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化螟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水稻,在田阳一年发生完全4个世代,开展各世代螟蛾盛发高峰期气象预警,对科学适时防螟灭虫,虫口夺粮意义重大。利用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虫情资料和气象部门气象观测同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各世代预警模型输出的盛发高峰初日与实况误差3天的拟合正确率为82.2%~92.9%。试报2015—2016年,第1世代预报与实况误差为3天,第2代至第4世代误差为1~2天。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试报结果误差范围比较理想,可投入日常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各世代螟蛾发生期的预测过去少见报导,我们现根据南宁地区历年诱蛾灯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三化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找出5厘米地温和雨日与南宁地区三化螟各世代发生期的迟、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试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三化螟各世代发生期的预报方程。经过1979年预报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当量积温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国权 《气象》1981,7(7):23-25
积温作为反映作物发育和地区热量资源的热量指标,在农业气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积温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作物完成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积温,无论是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都存在着地区、季节和年度的差异;人控条件下的试验与非线性温度模式的研究得出,在不同温度强度的水平下,作物完成发育的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都不是个常  相似文献   

4.
利用门源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以五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计算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式。研究表明:门源盆地各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迟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极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则≥5℃初日提前6天,终日推迟5天,≥10℃初日提前9天,终日推迟7天,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3—16天,活动积温增加149~221℃·日,有效积温增加60~131℃·日。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8):6-6
近年来我地双季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为了做好植保工作,我们开展了农作物的病虫观测。 通过近几年的观测实践,初步掌握了我地三化螟的世代发生的气象指标,为预测预防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化螟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决定于气温。气温高,  相似文献   

6.
陈慧华  王华  黄珍珠 《广东气象》2011,33(1):43-44,56
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分析确定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旬最高气温低于35℃、旬平均气温24-29℃、旬平均相对湿度80%~90%,建立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指标.应用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利用此指标开展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李广寿 《气象》1980,6(10):22-22
目前台站正在进行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农业气候区划和三十年资料整编工作,以积温的资料统计最繁,一般每年需统计:0、3、5、10、12、15、18、20、22℃,10—20℃,10—22℃,12—20℃,12—22℃等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正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等几十项。不仅项目多,工作量大,而且积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日尺度有效积温未考虑日内气温变化的缺陷,分析小时尺度有效积温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水稻生育期内热量需求。文中以南昌县塔城乡2018年10个播期直播早稻(中嘉早17)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播期处理下播种—出苗始期日尺度有效积温和小时尺度有效积温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日平均气温12℃且日最低气温12℃时,日尺度有效积温不为0℃·d,但小于小时尺度有效积温;当日平均气温≤12℃时且日最高气温12℃,日尺度有效积温为0℃·d,而小时尺度有效积温不为0℃·d。在日平均气温接近生物学下限温度时采用小时尺度计算有效积温更为有效。2)利用小时尺度确定了中嘉早17品种播种—出苗始期所需的积温阈值为54.46℃·d,出苗日数与播种期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且播期每推迟5 d,出苗日数将平均缩短2 d。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2018年鸭梨花芽发育实景观测照片,精准判定每个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节点发生时间,以此为依据统计鸭梨花芽每个发育物候期的气象要素数据,以物候期为单位分析气象影响因子对花芽发育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在鸭梨花芽发育各阶段起主导作用,筛选出鸭梨花芽萌发到始花、开绽到始花、露蕾到始花3个时段日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和≥3℃有效积温,作为制作鸭梨始花期预报的积温指标计算鸭梨开花日期,得到"积温对比预报法";经2016—2018年应用检验:预报时效10~12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误差在1~2d以内,预报时效7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完全吻合。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植物花期预报研究因花前物候资料匮乏、不能进行花前发育期分析的缺陷,并把"中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引入了花期预报方法的使用,为植物花期预报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生育期热量指标及其不同品种的栽培北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米分期播种资料,分析不同发育期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出:在作物营养生长期,用有效积温作为热量指标比较稳定;播种到出苗期,不同品种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基本在8℃左右;出苗到抽雄所需的有效积温可用品种的叶片数来计算,有效积温与叶片数关系可以写成y=30.2x+31.8;进入繁殖生长期,用>10℃积温作为抽雄到成熟的热量指标,并用抽雄期进行订正。用播种到成熟各发育阶段的热量指标来确定能否成熟和因成熟度所造成的减产程度。把品种在80%年份能够成熟的地区作为品种栽培的北界。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浙江省泡桐物候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气候资料及泡桐物候期数据,分析了浙江省泡桐关键生育期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了泡桐开花展叶前相关气候特征,探讨了冷空气对泡桐秋季物候期的可能影响。从统计值的关系来看,其物候期主要取决于气温及≥10℃有效积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影响其次,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小。泡桐物候期对当季的气温条件非常敏感,降水对其开花、展叶的影响有滞后作用。泡桐开花和展叶始期前3个月的≥10℃有效积温一般分别要达到200℃·d和300℃·d以上;由落叶末期至下一年开花和展叶始期的≥10℃有效积温也分别要基本达到200℃·d和300℃·d以上;开花展叶前3个月的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一般在230 mm和在210 h以上。泡桐秋季物候期前7 d内的冷空气,特别是中等强度以上的冷空气对其影响很大,落叶前的冷空气促使泡桐开始落叶,落叶开始后,冷空气将加速落叶。开花末期前2周的冷空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泡桐花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广西1999年度(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的气候状况,其特点为:各地年平均气温17.3 ̄23.8℃,比常年偏高0.5 ̄1.3℃;有49个县市(占56%)气温异常偏高,有25个县市(占29%)气温显著偏高;全区年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与1998年并列为广西自1959年以来第2暖年。年降水量为928 ̄2399mm,与常年相比,桂北正常到偏多3成,桂南正常到偏少2成。年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低温冷害(寒露风),是晚稻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表明,晚稻迟熟品种,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即使出现一天,便对抽穗开花有影响。所以,可把日平均气温高于20℃的结束日期,作为晚稻迟熟品种安全齐穗的终止日期。根据这个指标,对照分析灵山县气象站的历史气候资料,≥20℃终日的出现,与当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有密切关系:(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与≥20℃终日之间的有效积温和有效积温与间隔天数,存在着直线关系(图一、图二)。生长季愈早,该年生长季内>10℃至>20℃之间的有效积温愈多,期间隔天数愈长,反之,有效积温愈少,日数愈  相似文献   

14.
梧州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22℃年有效积温和10月至次年4月日照时数四个区划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各气候区划因子的空间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制作梧州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图。结果表明,百香果产业可适度在梧州市发展,但冬季的低温冷害、夏季的高温热害是限制梧州市百香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周边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年数据,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度、积温、降水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球、全国平均水平;≥0℃积温、≥5℃积温呈增加趋势,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羌塘自然保护区周边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年数据,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温度、积温、降水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都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全球、全国平均水平;≥0℃积温、≥5℃积温呈增加趋势,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降水的区域特征明显,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研究黄瓜生长发育对积温的需求,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预测能力和种植效益,本文利用多年日常管理下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黄瓜生长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度不同茬口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规律,以及黄瓜叶片和果实生长与所需有效积温的关系,并确定黄瓜植株致死的积温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黄瓜叶片数随生育进程呈S型变化,一根黄瓜生长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不同茬口的黄瓜叶片每增加一叶所需有效积温均呈不对称“U”型,即叶片生长初期和生长中后期,每增加一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多于叶片生长中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每增加一叶所需8—40℃有效积温为33—37℃·d;一根黄瓜从坐果到采收需要15—35℃的有效积温为110—130℃·d;若温室内反复出现10℃以下、5℃以上的温度条件时,且反复过程所累积的10—5℃有效积温达8℃·d左右时,黄瓜植株即会死亡。上述积温指标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提出关于温度影响作物发育的假设,井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育速度函数所满足的含小参数的微分方程,应用渐近匹配展开法求其近似解,导出了一个新的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式。利用这个模式计算有效积温变量,其效果比其它模式好。  相似文献   

19.
红枣栽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吕梁山区红枣的栽植与当地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吕梁山区红枣产量的高低与花期的温度和降雨量有明显的关系。在红枣的初熟期、白熟期、成熟期、采收期对温度条件比较敏感,气候因素是影响红枣生产的重要因素。色泽的好坏、枣质的优劣、含各种矿物质和营养成份的多少,都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优质红枣栽植上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海拔在1000m以下;年日照时间在2550h以上;年有效积温在3300℃以上,年平均温度达10℃以上;年无霜期一般应在185d~200d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