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波 《地理教学》2019,(14):38-39,37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地理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强化“育人”功能,是一名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文远金 《地理教学》2019,(13):10-1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得海量的信息,对不熟悉的国外充满猎奇和向往,对所处的国情、文化不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民族认同感低。现在重拾中国的教育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爱生活环境的情感,让学生记得住乡愁,比提教育国际化更有意义。中学地理学科在开展乡愁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乡愁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能充实地理课程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提炼出古诗词与地理课程融合的新模式——古诗词地理研讨课。“古诗词地理研讨课”指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对古诗词中的地理要素展开自主研究和讨论的地理课堂,主要包括精读古诗词、提取地理信息、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等环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能实现古诗词与地理课堂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化地理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地理教师在城乡景观、地域文化等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解读高中文化地理核心概念“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基于地方文献梳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发展历史,利用切合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四层一体”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影响。以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展留村为开发案例,构建深度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的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婷 《地理教学》2022,(13):14-18
教材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蓝本。新时代的地理教材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以增强文化自信和培养时代新人。本文选取2004年与2019年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与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分为内容选择、内容位置及呈现方式三个类目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2004年的四版本教科书,2019年版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明显增加,内容选择丰富、编排呈现方式灵活多元。本文围绕分析结果,从内容选择与编排呈现上提出发展建议,并基于现有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思考了其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6.
对比中西方国家在抗疫过程中体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方面的差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命至上、团结精神、责任心、命运共同体等基本价值观,提出在地理课堂家国情怀教育中要让学生知家国,树立文化自信;敬家国,增强国家认同;爱家国,增进民族认同;报家国,树立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  相似文献   

8.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的研学实践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正是新时代重大研学主题,是理学和国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朱子文化之精华与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和研学实践的内容要求密切相关,因此朱子文化研学是赓续朱子文化必要的途径。本文从研学的视角明确了朱子文化的特性、价值和地位,进而研究了对朱子文化进行探究、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朱子文化研学实践应遵循时代性、区域性、正向性、综合性的原则,制定研学课程标准,编制研学用书,建设研学实践基地,配置研学资源。研学实践也是朱子文化相关创意和文旅产品开发的基础。从地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课程内容要求与朱子文化研学的关联度高,地理教育应该担当起引领朱子文化研学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突显传统村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要。论文以湖南省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为例,基于景观符号概念、景观基因理论与空间生产分析框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探析其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1)景观基因从多原则多层次识别传统村落整体文化风貌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村落景观符号归纳、提炼的过程;(2)皇都侗文化村分别通过空间编码、景观修复、文化塑造,将其由农耕型传统村落转向文旅融合型传统村落,构建出满足多元主体需求的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地域化的景观符号,实现对景观符号的情感联系与互动和景观本身的符号化;(3)皇都侗文化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机制,将村民文化自觉、旅游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支持等内外驱动力连接至皇都侗文化村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节点中,实现现代多元生活需求功能与侗民俗文化的融合,推动皇都侗文化村景观符号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传统村落的活化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究传统村落景观符号空间生产的过程与机理,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名素有"凝固的自传"之说,一地之名往往是对当地文化的历史积淀,饱含着地域历史掌故,呼应着周围的地理特征,一个地名未尝不是一部史诗。如此,地名文化即是由以语言文字表征的符号出发,内蕴一地的历史、人文、地理及其风土人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亦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以传统文化为例,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意义和价值,深度挖掘了鲁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文 《地理科学》2023,(2):50-60
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探索程度,关涉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深度,也是文化地理学科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学科内外依然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疑虑。以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为切入点,对弱、强范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在本质上契合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在实践中虽然每个范式都引发了争论,但也存在内部张力和延展可能,不应看作是范式的“断代”,将其理解为基于“范式选择”和“阐释效能”内涵更符合实际。在当前流动性和文化混杂性背景下,传统分割式单一范式思维不能较好地回应文化地理发展的新内涵,文化地理学范式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且需要不断确立学术话语权的过程,探索“时空综合视角”下的“混杂融合”范式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诉求。未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需要超越“范式分割”和“阶段性求安式”的惯性思维,重新定位和精准把握文化地理学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承诺,提升文化地理学范式解释能力,赋予文化地理学与时代匹配的范式内涵。  相似文献   

14.
郭文 《地理科学》2023,43(1):50-60
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探索程度,关涉文化地理学学科建设的深度,也是文化地理学科学研究是否成熟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时至今日,学科内外依然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论和疑虑。以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为切入点,对弱、强范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进行解析,认为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在本质上契合文化研究的“弱范式”和“强范式”,在实践中虽然每个范式都引发了争论,但也存在内部张力和延展可能,不应看作是范式的“断代”,将其理解为基于“范式选择”和“阐释效能”内涵更符合实际。在当前流动性和文化混杂性背景下,传统分割式单一范式思维不能较好地回应文化地理发展的新内涵,文化地理学范式探索应该是一个动态且需要不断确立学术话语权的过程,探索“时空综合视角”下的“混杂融合”范式更加符合新的时代诉求。未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需要超越“范式分割”和“阶段性求安式”的惯性思维,重新定位和精准把握文化地理学的时代使命和学术承诺,提升文化地理学范式解释能力,赋予文化地理学与时代匹配的范式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而本土固有的道家文化是推动中华茶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动力之一。千百年来,道家崇尚宁静、自然与超脱,这种精神和茶的特质融合,化以儒、释的哲韵,确立了茶文化的虚静恬淡的特性,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道家理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而人的本身是实在而非空幻。人能生活在现实世界是一大乐事,而死亡才是最可怕的。所以道家主张“仙道贵生”,认为寿命的长短、生命的存亡取决于自我,不取决于天命;而且通过养生可以达到长生久视,最终羽化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如何配合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在中学地理学科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这对于学科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地理》2004,27(2):238-238
近年来,我国地理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国地理学会经过严格的评审,授于《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等12种期刊为2 0 0 4年度“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附件附后)。2 0 0 2~2 0 0 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新闻出版局、新疆科技期刊学会共同组织的“社科类”及“科技类”期刊评比中,《干旱区地理》期刊荣获了优秀期刊。在新疆科技期刊质量评比中,《干旱区地理》获“新疆科技期刊优秀奖”,也被评为“新疆一级刊物”。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  相似文献   

18.
中华老字号企业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等经济地理分析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布密度、区域分异特征、均衡态势、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华老字号的行业类型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揭示了其空异间分异格局与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异呈现2个高密度区、1个次级高密度区和多个高集聚区,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老字号企业主要集中在近现代以来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华北、东部沿海地区,多以沿海开放口岸、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集聚。② 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空间上并非随机性分布,而是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老字号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化,纺锤状”的分异格局,极化现象较为突出。③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冷、热点区由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北依次呈现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的梯度分异格局。④ 酒类、医药类、餐饮服务类老字号企业分布呈现“地区集聚化,行业集群化”格局,其他类型老字号企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则呈现“地域均衡化,行业多元化”特征。⑤ 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异格局、类型结构特征是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地域传统与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消费市场、文化旅游与消费需求等生产与消费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及影响的结果。基于此,从中华老字号空间管理、统筹发展、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因其封面统一白色,常被称为“人大复印资料白皮书”),属畅销刊物,影响很大。她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将各种报纸期刊中的优秀文章分类整理成册。其中最好的全文复印刊载,比较重要的列在重要参考文章当中,以便查询引用.各类高等学府及学术机构都订阅与其研究相关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如高等院校地理系和各地理研究所一般都订有白皮书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旅游经济》等十余种。因“人大复印资料白皮书”是“择优录取”的文摘复印刊物,能被她转载的文章多为选题新、学术水平高…  相似文献   

20.
刘岩 《地理研究》1998,17(3):303-308
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地缘优势、经济规律、文化传统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安国市的药材产业为研究实例,通过解释中心集聚的“空间拉力”所孕育的对外交流的潜力,揭示“交易成本机制”在市场交易中的刺激作用,以及分析安国药市网络管理的特定形式,对药材产业区域发展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因子作了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