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省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四川省大地构造的四重概念:大地构造单元、深大断裂体系、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演化模式。一、大地构造单元大地构造单元的产生,是地幔与地壳、海洋与大陆、地台与地槽、稳定与活动等,循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制约、转化的最终结果。无论导致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论这种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中多么错综复杂,不同地壳构造单  相似文献   

2.
<正> 一、湖北省大地构造动定转化历史湖北省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明显分为三大阶段。早元古代-青白口纪(Pt_1-Qn)为地槽阶段,地壳相对活动。距今25亿年-7.0亿年,时限18亿年。其中:早元古代为地槽初动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设想的提出 在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史上,关于研究目的的认识,尤其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类。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其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法,它强调恢复和阐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形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所以采用归纳法为主。最流行的理论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探索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壳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壳和岩圈的发展演变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地壳的构造发展是大地构造学,特别是历史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地壳的构造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从空间上说,地壳是一个非均质体,地表的不均一性是普遍的。这种不均一性首先表现在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间的差异,在大陆范围内,又表现在相对稳定的刚性地块与比较活动的塑性褶皱区之间的差异,而塑性褶皱区内部又有相对稳定的块体(中间地块)与比较活动的褶皱带之间的差异。这种不同级别的稳定区与活动区的相互间列是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划分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根据。从时间上说,地壳的任何空间分异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所谓稳定与活动是指其发展的全过程和总结果而言。但构造发展的过程不是单调的和等速进行的,而是以漫长的平静演化期与短促的急剧变革期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的,尽管地表上不同的构造单元各有  相似文献   

5.
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及被这些运动和变形所决定的岩层的产状。大地构造学确定地壳的运动历史,并阐明地壳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它能够给予地壳构造演化的清晰概念,因为这种构造是由地壳的深部力量所控制的。大  相似文献   

6.
《地质论评》1959,19(9):392-401
一、大地构造图的意义大地构造图是一种用各种颜色及花纹来表示地球表面一个大区域的地质发展过程和地质构造特点的图件。图上主要应该标明的有:相对稳定的地台地带的形状、范围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和特点;相对活动的地槽  相似文献   

7.
1.几种较有影响大地构造观当前出现了多学科,多方面探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的好形势,出现了各种的构造观,比较有影响的有:1.1 地槽—地台构造观按萨洛普(Salop)的意见前寒武构造单元的演化;太古宙时(35亿年前隐生宙)地壳处于完全活动阶段,未分异成相对稳定的和相对活动的构造单元;原生宙(35亿年)开始,地壳演化进入地槽—地台阶段,其中老原生代(35—27亿年)地壳分成二个构造单元—原始地台和优地槽;到中原生代(27—19.5亿年)地槽系本身发生分化,在优地槽边  相似文献   

8.
大地构造是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同时也研究被这些运动及变形所改变的岩石的状态。根据这些岩石的状态,能够证实地壳的运动史,也能够认清地壳运动及变形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这样,就能够得到地壳构造进化的清晰概念,同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构造是地壳形变的结果,而地壳形变是在地壳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建造过程,包括地壳形成的地质时期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类型、组合和相带的发展。地壳的形变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改造过程,包括各种岩层在形成过程之中或以后,经受内力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结构变化,如流动、褶曲、破碎和断裂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地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内新构造期以来地壳差异升降、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和GPS观测结果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天山等地区作为古板块边界或陆内造山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陆内碰撞和造山作用.这些地区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频繁,显示其所处位置的地壳相对不稳定;而在古板块内部,地震、断层等活动较弱,地壳相对稳定.根据地壳稳定性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地壳相对稳定区、相对不稳定区和过渡区,为核废处置库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地构造成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成矿学简称成矿学(Metallogeny),是一门由大地构造学同矿床学杂交所产生的边缘科学。由于在找矿中获得卓见成效的运用,故发展迅速。它是现代地球科学中一门很有实用意义和发展前途的新兴科学。依照1979年陈国达[1982]所下的定义,它是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是  相似文献   

12.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涛  王晓霞  郭磊  张磊  童英  李舢  黄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17,33(5):1459-1478
花岗岩(广义)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及地球上大陆地壳有别于大洋地壳的物质标志,是大陆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花岗岩大地构造的内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花岗岩大地构造将花岗岩视为一种构造标志体、地质体,是从花岗岩角度,探索解决大地构造问题,其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物理特性(构造)、物质组成(岩石地化)和年代学三大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巨量花岗岩浆侵位的物理特性变化及其构造意义,包括岩浆上升迁移、汇聚定位及岩体(带)形成/构建过程;(2)花岗岩体变形改造及其构造意义;(3)花岗岩物源与大陆生长及深部结构,以新老物质组成,划分造山带类型;(4)巨型花岗岩带发育过程与大陆聚散,探索超大陆和中小板块聚散的岩浆响应。花岗岩大地构造丰富了大地构造研究内容,也有助深化花岗岩体(带)形成、发育过程和构造背景的认识。它的提出是当今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范锡朋 《地质论评》1964,22(1):8-13
大地构造最新的研究材料,证实了地壳发展的不可逆性。Е.В.巴甫洛夫斯基的“穹折运动”、Б.Л.李奇可夫所谓的“新造山带”以及“块断带”、“活化地台”和我国学者陈国达关于“地洼”的学说等等,都正确地指出了一个事实,即:大陆地台某些地段晚近的发展显然不能包括于地槽与地台的概念中。最完善的地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成煤大地构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和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为该专著的出版撰序,对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成煤大地构造理论,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详细阐述,重点论述了中国成煤大地构造。该书作者从地壳演化及运动的角度,按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要求,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同大地构  相似文献   

15.
许多古老地台分区的成矿作用取决于对前寒武纪基底构造的认识。许多地台盖层中的矿产分布和定位也依赖于基底构造。建立在早前寒武纪地壳结构和演化基础上的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概念,往往给进行成矿作用分析提供了一次新的尝试机会。大陆岩石圈形成早期阶段核心概念就是一种新的大地构造模式。这个概念是由前苏联的地质学家提出的。将地壳演化过程,划分出一个地壳成核期。提出了地壳发展的核心概念,而提出在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16.
成矿作用演化与地壳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有规律,而且还具有形成上的深成性。成矿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发展和演化,因而具有大地构造指示意义。根据大地构造环境标志可以预测所要寻找的矿床类型和种类。文章例举了斑岩矿床浅成热液金矿床、铅锌矿床及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分析地壳动定递进演化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不同构造区之间的过渡性现象.认为在时间演化上,当一种大地构造阶段被另一种大地构造阶段替代时,存在着过渡期,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的大地构造区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这种过渡期和过波带统称为过渡性现象,其实质代表了不同地质时代以及同一地质时代不同空间地壳动定递进演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初议壳体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槽-地台大地构造学侧重于重建地球构造演化史,属于历史大地构造学范畴。板块构造学主要在于探索岩石田块体的运动,属于动力大地构造学范畴。两者各有其优点及长处。然而,它们都难以满足全面研究各种构造问题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两者的优点,一种被称作为壳体大地构造学的新的综合大地构造学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它是通过壳体的概念和历史动力综合分析研究方法来研究地壳的演化及运动的一门大地构造学,是大地构造学的分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成矿作用演化与地壳演化密切相关。成矿作用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有规律,而且还具有形成上的深成性。成矿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发展和演化,因而具有大地构造指示意义。根据大地构造环境标志可以预测所要寻找的矿床类型和种类。文章例举了斑岩矿床浅成热液金矿床铅锌矿床及铬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大地构造成因机制假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力量推动了地壳的构造运动?这是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不仅对于我们识认地壳发展史和地球运动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成矿条件和地震成因等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对地壳运动的力源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诸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