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天津地区080625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对流降水是天津地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了研究该类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天津的强对流降水过程进行研究,然后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次强对流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露点锋是该次强对流降水的重要机制,其对应的低层气流辐合所形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及相对应的强烈发展的对流云团,是此次天津强对流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有效位能等参数的变化非常好地反映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较大的相对螺旋度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应也较好。由此认为,中尺度露点锋锋生的动力学、热力学过程是此次强对流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2011年4月17日发生在梧州多普勒雷达观测范围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个例,结合多种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分析、能量配置、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多方面对个例进行分析、寻找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1日飑雹天气过程是我省继7月6日、24日两次大范围风雹灾害之后的又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六个地、市(烟台、惠民、昌潍、德州、济宁、济南)的27个县均遭受大风和冰雹严重袭击。给工农渔业生产和交通、通讯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本站雷达观测范围内受灾最严重的是长清、汶上两县,我地区的鄄城县未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4.
1995年6月11日九江市在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下,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15时24分到17时10分武宁,德安,湖口,都昌,彭泽5个县先后出现了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最大的冰雹直径有40mm(武宁),最大的阵风风速22m·s~(-1)(彭泽)。在冰雹、大风的袭击下,各种农作物受灾面积55097公顷,其中早稻绝收面积653公顷,棉花绝收面积2761公顷,因灾倒房4017间,死亡29人,重伤31人,轻伤136人,死亡牲畜562头,大小桥梁被毁56座,毁坏农田788公顷。对农作物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高压脊控制下发生的,容易被忽视,预报难度大,现对其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步圣  邱语林 《气象》1991,17(6):46-48
本文对一次强热带风暴与西风带系统结合时再度加强并引起特大暴雨和强龙卷的个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就已存在明显的能量锋区,当热带风暴移近时,在它前进方向的两侧,形成一较强的垂直环流圈,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该环流圈右侧的强辐合上升区域中。另外,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一些有无热带风暴龙卷的特殊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增强红外卫星云图和常规天气图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4日至5日出现在我省鲁南和鲁西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在有利的环流形势和天气条件下,这次强暴雨过程先后出现了两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并产生强地面降水,MCC云顶温度与地面降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CC的产生和发展与西风带短波槽和切变线辐合带及地面气旋联系紧密,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是MCC产生特大降水不可缺少的暖湿气流输送通道。通过对流场和不稳定能量场的分析,对这次暴雨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依据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及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22日滨海新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低涡位于40°N,滨海新区上游有冷空气侵入,并且700 h Pa和850 h Pa也有切变线存在,是滨海新区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2)对流层低层水汽充沛,探空CAPE、SWEAT等指数指示意义较好,存在较好的不稳定能量和弱的垂直风切变,尤其是地域性的海风过程提供了触发条件和底层水汽。3)雷达回波演变上可以清晰看到出流边界(阵风锋)和海风锋共同作用触发单体回波及单体发展、旺盛、消亡演变过程。该过程中,冰雹移动路径沿滨海新区地面辐合线(海风锋)呈东北—西南向移动,该路径是滨海新区的强对流天气常有的移动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强致灾对流性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东北冷涡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上冷下暖的形势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近地面层的逆温层为强对流发生积累了能量,适宜的湿球温度0℃层和-20℃层高度是大冰雹出现的典型配置;大气对流有效位能和干暖盖指数等物理量对强对流天气产生有较好指示意义;较长时间的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和大气可降水量激增预示着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随着强降水的产生;产生大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具有较强的反射率因子、三体散射、有界弱回波区、旁瓣回波、回波悬垂和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地面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11日午后发生在豫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高空冷平流和24 h显著降温区叠加在低层暖区之上,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层结条件;地面暖低压发展和辐合中心、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0-6 km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和维持。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显示:对流云团的发展和移动与地面切变线、雷达回波一致,并可预测强天气落区。当回波中心强度≥50 d Bz、回波顶高≥12 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45 kg/m2时,极易造成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三体散射特征和中气旋的出现对确定发布冰雹预警有指示意义,17:50第一次观测到三体散射特征发布冰雹预警,时效在20~90 min。垂直液态含水量在强降水发生前20 min开始剧增,为判别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佛山市三水区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特征和雷达回波演变情况对2017年6月16日三水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冷空气、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形成的;充足的水汽输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强烈的上升运动为三水区产生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低层存在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中层有干冷空气的入侵也是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键原因;通过分析雷达资料,能较好地辨别出回波强度、高度、维持时间、中气旋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开展短时临近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特征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9月18-19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高原低涡东移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保证了降水云系的发展和维持,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场上高能分布区对降水的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加密观测的雷达回波资料和其他气象资料,对闽南87323强对流过程中飑线的发生和发展演变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在这次强对流过程中的四次飑线活动,都是从西面有规律地移入的,其发生和发展演变与大尺度的天气形势、闽南的地形,以及飑线间的相互影响和南线的类型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995年4月19日,我省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其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19日07:45左右,惠州市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的袭击,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损坏房屋2000余间。高压线路和通讯线路一批、厂房和果树一批,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下午至上半夜(14~20时),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袭击了肇庆、广州、番禹、中山、深圳等地。在强雷雨、大风、强降水、冰雹以及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下,造成四人死亡,5000人受伤,倒塌房屋达ZI00间,损坏房屋4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9公顷,一批船只沉没,珠江…  相似文献   

15.
王沛 《内蒙古气象》2006,(2):11-11,14
文章通过对2005年6月28日14时至夜间00时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该过程发生发展的大气环流背景及成因,指出了对流天气过程跟踪分析和预报的普遍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2009年4月11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并结合卫星云图及雷达生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这次过程是由中尺度低涡系统、中低层中-β尺度气旋系统和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追踪强对流天气以及制作准确的短时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天气形势、单站要素、能量场特征、B模式物理量几个方面分析了1991年夏季阿克苏地区东部库、沙、新三县的一次强天气过程.分析出当强天气出现在地区东部时,阿克苏探空资料分析的能量场特征与库车站的差异,并提出了具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等资料,对2009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及以西地区的1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不同仰角的PPI图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变化来判断未来雷达回波的强度及移动方向,对临近预报有重要作用;观测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的变化可以预报对流天气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杨松福  汪德  郑芬 《贵州气象》2006,30(1):18-20
通过对强对流天气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到滇东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雷达回波特征。冰雹、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高,达6~8Km,而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仅3~4Km;冰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大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或停滞。冰雹、雷雨大风和暴雨天气的产生与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上的逆风区或辐合流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杨武  贾子冰  朱平  李娜 《广东气象》2011,33(6):57-59
对广东省佛山市“4· 17强对流天气”手机短信服务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弥补不足,更好地提升手机气象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各级政府的减灾决策和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便利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通过这次的服务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得出如下结论:(1)手机短信预警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仍需进一步提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