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GIS技术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辅助手段之一,GPS定位坐标与高速公路里程桩号之间的转换是高速公路可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内容[1]。利用ArcMap的线性参考工具实现对高速公路空间数据的处理与修正,并基于ArcGIS SOE开发了GPS与高速公路里程桩号的转换服务。利用该服务,用户通过手机定位即可快速准确地转换为里程桩号(细化至车道),也可将里程桩号转换为空间数据叠加至地图中进行数据展示,在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3.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工程测量学试题库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从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两个方面描述该试库系统的出题、显示、修改、统计、建库、查询、打印等多项功能。最后简介了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平面加密施工控制测量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平面加密施工控制测量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蒋先致,伍志刚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点调水工程。该工程由19座隧洞、6个泵站、7座渡槽和埋涵、明渠等水工建筑物紧密衔接而成。工程线路全长314.5km,其中隧洞长逾200km,最长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基岩水准标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悬浮列车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陆上交通工具之一,其对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对沉降监测的测量基准点的稳定性也有严格 要求。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专门设计施工了两座基岩水准标,作为沉降监测的测量基准,并兼有高程控制与平面位置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梓言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6)
介绍了基于DOTNET2005 C#设计与实现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包括控制测量数据计算,水准测量数据计算,多种方式交会测量数据计算,坐标换算、多种方式放样数据计算,分幅图号计算等.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14.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部分,开展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2000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图像为本底数据,利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该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水源区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为67.5%,2009年的平均值达到72%,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长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幅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水源区中部地区高,东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针叶林的覆盖度平均值增幅最大,草地覆盖度增幅最小;位于水源区的大多数县(市)的植被覆盖度在近十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柞水县的植被覆盖度平均值增长幅度最大,这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基本农田建设等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