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研学"和"旅行"的教育活动,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拥有了广大的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也逐渐显露。笔者在对研学旅行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研学旅行基础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包括研学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管理和规范研学市场;研学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研学基地类型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并且从标准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遴选及建设方向对研学旅行基础能力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研学旅行产品的制定应紧密围绕"旅行"和"教育"进行课程设计,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文章以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现有的研学课程进行解析,并对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研学旅行课程优化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5.
朱玲  殷航 《地理教学》2019,(13):51-53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各地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文章从地理课程系统性开发的视角,根据每种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案,并以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的地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结合镇江本地资源,构建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尝试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可行性,但存在对劳动教育形式认识不清、对劳动教育内涵把握不准、课程内容形式化、课程目标设计不恰当等困境。本文提出遵循劳动教育等相关政策,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渗透劳动教育内涵分类分层设计课程,以劳动素养指导课程设计等思路。本文以建宁县为例,实践探索渗透劳动精神与劳动技术开发生存体验类研学旅行课程,渗透劳动“五育”功能开发军事训练、科学探究、革命传统教育类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效性,特别参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聚焦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应用。依托嘉陵江干流重庆合川北碚段丰富的地理资源,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尝试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通过记录并分析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对其进行认真反思,提出应从前置性学习、师资搭配、课程容量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明涛  李开明 《地理教学》2020,(4):48-50,56
研学旅行是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河西走廊研学旅行”为例,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综合型研学旅行方案设计,尝试将研学旅行课程化。  相似文献   

10.
周泽甬 《地理教学》2021,(10):54-56
研学旅行火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走上了研学课程组织开发的道路.然而,如何令研学课程真正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发挥出研学课程的实际意义,是一项巨大挑战.本文将从研学手册的设计与编订着手,结合实际开展过的研学案例,以示例的形式为广大研学课程建设者提供些许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怡 《地理教学》2022,(6):58-60+35
研学旅行课程结合了研究、学习、旅行三个要素,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和形式。地理实践力既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又是在面对地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文章以雪窦山为例,从确定主题目标、规划路线、设置任务、研学总结与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2.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冯庆  苏托兄  陈思敏 《地理教学》2022,(15):55-59+64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针对学生群体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研究基于大学生视角,以山岳型国家风景区为例,关注大学生群体在地理研学中旅行动机的差异。首先,以技能掌握、文化研习、实现自我、社会交往、逃避与放松、探索求奇6方面的27个测项为主构建研学旅行动机量表框架;其次,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研学旅行划分为文化研习型、探新求奇型、社会交往型、自我实现型4种类型,并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以旅游动机为切入点,分析影响研学旅行参与的因素,为地理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期丰富国内研学旅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本文以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为契机,通过整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势和内在逻辑,进而概述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难点,从重塑服务意识与理念、健全市场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构建健全的研学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宇  杨雪 《地理教学》2019,(3):60-64
自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关于研学旅行的讨论开始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对研学旅行理论基础的讨论尚不充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重游轻学"、"游学分离"等现象。本文从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出发,试图引入当下教育实践中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原理,对研学旅行的特征和原则进行探讨。本文认为,研学旅行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旅游,但不能将研学旅行仅仅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而是要将其视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来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提出了研学旅行的三个特征和六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大致经历了聚焦游学活动的历史学研究、关注修学旅行的旅游学研究、紧跟研学旅行政策的教育学研究和立足本土的研学旅行课程化研究四个阶段。研究重点议题涉及研学旅行的内涵解读、现实困境、实施策略和课程化四方面。为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促进研学旅行持续深入发展,相关研究者应基于教育政策,加强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关照现实诉求,推进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注重协同育人,探索研学旅行的制度研究;拓展研究视野,重视研学旅行的借鉴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洁  李琳 《地理教学》2020,(10):49-52
各种题材的研学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然而研学资源,特别是学校场域的校本研学资源成为研学活动开展的瓶颈。本文以河流主题研学为例,提出研学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和策略,即“挖掘研学资源目的意义-准备性资源开发-研学方法的开发-研学活动站点与匹配内容的设计-研学活动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设计”,旨在抛砖引玉,推进属地研学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