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春芬 《地理学报》1995,50(6):91-496
本文首先指出5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发展滞缓的问题所在,结合实例,阐述60年代以来区域地理学研究中关于空间关系与空间组织、功能区和优化地域组合的研究进展,认为现阶段区域地理学的前沿在向区际联系的研究方向转移。区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特定区域的独特性,转向地域分异,现阶段又在上述基础上向区际联系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跨世纪时代经济国际化在全球纵深发展后进入全面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产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区际联系应当成为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区域地理学区际联系的理论,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扩散两个方面,这些联系又以全球联系为背景和最终归属.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将整个经济发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地理学应积极拓展区际联系的研究领域,具体包括全球区位论、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经济空间格局重组、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地理、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地理、区域集团化组织地理、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开发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系统的视角看区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系统的思想萌芽由来已久,但是它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则是现代系统科学理论诞生之后的产物。按大多数地理学愿意接受的概念,区域系统是指在地球表层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并可以表征的地域范围内,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化等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相似文献   

4.
熊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96-1304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5.
6.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这一问题本质是: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模型,其与真实复杂的现实案例间还存在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在理论模型和真实案例间架设“桥梁”的方法,即:寻找真实案例与理论模型的结合点;寻找真实案例的差异点,灵活化用模型。本文以“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为例,具体说明此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地理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理学研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并不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区域中出现的务种实践问题。知识经济的来临将从多方面影响区域地理不研究,也将为其提供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区域地理学需要创新、扩展自身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的四大驱动力和区域地理学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与区域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地理学的研究过分偏重宏观决策领域。宏观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非结构化限制了应用地理学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地理学只能做“智囊”性的“软”咨询的看法。作者认为,应用地理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面广,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区域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促进应用地理学向工程化方向发展,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扩大地理学的社会影响,拓宽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际联系的“泛长三角”范围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陈雯  张蕾  郭垚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3):370-376
长三角泛化已是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但长三角泛化至何范围则是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对于“泛长三角”范围的界定,目前众多学者说法不一。客观上,区域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要素流动频繁、优势互补等是进行“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区域范围界定应由区际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联系指标所决定。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泛长三角”概念内涵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各省与长三角之间的各种联系指标做出了比较,同时对周边省份与长三角之间联系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省区与其它范围的核心区如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联系作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与周围省区的联系强度做初步的定量比较。针对综合分析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及在长三角及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泛长三角”适度发展范围,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建设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上是沿着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的道路走过来的。10年改革,使学科获得了显著发展。今后的任务似应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方法建设。在理论上,把就空间论空间的区域观念转变为时空统一的区域观念;在内容上,从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扩展到以经济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为两翼的广泛领域;在方法上,从分析——综合转变为全方位(综合——分析——综合)的综合。同时,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重视对区域本质特征、即区域个性的研究,通过把握区域运动的主要矛盾,促进其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芦怡婷 《地理教学》2021,(8):46-48,54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并且指向真实复杂情境中现实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着交流与合作,正是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真实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生成的生动载体。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情境,将产业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两个主题的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进行单元复习设计,以求在高效复习的同时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区域联系是提高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国外对区域联系研究为重视,本文对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了综述,就研究内容而言,包括:地区联系、中心地联系、城市等级联系、商品流联系、相互作用联系、扩散联系、模型模拟间接反映的区域联系等七个方面,就时序发展看,有的区域联系的时间界限非常清晰,但大多数区域联系内容是交叉和重叠的,贯穿于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建设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区域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建设落后于学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处理好方法论与实践、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关系,寻求一般研究方法与学科具体方法的有机结合,健全并规范学科分支内容的研究方法,使之形成面向实践的方法体系。应通过借鉴吸收横断学科、相邻学科方法,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符合学科实践和理论发展要求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潘彦江  方朝阳  缪理玲  高丹 《地理研究》2014,33(12):2325-2334
综合考虑交通状态日变化规律、区际联系出入口等级及高速公路、过江大桥和隧道等对通达性的影响,引入路网饱和度模型分析南昌市区区际联系通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 南昌市区区际通达性主干路指向性强,整体呈由中心向外围不规则辐射状;② 全区通达性格局受交通状态影响,不同时段通达性格局差异明显,尤其是南昌市核心区变化更为显著;③ 过江大桥、隧道的交通状态对区域通达性影响较大,高峰期过江大桥及隧道的拥堵凸显出河流、铁路线等因素对交通的阻隔,河流及铁路线两侧通达性差距拉大。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区际联系通达性提出了南昌市区际公路及市内道路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学,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近几年来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这必将对与之有着紧密联系的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解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中学区域地理教学大有裨益,进而从宏观上启发中学区域地理教学。本从以下几个视角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丁建军  冷志明 《地理学报》2018,73(2):232-247
贫困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意味着具备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且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在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指导方面应大有作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地理学关注的贫困主题及其研究进展基础上,尝试从地理学视角阐释区域贫困的本质、构成要素、格局、形成过程及应对方案。主要结论为:① 区域贫困的本质是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剥夺或三者之间耦合失调的过程与状态。② 区域贫困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各要素层面的剥夺以及三要素“人业地”耦合失调形成区域贫困格局类型。③ 区域贫困格局的形成既是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之间非线性“负向循环累积”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性要素“人”和客体性要素“地”未与中介性要素“业”的变化相协调在特定地域的表现。④ 区域贫困的系统化干预既需要各要素层面的“靶向干预”,还需要各措施之间的协同,而仿效医院的会诊制度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根据学习和实践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体会,初步提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展见解,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学科应注意拓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郑度 《地理研究》1998,17(1):4-9
地理学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并已形成区域学派。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研究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效途径。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从地理学角度看,可以认为抓住典型区域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是与国际接轨、连接全球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其研究与实施也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可以相信,在理论深化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区域研究仍将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也有着开展相关专题综合研究工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金春 《地理教学》2011,(21):42-4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征的内在体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际联系的主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