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时代地理新课程的要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实践研究”课题,持续开展不同形式的地理实践探索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侧重探讨结合不同的时空尺度,通过课堂模拟实验、作业设计、社会调查、社团活动、野外考察和研学旅行六大途径探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姚振兴  常丽霞 《地理教学》2023,(10):17-20+9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上海版必修《地理1》在附录部分着重撰写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已成为“双新”背景下的又一个新的教学挑战。本文以“青草沙水库‘避咸蓄淡’”为例,通过前期准备(确定考察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实践实验(野外考察实施、室内实验过程)、活动总结(撰写方案建议、开展表现性评价)三个阶段,呈现了综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3.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王莺 《地理教学》2021,(7):57-60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将“地理实践力”纳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本文以弋阳龟峰地质考察活动为例,探究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实现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切实培育。  相似文献   

5.
白絮飞  杜卫红  孙玮 《地理教学》2021,(14):8-11,32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地理师范专业大兴安岭以西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对实习中的研习点进行解读,凸显专业实习中对地理师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中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地理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鄢凯 《地理教学》2022,(24):22-26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以校园内的地理现象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提出以校本资源为载体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地理学科传统的三维目标逐步转向为由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所组成的核心素养四维目标。文章基于杭州市西湖区寻山路径标识系统和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性调查综合性实践活动,采用半自主考察模式,开展了高一年级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和挖掘研究,并进一步对本阶段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9.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花  唐光全  邱睿 《地理教学》2021,(10):29-31,25
本文基于体验性课程设计理念,在准确解读课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野外考察、地理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土壤"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姚炳华 《地理教学》2021,(17):35-37,5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系统、深入的培养过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新型学习方式,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农业"一节为例,探讨了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徐从安  李偏 《地理教学》2019,(3):49-50,59
本文以宜兴社会实践为例,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实践活动项目的选择、考察内容以及成果展示与成果评价等方面梳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体验在室内课堂从来没有的真实情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升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学习方式转向户外实践,有助于实现"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14.
谌建民 《地理教学》2023,(20):14-17
本文提出了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进阶的机制和策略。地理实践力素养提升机制包含“两路径”“两载体”和“两保障”,即以地理实践力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课程资源建设与区域共享为路径,以组织机构与信息技术为保障,“指导组—学科组—学科教师—学生”的四级主体开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地理实践力活动。地理实践力水平进阶的策略包括:基于情境化课堂教学,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基于校园环境的课程建设,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基于户外活动的课程建设,提高地理实践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毛锦旗  郭剑峰 《地理教学》2021,(22):48-51,55
地理野外研学促使学生走进野外地理环境,在真实情境中拓展视野,感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发现地理事象,提出并尝试解决问题,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本文基于多年野外地理研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构建了"四美四核多维"的地理野外研学课程,探索开展地理野外研学的实施路径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课外实践外,开发和设计地理实验并将其引入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昼长的变化"的教师演示实验和"时间差异和日期变更"的学生操作实验为例,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表能力、地理观察和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强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美术学科强调图像识读、审美创意。本次实践课在开展地理室外实践课的过程中引入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先从地理学科角度勘查辨别岩石,再从美术学科角度绘制表现岩石特征的地质素描图。本次实践课尝试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深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受教学课时、升学压力、学生安全等方面的制约,相比于其他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依据地理学科特点,从研学主题的筛选、研学目标的探析、研学过程的设计、研学成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立足校园及周边小范围内的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李川江 《地理教学》2019,(14):44-46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次探究玉米种植时间的研学活动为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分析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并积极探索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受限于概念认知、学情校情差异等因素,基于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以新湘教版必修一“风成地貌”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开发、实施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