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近年来,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整体的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如何在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提升设计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BIM的协同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指出必须实现从二维协同设计到三维协同设计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BIM设计,进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BIM设计的协同化设计方法及流程,包括企业级BIM协同设计手册的编制;BIM项目执行计划的制定;组建工作团队;工作分解;建立协同工作平台以及BIM项目实施。同时,探讨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BIM应用在中国蓬勃发展。伴随着"鸟巢"、世博文化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一批BIM实践成功案例的出现,国内BIM应用的影响力和经验值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国内BIM应用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一是从标志性建筑项目转向普通商业/住宅建筑项目;二是由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铺开;三是从只专注设计领域向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延伸;四是运作思维从使用单一产品向综合多软件在同一平台协同运作转变;五是应用形式从只使用桌面软件产品转向结合云端及移动端软件产品整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推行"全专业、全过程BIM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企业在设计工具变革为BIM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建筑设计思维的创新整合。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建设工程领域对于在BIM工具模式下,建筑设计的工作模式、流程和交付成果进行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共同推动建设工程领域合作共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BIM联盟所提出的P-BIM思想,是BIM在中国赖以落地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P-BIM思想构建的理正勘察设计阶段P-BIM应用系统,包括BIM专业数据与交换格式研究、专业软件的BIM能力改造、BIM协同设计平台的研发、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工作流程以及数据模拟验证等。  相似文献   

6.
近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研科技”)总裁许杰峰和NemetschekAG全球首席执行官TanjaTamaraDreilich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始了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存储格式;由建研科技主导,NemetschekAG参与中国BIM标准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中船九院BIM团队在BIM应用初级阶段的一部分工作。结合中交南方总部大楼项目,运用Bentley系列软件,开展信息化建模及多专业三维协同,利用信息化模型在实际项目施工前期检查、排除以往难以解决的各类问题,并在此模型平台上尝试进行施工图生成、CFD模拟分析、施工模拟等工作。希望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用BIM提升传统业务价值,并拓展其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BIM设计总包模式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还包含整个建设工程设计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实施组织管理工作。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承担的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项目在项目管理、建筑设计、绿色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造价控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应用了BIM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管理和设计经验与价值。本文试以此项目为例,对BIM设计总包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实施《“十二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促进实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开车和运维全过程的集成应用等目标和任务,近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对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应用如火如荼。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对其已有了解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项目实践应用,诸多建筑院校开设了BIM相关应用课程。但众多实践者运用此项技术及其工具的初衷只是为了项目工作的高效,而BIM的核心内涵不仅限于此,其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勘察设计》2014,(11):10-10
关键词 BIM应用研讨沙龙有了BIM就会带来更多项目吗?上下游领域BIM如何流转、协同?如何实现BIM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是否可行……近目,在由筑龙网主办、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业科技”)协办的“建筑、机电、市政BIM应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BIM应用及存在的困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国良  吴佳明  钟宇  陈健  陈斌  王永东 《岩土力学》2020,41(8):2821-2828
岩土工程信息化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集成共享和多专业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模型与BIM模型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地质模型采用BIM数据标准IFC的思路。采用IFC实体扩展及属性集扩展模式,建立了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扩展模型IFC-3DGeoMdl。利用已有的IFC对象类型,派生相应的地质物理实体以及地质空间结构实体,给出地质物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利用IFC中已有的关系类,定义地质物理实体与空间结构实体的关系;进而,基于IFC中的属性表达方式,实现了地质对象的地层信息与物理力学参数等属性的扩展;最后,给出了创建该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有效实现岩土工程地质模型与BIM结构模型的集成,从而为深化岩土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地质模型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Revit软件对基坑工程造价计算功能的缺失,提出将基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全过程构件族类化,并利用Revit API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基坑工程造价自动化计算。首先,利用Revit平台建立基坑工程BIM模型构建族类库,实现基坑工程支护结构族类参数化;然后,对基坑工程造价计算流程进行分析,利用Revit API二次开发技术自动获取基坑工程项目BIM模型中各类构件参数,并结合基坑工程造价计算公式,实现实际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数据的显示与输出等功能;最后,以长沙市某基坑工程为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自动化造价计算,验证上述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造价计算插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Revit造价计算插件可以基于导入的基坑工程BIM模型实现自动化造价计算,且与人工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这一技术的实现,弥补了Revit软件在基坑工程造价计算以及基坑工程造价方面功能的不足,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扩展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运用的关键技术,承载着建筑工程全过程信息,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石。作为工程全过程信息载体,BIM技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的工程数据,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结合十分密切,应用日益广泛。BIM的核心优势在于建筑信息的可视化以及BIM工程全过程信息集聚,以数字化的方式表达工程项目的实施实体与功能特性,高效整合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流程,确保设计理念得到有效执行并系统化解各类风险,日益成为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BIM技术的上述优势,2020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近期举办的建筑创作与BIM实践专题论坛上,多家设计院分别展示了运用BIM技术的重大工程:北京CBDZ15"中国尊"、珠海歌剧院、凤凰卫视传媒中心……会议室中挤满了聚精会神的听众。"三维协同设计"、"BIM技术"等一系列名词,在几年的时间内已经由生僻的信息化术语跃升为备受瞩目的行业热搜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作中的意义如同20多年前CAD技术带来冲冲击一样,将会给建筑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BIM的魅力就在于它以数字建模的方式,把参数化、数字化的建筑信息生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物业维护公司等以此为平台,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参与互动及信息共共享。  相似文献   

17.
BIM实施策划 花博会项目BIM实施以建设阶段全过程、全方位数字化管理为总体目标,从设计、技术、质量等多角度,广泛开展BIM技术应用,提升项目设计水平和管理效率.根据项目特点以及组织结构复杂性,采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BIM应用模型,由BIM总控单位协助业主方主导,各参与方在工程建设周期协同应用BIM技术,充分发挥BIM...  相似文献   

18.
正梁进立方数科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曾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课题组总监,参与了《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十二五"《中国城镇住宅建设BIM示范工程》课题和《中国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框架》研究,以及北京、深圳多地BIM相关标准的编制。荣获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二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聚焦BIM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探讨BIM技术的六大变革、发展趋势、存在不足和发展思考。在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建筑信息化建设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BIM技术对数字化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BIM技术产生的六大变革传统思维变革。传统设计的思维已被传统工作方式所固化,但BIM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已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二维设计模式。随着BIM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没有BIM设计能力的设计团队,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技术手段变革。轻量型二维设计软件向重量型三维设计软件的转变。虽然BIM设计软件会对个人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于项目整体而言,BIM正向设计与技术应用,对项目的品质与管理带来较为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报道随着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BIM技术应用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届BIM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BIM国家标准的制定、BIM市场与BIM实践、BIM在工程行业的格局与趋势3个主题,就"构建BIM标准体系有哪些意义与影响"、"BIM能为设计企业与业主带来什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致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院长赵锂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