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庆德 《地图》2004,(2):20-21
我徽州人.徽州人有句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新中国成立前我就是这样从徽州走进上海,先在卢湾区徐家汇路同丰里20号一家小袜厂当学徒。当时徐家汇路  相似文献   

2.
詹庆德 《地图》2005,(4):98-100
据《古今图书集成》载:“江南徽州府婺源县北七十里有浙源山,一名浙岭,高三百余仞,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绩溪,歙县诸水赴浙江。”“此山之水”即是浙源水。  相似文献   

3.
醉梦皖秋     
正徽州的人文风情总是独具魅力,温暖了心、走进了梦。对摄影人来说,徽州是最理想的秋。秋天的徽州,静谧而有诗意,动容却不矫情!既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山居秋色,又有"云烟飘渺疑桃源,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田园秋色,更有各种"五谷庆丰登,满目是缤纷"的徽州独特晒秋习俗。每年霜降后,正是徽州秋浓时,徽州的山水田野、峰峰壑壑间,满眼色彩斑斓,将人世间渲染到极致的美,呈现出醉人的画卷。  相似文献   

4.
陈平 《地图》2011,(6):100-105
许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村落风貌,伞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近200幢,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与宏村、西递等徽州名村相比,地处偏远一隅的许村鲜为人知,然而从历史文化价值来吞,却足一座不折不扣的“国宝”级古村。  相似文献   

5.
陈平 《地图》2014,(1):112-119
渔梁古镇距歙县徽州古城仅有一里路,是皖南明清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渔梁古街早在唐代就已初具规模,到了清康熙年间,渔梁曾被称为“渔梁坝街”,可见它的发展和渔梁坝的兴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始建于隋末的渔梁坝是古镇南侧练江中的一道滚水石坝,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村落在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中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研究了在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实践,努力结合实践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巷     
走进徽州,就一定要先走进徽州的古巷.单看那一条条灰青色的古巷里那数百年不变的青石板、马头墙,看那青石板上映着的游子背影和马头墙下捣衣的新安女,你就能感受到岁月的悠久,历史的沧桑.漫步在幽深的小巷里,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子,墙角长着绿绿的苔藓,仿佛人世间一切浮躁喧嚣都渐渐远去了.走进这古街古巷,就如同走进历史,走进岁月记忆的深处. 徽州的乡镇多是聚族而居,一条巷道里往往住的是同姓或同宗.他们商樵耕读,守望相助,以"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还是读书"为族规祖训,薪火相传.经过漫长的岁月熏陶和富甲天下的徽商的苦心经营,徽州古巷终于形成了它厚重、儒雅的底蕴,虽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但村中石板铺就的村街和小巷依然纵横交错,古风犹存.  相似文献   

8.
陈平 《地图》2010,(5):116-121
位于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的石潭是徽州旅游圈中的一个另类。尽管在地理和行政范畴上,它的确属于古徽州,但绝大多数游客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在地图上都相当难找的地名,石潭自然更不会出现在旅行团队的线路目录中。  相似文献   

9.
唐博 《地图》2012,(3):108-117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剧作家汤显祖专程来到徽州休宁县城附近的汪村,拜会神交已久的同行汪廷讷.踏进汪家宅院"坐隐园",汤显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浓缩了黄山之奇、白岳之伟、水乡之灵,好一座建筑精巧、富丽堂皇的"梦中之园"!  相似文献   

10.
徽州地处山区,人稠地狭,住宅多采用小天井和楼房的紧凑布局。一般是主楼、厢房全是二层,用地特别紧张的村落则  相似文献   

11.
《地图》2010,(5)
光绪年间,京城红眼病流行,徽州知府将石潭村土产的菊花连夜送到北京,治愈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皇帝御批年年进贡,从此徽菊被冠以"贡"字。  相似文献   

12.
李茜 《今日国土》2023,(5):11-13
<正>小水坑叫“洼”,大水坑叫“池”;小而深为“潭”,大而深为“渊”;广而浅叫“淀”,广而深叫“湖”;湖连湖叫“泊”,泊连泊叫“泽”;水的边际叫“涯”,两山夹水叫“涧”;一面临水叫“滩”,两面临水叫“湾”,三面临水为“渚”,四面临水为“洲”;人工开凿叫“渠”,自然形成叫“溪”;溪水汇聚为“河”,大河相连叫“江”,江河汇聚成为“海”。中国的文字可真神奇,光是水,就有这么多种叫法。  相似文献   

13.
洪立波  陈倬 《北京测绘》1999,(4):2-5,36
“数字地球”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关系;实施“数字首都”发展战略的意义,加速首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迎接“数字地球”挑战,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地处赣东北的婺源北部浙源乡境内。于南宋建炎年间詹姓迁居始建,因是古代饶州通往徽州的必经之路。据载:建村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故取名"虹关",又  相似文献   

15.
刘伉 《地图》2014,(3):134-135
世界各国的邮票,一般都印有本国的国名,有的用简称,有的是全称。我们常看到瑞士的邮票上印着的是“Helvetia”的国名,而不是其官方语言里的“Schweiz”、“Suisse”、“Svizzera”或“Svizra”,或非官方语言英语的“Switzerland”。这是常为人们所费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韩毅 《地图》2009,(4):44-45
翻开重庆合川区和四川武胜县地图,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两地境内都有像孤岛一样的“空白点”,而这些“空白点”的权属却归对方。这就是所谓的“飞地”现象。那么,土地怎么会“飞来飞去”?飞地上老百姓的习俗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聊天室     
《地图》2003,(2):88-88
我收藏的“红旗渠” 我国当代农业水利建设史上,最辉煌的成就莫过于20世纪7O年代初期建成的“红旗渠”了。而笔者就收藏有两张“林县水利建设示意图”,一目了然地再现了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全貌。 “红旗渠”是河南林县县委“引渠入林”工程,当时正处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时期,故命名为“红  相似文献   

18.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19,44(6):256-262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19.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在夜间,“北斗星”因其易于辨认而成为人们指引方向的坐标。如今,被命名为“北斗”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在熬的粥怎么不香了?”“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1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厘米到60厘米。”“我们不但担心城市化加速的土地需求,冲击18亿亩耕地红线,现在还担心重金属污染对耕地的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