凸现创新教育的时代主题,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姜君轶 《地理教学》2022,(8):43-45+8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上海市市西中学结合“双新”背景,在思维广场开展人文学科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探索。本文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主题教学为例,详述“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江绪先 《地理教学》2022,(13):35-39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项目化学习载体,构建“整合化、结构化、进阶化、生成化、全程化”学程,围绕“水——江河湖海湾”创设大情境,设置“定位水之长江三角洲、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成市”的驱动任务群,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程志华 《地理教学》2013,(12):19-23
导学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推演和教学实践的总结,逐步形成和完善了高中地理合作学习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即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和教学资源整合的设计思路,通过案例介绍了设计流程,即课标解读与目标设定、旧知回顾导学设计、课前预习导学设计、引导自学知识设计、课堂合作探究设计、学以致用环节设计。基于以上方法设计的合作学习导学案历经三年实践,最终检验是成熟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文献分析,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结合一线教学经历,研究发现:教师层面目...  相似文献   

13.
沈健 《地理教学》2007,(9):32-34
一、地理学习兴趣分层培养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上,兴趣的涵义是指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所表现的选择时注意的内在心向。兴趣与动机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两者又有一定区别,动机所促动的行为虽趋向某一目标,但目标未必一定能达成,只有因动机而产生的行为获得了目标的达成,个体才会产生对某一行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为改变“知识立意”的教育为“素质发展”的学习,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围绕地理学科开发了多学科融合的校园项目化实践活动。本文从实践活动的理念构想、融合设计、实施策略及收获反思阐述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多学科融合的校园项目化实践活动开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21世纪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校教育必须顺应世界的变化,学生们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制定计划并监控、评估自己的能力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学习素养和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培育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选科背景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质量和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四次考试成绩的纵向研究,实测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高二学生样本的选科情况、学习风格等内容。研究发现,学生的地理成绩存在显著的选科差异;学习风格的信息加工维度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地理成绩;学习风格的输入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地理成绩。文章结合地理成绩的选科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的分析,提出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的方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发展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反思,依托地理学科活动等。课外辅导实现了因材施教,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攀 《地理教学》2021,(9):53-56
学习是学生以自身所拥有的前概念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前概念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学科前概念产生的主要途径,然后以"大气的保温作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探究促使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展开地理深度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材的编写受到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形态的)、哲学思想、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学科特点、教师素养、学生心理,教材建设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教材编写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在运用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教材编写方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许多需要研究问题。本文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为例,拟就这些问题,做出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分类学习论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智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奠定了知识分类的理论基础。后来,其它教育心理学家如安德森、梅耶等人在加涅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