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笔者在英国Leicester大学地质系访问研究期间,对该校地质系的地质教育进行了考察.一、地质系概况Leicester大学地质系创建于1951年.目前每年注册的本科生约180人,研究生约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没有专门的地质学院,地质人材的培养分散在各综合大学、电视大学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有关系科中。单是伦敦一地,就育九个学院有地质系,而且还在酝酿增设。每年全国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从73年起大体稳定在700人左右(男生600,女生100)。研究生人数(包括硕士与博土研究生)平均为本科生的三分之一,即230人左右。按人口平均或按面积平均,他们的地质人员比例比  相似文献   

3.
常承法研究员1927年3月2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0~1952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完成了大学学业,1953~1956年在原北京地质学院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相似文献   

4.
青年岩石学专家──刘喜山刘喜山,1944年生,山东招远县人。196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任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教授。自1969年以来一直从事于本科生的岩石学和研究生的专题课教学以及指导他们进行专题性科学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变质地质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 ,成立于 1 95 2年 ,下设水文学与水资源 (含原水文地质学科 )、环境工程两个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两个博士点 ,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硕士点有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程 ;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水利工程、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学科。在校本科生近 40 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 0 0余人、留学硕士生 3人。本系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 3 0余人 ,其中院士 1名 ,教授 1 0名 (其中博士生导师 5名 ) ,副教授 6名…  相似文献   

6.
1992年俄罗斯《莫斯科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汇报地质分册》第一期,刊登了莫斯科大学地质系E.E.米兰诺夫斯基教授写的《中国地质学中的研究工作和理论思想对发展苏联科学的意义》一文.现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质学在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与利用以及各种工程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水文地质学科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比国际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落后了近20年.1952年,在北京地质学院建院的同时,成立了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1954年,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首次接收7名水文地质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公报     
经本会常务理事会1983年9月通讯审查,特别批准下列同志为本会会员。韩德馨男 1918年9月西南联大地质系毕业北京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留学研究生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煤田地质。秦蕴珊男 1933年6月 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毕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市南海路七号)副研究员海洋沉积。  相似文献   

9.
邓军 《岩石学报》2019,(5):I0001-I0002
<正>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院士1930年2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期间学习地质专业起,已经从事地质事业七十载。  相似文献   

10.
青年地球物理学专家──杨宝俊扬宝俊,1943年生,辽宁省本溪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1981年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任地球物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指导硕士生15名、博士生1名。大庆油田第一条地震迭加时...  相似文献   

11.
在联合国总部图书馆,我见到了一本书为《世界矿业教育及研究指南》的书,其中列出了124所设有地质系的美国大学名称及概况。而据堪萨斯州立大学地质系主任安近诺教授口头介绍,美国设有地质系的大学竞有800所之多,不管这些数字是否可靠,美国的地质高等教育是甚为发达和普遍的。也正因为此,我仅通过两所大学地质系所  相似文献   

12.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男,维吾尔族,教授,地球化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57年4月生,新疆喀什人。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矿物岩石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勘查专业成矿规律方向,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研究生在职华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从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研究生开设课程14门,1992年和1995年相继被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曾担任原新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的委托,北京大学地质系于一九八三年元月十五日至二月四日举办了“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国内三十余个单位的从事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四十余人。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科学院及北京大学地质系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学习班。北京大学地质系  相似文献   

14.
潘钟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河南省汲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1945年赴美留学,在堪萨斯大学及明尼苏大学地质系学习石油地质学及矿床学.194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解放后于1950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担  相似文献   

15.
由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协作,对安徽境内大别山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出露较好的地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填图工作,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逐一进行了薄片鉴定,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同时,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博士研究生胡克对山东、江苏两省的榴辉岩做了较为详细的工作,在岩石学、矿物学等研究方面获得了很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12年1月22日出生于广东新会(现江门市新会区)。1934年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被选送到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当研究生。1935年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士,兼中山大学地质系教学工作、1937年任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  相似文献   

17.
1953年秋,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及工程地质系本科12位同学毕业。当时正值我国“一·五”建设计划的第一年,社会需要迫切,12人分赴祖国各地,成为各部门各院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业务的带头人。五十年后他们都已年过七旬,没有一个转业改行的,为祖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北京地质学院于1952年成立的当年,在我国率先招收了第一批四年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生。但很少人知道,清华大学在这之前就已开始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高级人才的前期培养工作。1950年,清华大学地质系招收了约40名新生,其中部分同学了解到清华…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水文地质专业设置和从业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 ,美国有 390 0多所登记注册的学院和大学 ,其中相当一部分为 2年制的社区学院 (CommunityCollege)或成人教育学院。正规的 4年制大学有 130 0多所 ,其中约 4 0 0所属于全国性招生的综合性大学。水文地质专业绝大多数是在这些大学的地质系 ,地质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或水资源系开设的。所有正规的4年制大学都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然而只有一半左右的学校开设研究生课程。在约 4 0 0所的综合性大学中 ,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尚不足三分二 ,而能在水文地质研究方向上授予博士学位的则更少。据笔者粗略的统计 ,全美大学中开设水…  相似文献   

19.
《矿产与地质》2005,19(1):F003-F003
贾国相.男.1955年5月生.四川省梓潼县人,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地质系地质勘探专业,2000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MBA研究生班,2002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攻读资源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