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AMIT 软件处理中国境内三个IGS全球站的两期GPS数据,并根据解算出来的基线结果对中国大陆东部板内形变进行了分析。地质与大地测量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秦岭- 大别构造线是中国东部地质挤压应力集中的区域,沿秦岭- 大别一线地壳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向挤压变形,东西向的挤压变形相对较小,中国东部的华北与扬子地块呈刚性形变  相似文献   

2.
孙宪森  常晓涛  成英燕 《四川测绘》2002,25(4):158-162,166
根据现代大地测量结果及对研究区所处的构造环境的研究,本文对中国东部大陆地块地壳运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高精度静态GPS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青藏地壳由于碰撞挤压向东挤出这一构造现象。并结合精密水准数据及研究区内的矿物、岩石、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本文认为由于秦岭-大别构造线和郯庐断裂带是控制中国东部大陆地块运动的两条主要构造线,在郯庐断裂以东,秦岭-大别构造线经郯庐断裂转换后向北平移到青岛-五莲一带。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块体现今运动学特征的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计算了喜马拉雅块体地震主应变率,应变率主方向以及变形速率,探讨了喜马拉雅块体现了形变特征,并与GPS形变监测结果以及地震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块体不仅有南北向的压缩变形,而且有显著的东西向拉张运动,其变形量级与GPS形变监测结果,地质资料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与珠峰地区GPS计算结果获得的该地区的应变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国内科技工作者对中国东部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而给出中国东部及邻区断裂体系与块体划分,分析该地区的现今地质构造特征,探讨现今岩石层的壳-幔结构。这些结论将作为用大地测量资料建立东部地区现今块体运动模型与动力机制反演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国内科技工作者对中国东部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而给出中国东部及邻区断裂体系与块体划分,分析该地区的现念地质构造特征,探讨现念岩石层的壳-幔结构。这些结论将作为用大地测量资料建立东部地区现念块体运动模型与动力机制反演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1999-2004年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向中国大陆内部挤压扩展的最前缘部位,其东部是构造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西部是新生代强烈隆升与快速生长的青藏高原东北隅.论文在六盘山地区进行GNSS加密观测,结合已有观测数据,给出青藏高原东北隅高空间分辨率的三维 GNSS速度场,并分析形变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GNSS应变率场计算方法,对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92、’96国家高精度GPSA级网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整体平差,研究了利用全国范围的高精度GPS网进行我国地壳形变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具有可比性92Ⅲ和96Ⅱ平差方案建立了在ITRF93框架下的我国块体运动模型,并与NNR-NUVEL1A模型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我国的板内块体运动模型,这一结果与地质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情报》2011,(2):F0002-F0002
位于河南省遂平县西部伏牛山东缘余脉,东部为黄淮海平原,面积147.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地质遗迹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其大地构造位于我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东段。山体主要由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峡库区DEM及现有GPS站点位置坐标数据,建立了三峡库区有限元网格模型,采用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计算水库蓄水至135 m1、56 m和175 m时库区地壳的垂直形变场;随后根据Farrell提出的质量负载原理产生的地壳形变理论计算库区蓄水至135 m时的库区垂直形变场;通过两种模拟方法对比可以看出变形等值线圈都包络河谷线,变形最大处都出现在香溪段,同时区域沉降是一个综合地质作用,水体的重力作用是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暖和 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级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速度场的基础上,建立欧亚板块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运动模型,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局部形变场,分析此形变场发现东北块体和华北块体东部地壳存在一致的向西或北西西向运动,平均运动速率东北为2.9 mm/a,华北东部为1.4 mm/a,推测这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东北和华北块体,影响较大的是120°E以东和40°N以北地区。并分析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大陆影响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龙杰  张献州  喻巧  吴战广 《测绘科学》2016,41(1):203-206,43
针对变形监测中由于形变体的变形是多因素同时作用,且各个变形因子对变形体的作用非线性,导致难以准确分析变形因子与形变量的函数关系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维空间线性内插的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分析出每个变形因子与形变量的关系,而且可以探测出形变量的跳变,为其他经验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GPS观测数据的汶川地震断层形变反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w=8.O)可靠的同震形变位移,较大形变主要在汶川、青川和北川县,其中最大同震形变不在震源处,而在北川县,水平方向达到2.3 m,垂向为0.7 m.并进一步采用分布滑动模型,利用弹性半空间均匀位错理论反演得到同震断层滑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约束断层滑动特性的反演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断层不仅仅是右旋、逆断层,还伴随着少许左旋走滑及正断层变化.其地震矩张量为2.38X1021N·M,基于反演的断层滑动分布正演的区域同震形变场主要变形区域分别在都江堰-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等一带,地表最大变形达到东方向4.5m,北方向0.8m,具有极强的右旋走势,均与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中河流滑坡进行变形监测与分析掌握滑坡体形变规律,是滑坡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手段。针对南宁邕江柳沙半岛滑坡灾后加固过程中稳定性,采用GBInSAR技术对该滑坡进行连续高精度变形监测,同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获取了该滑坡体的二维形变时间序列图以及特征点的形变时间序列。变形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上的加固带处已基本稳定,加固带上大部分PS点的形变在1 mm以内;滑坡体的大部分区域的形变基本在4 mm以内,且形变呈明显的非线性变化;GBInSA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河流滑坡整体形变信息及形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家GPSA级网,B级网的数据(坐标,弧长,弦张)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变形,扭曲的地区和范围,分析产生形变的原因。提出了GPS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联合平差,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削弱这一地区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隧道结构整体变形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北京地铁一号线八宝山站至八角游乐园站区间结构变形监测工程,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地铁隧道变形三维整体监测的方法,在不中断地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得到地铁整个变形区域形变的三维数据,不仅精密的监控了隧道衬砌、轨道和道床的形变,确保行车安全;而且可以方便的进行隧道结构和轨道变形的力学分析,从而达到了解地铁变形机理、掌握形变规律、预测形变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壳形变观测研究,概略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壳形变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与强震孕育过程关联的多尺度地壳形变动态特征,以及震前各类形变异常信息提取方面的进展和认识。目前能给出明确时间尺度(10年和更短)强震预测的地壳形变有效依据仍不足,需有效识别孕震晚期强震源逼近发震的过程,推进中国大陆强震预测在较短时间尺度的进展。结合几次强震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到的较显著的地壳形变转入非弹性变形状态的分析,讨论了在观测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条件下,逐步实现对孕震晚期强震源逼近发震过程有效识别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频GPS观测数据的单历元PPP进行解算,并对定位结果进行恒星日滤波,详细分析了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我国东部沿海的同震地表形变过程。结果显示,震时我国东部沿海基准站发生了显著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瞬时形变,幅度约为10cm,震后没有产生大于1cm的永久性位移,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PPP技术用于同震地表形变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