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西南特提斯构造演化—幔柱构造控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基于对中国西南特提斯巨型造山系的时空结构和构造-岩浆事件分析研究提出.泥盆-石炭纪时期出现于昌都-思茅陆块两侧的热幔柱导致了金沙江洋和澜沧江洋成对打开,热幔柱岩浆作用沿洋脊产出苦橄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并造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二叠纪末期出现于昌都-思茅-印支中央陆块下的冷幔柱导致了两大洋向该陆块下俯冲消减,陆块两缘发育沟-弧-盆体系,构成冷幔柱的洋壳板片在200Ma时期堆积沉落,诱发板块后继俯冲,产生滞后型孤火山-岩浆岩。发育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德干热幔柱在株罗纪导致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相继打开,在白垩纪末期(66Ma)形成德干玄武岩省。发育于劳亚大陆南缘的峨眉热幔柱在二叠纪,导致峨眉火成岩省的形成,在早中三叠世使甘孜-理塘断裂带扩张成洋。冷幔柱的持续发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洋和甘孜-理塘向昌都-思茅陆块方向的俯冲消减,以及来自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陆块分别向昌都-思茅陆块南北两侧拚贴和碰撞。  相似文献   

2.
王善明  张洁  张琪 《江苏地质》2018,42(1):23-31
对徐州栏杆地区侵位于元古代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栏杆地区的辉绿岩属于板内玄武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富集Cr和Ni;微量元素显示了EM-OIB(富集地幔-洋岛玄武岩)的特征,辉绿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在岩浆上侵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结合新元古代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及其岩浆活动与地幔柱的密切关系,认为徐州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可能为地幔柱作用在华北陆块边缘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华北陆块北部燕山地区广泛发育侵位于下马岭组的一套辉绿岩岩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地区辉绿岩以高TiO2(1.70%~4.29%),低Al2O3(11.33%~14.98%)和低MgO(4.17%~5.86%),以及Na2OK2O为特征,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配分曲线右倾,无明显Eu异常。结合Zr-Y、Zr-Nd、Zr/Y-Zr、Ti/100-Zr-Y×3、Ta/Hf-Th/Hf及Nb/Zr-Th/Zr等图解综合分析认为:该辉绿岩岩浆源自过渡性地幔,形成于华北陆块北部中元古代晚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蒋寄云 《华北地质》2003,26(4):207-212
弓长岭鞍山群呈北西至南东方向分布,位于中朝陆块东端,该群各类型岩石构成华北陆块古老的变质结晶基底。文中详细地记述了岩浆岩及混合岩、硅质板岩和长英质变粒岩、交超基性岩、交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铁矿床、变辉长辉绿岩岩墙群的岩石特征和产出特征及成岩时代。本区为低压区域浅变质类型,演化与成岩时代约在太古代的中、晚期(3400~2500Ma)。  相似文献   

5.
大湄公河次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湄公河次地区在地质构造上是西南三江构造带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向南或南西的延伸。在理清了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作了统一划分和对比。以印缅山脉结合带、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金沙江-哀牢山-马江结合带作为主结合带,将该区划分为印澳板块、中缅马陆块、印支陆块和华南陆块4个一级单元。然后在亲冈瓦纳的中缅马陆块和亲华南型的印支陆块内再以次级结合带分别划分出4个二级构造单元:亲冈瓦纳型的西缅微陆块、腾冲-毛淡棉微陆块,保山-掸泰微陆块、临沧-景栋微陆块,亲华南型的景洪-帕府-东马来西亚微陆块、思茅-大叻微陆块、昆嵩微陆块和长山微陆块;华南陆块以越北斋江结合带为界分为扬子和华夏两微陆块。简要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提出将可可西里-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作为南部冈瓦纳大陆和北部劳亚大陆的分界,指出昆嵩微陆块和长山微陆块是华夏微陆块的南西延伸,其西部的对应体可能是昌都微陆块。  相似文献   

6.
李炳华 《陕西地质》2001,19(1):59-70
秦岭-桐柏-大别,向西乃至昆仑山、祁连山绵延1000多千米,属统一的而又包含多期不同动力学机制与成因的多种构造叠加组合。通过对数条重力,航磁、地震测深、磁大地电流剖面等资料解释,认为华北陆块,秦岭(包括桐柏-大别),扬子陆块之地壳均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华北陆块下部以高角度向南向秦岭俯冲,上部则向秦岭仰冲,扬子陆块总体向北向秦岭低角度俯冲,扬子陆块多呈楔形镶入秦岭地壳中部,使秦岭带南侧呈向南开口的“锷鱼咀”式构造特点,上、下部为秦岭上,下地壳,而中部则为扬子陆块物质成份。秦岭分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北秦岭为一复杂构造带,形成向北反转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南秦岭自北向南产生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断裂。近南北向通渭-武都、南阳-襄樊两条深断裂带将秦岭分成了西秦岭、东秦岭、桐柏山-大别山三段。  相似文献   

7.
扬子板块的地壳演化与地层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扬子板块是在古元古-新太古宙的古陆核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吕梁运动以前,以川中微型陆块为主体的若干个小型古陆块组成向北西突出的牛轭形陆块带。中元古宙在牛轭形陆块带的东西两侧形成海沟岛弧系,沉积一套弧前及弧后的优地槽和旰地槽建造。10-11亿年时的东川运动使沟弧系褶皱回返,固结为陆新元古宙早期产生大陆裂谷,形成五一套裂谷建造,晋宁运动使扬子板块整体固结新元古宙晚发育山前磨拉建造、冰碛层及碳酸盐盖层。全  相似文献   

8.
王涛  张国伟等 《地质通报》2002,21(8):516-522
在北秦岭北西-北西西向显生宙造山带核部鉴别出与其斜交的北西向古构造带,可能为被改造了的北北西向新元古代造山的残迹。强烈的区域变形(959-889Ma)和变质特别是高压变质(996-750Ma)以及S→I→A型花岗岩演化(959-725Ma)揭示,该造山带可能经历了同碰撞、晚碰撞到碰撞后伸展的碰撞造山旋回。由此推测,在该区新元古代时期可能发生了陆块的汇聚与裂解;当时造山带的原始方位及两侧汇聚陆块的边界可能是北北西向,汇聚方向可能是北东东向。  相似文献   

9.
纯化镇油田西部地区第三系有岩浆岩侵入体,根据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内部相带特征,围岩接触变质现象及其产状与围岩产状的关系等,认定其为辉绿岩岩床,这期岩浆活动发生在晚第三纪初,即济阳坳陷坳陷开始时期,其激动范围主要是鲁西隆起北缘的临南-高青-平南断裂带。纯西地区两口井曾在辉绿岩层段获得中,高产油流。该区辉绿岩岩床是沙二段油藏的遮挡条件之一,辉绿岩的裂缝又是油流的通道,油流经过辉绿岩裂缝进入油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大陆古地理与Pangea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大陆为一构造古地理名称,在地理上包括昆仑、秦岭山脉以南的广大地区,泛称中国南方。这些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中分属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羌塘-昌都陆块、中咱微陆块,也包括由冈瓦纳陆块群裂解出来的拉萨陆块和印度陆块北缘的江孜地区。塔里木陆块和紫达木陆块在中国古大陆的聚合中裂解、漂称,在早古生代末脱离扬子陆块的群体,与华北陆块聚合,因此,中国南大陆古地理的重建,不仅涉及南方各块体的聚合,还涉及中国古大  相似文献   

11.
王涛 《地质与勘探》2021,57(4):895-909
滇东南富宁地区地处扬子陆块西南缘,区内分布有多个以"半瓦型"辉绿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点),即金矿体产于不同规模辉绿岩体的内接触带,以及岩体内部的同生张性裂隙中。通过对新鲜辉绿岩(成矿前)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属于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构造环境进行判别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表明辉绿岩为印支期碰撞造山运动后基性岩浆沿区域断裂上升侵入的产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与前人对含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辉绿岩的成岩时代、以辉绿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成矿时代,综合分析认为:辉绿岩浆为此类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热源,同时活化、萃取地层中的金元素,从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隆康  游振东 《地质论评》1994,40(3):265-273
本文以新城-圻春断裂为界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划分为华北陆块南缘和场子陆块北缘两个次级变质地体,两个次级地体不仅在地球物理,构造变形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在物质成分上有显著差异,它们有各自独立的变质地层系统,遭受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有完全不同的岩浆活动图象,上述差异均可指示华北,扬子两古陆碰掸对接时扬子陆块北缘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南缘之下,这可能包括两次合作用,从元古代开始至中生代最终结束的长期复杂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4.
藏北地区砂金矿矿质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沉积地层不整合接触带及硅化岩带,具物源近,成矿时代新的特点。班公湖-怒江地缝合线及其两侧的羌塘隆起带和冈底期-念青唐古拉陆块,是区内最有利的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5.
<正>博格达造山带作为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地块之间,是天山—准噶尔洋俯冲消减后洋盆及其弧间、弧后盆地陆缘增生带与中朝—塔里木古陆再次拼合的结果[1-4],在转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发育有大量的辉绿岩脉。哈密地区七角井—巴里坤一带广泛发育的辉绿岩脉主要呈岩墙状、细小岩株、岩脉(以下统称辉绿岩脉)侵位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的火山岩和砂岩之中。辉绿岩脉发育较宽者宽5~10 m,长约200 m,而发  相似文献   

16.
秦、祁、昆交接区三叠纪沉积相格架及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祁、昆交接区广泛发育的古特提斯洋消亡过程形成的海相、海陆交互相三叠系和印支期火山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的产物是研究东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昆仑造山带在柴达木陆块东南缘鄂拉山一带自然向北偏转形成一弧形构造带,并未来延与秦岭造山带相接。昆仑岛弧造山带的布尔布达-鄂拉山陆缘火山弧北转是由于扬子陆块向西斜向俯冲于柴达木陆块之下造成的。秦、祁、昆交接区沉积相格架就是由三个陆块边缘的浅海、斜坡及其所挟持的深海洋盆体系所构成,其演化史就是古特提斯洋的消亡史。  相似文献   

17.
初步分析了纳多弄地区辉绿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辉绿岩为钙碱性系列,总体低TiO2。部分样品Sr元素相对亏损,中等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而其余样品无Sr,Eu异常,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轻稀土(LREE)富集。据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结果,认为其兼具MORB与OIB特征。结合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历史,纳多弄辉绿岩应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在冈瓦纳北部陆缘形成的弧后扩张盆地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总被引:57,自引:17,他引:40  
王清晨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8,14(4):481-492
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资料,对大别山造山带研究中诸如蛇绿混杂岩、碰撞时代、超高压变质岩与围岩的关系、俯冲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碰撞造山的产物。在三叠纪发生的陆-陆碰撞中,扬子陆块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之下,但至今尚无发现残存的蛇绿混杂岩,碰撞时缝合带的位置被已经折返出露地表的南大别碰撞杂岩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广东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具明显后生特点,受燕山期形成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的辉绿岩关系密切。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与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辉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20.
边缘陆块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夏军,王成善,李秀华(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板块构造、边缘陆块、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学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火山岩带呈北北东向延伸,与西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大致平行,长达数千公里,是中国东部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