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式层控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秦岭地区泥盆系中的层状铅锌矿床命名为秦岭式层控铅锌矿床,它赋存于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中并具硅质岩型矿石建造。该类矿床属受改造的热卤水同生沉积矿床,据后期改造程度划分为弱改造型和强改造型两个基本类型。矿床改造的强弱取决于含矿岩系岩性序列的不同和硅质岩的多寡。通过与国外典型层控矿床对比,秦岭式层控铅锌矿床属广义的以沉积岩为主岩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介于以碳酸盐岩为主岩的喷气沉积矿床和狭义的以页岩为主岩的喷气沉积矿床之间,并自成一类——秦岭式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宋叔和先生邀请,加拿大地调所著名矿床学家Dr.D.F.Sangster于1984年1月5日至18日在北京讲学,然后赴湖南水口山和广东凡口铅锌矿作野外地质考察。 Dr.D.F.Sangster此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有:①加拿大层控矿床地质特征;②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③结合现代海底热卤水系统,阐述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气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④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砂岩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厂坝一李家沟矿床为规模大、品位富、分布集中的层控型铅锌矿床。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沉积—成岩阶段,矿带受裂谷海槽内次级同生断裂及伴生的沉积盆地控制。矿带内一组走向北东的同生断裂带及次级洼陷和隆起,控制着岩相带的发育和矿床规模。矿带内主要矿体赋存于碎屑岩向碳酸盐过渡的岩相带内,并受到后期变质热液、层间断裂的改造富集。 厂坝一李家沟铅锌矿床的同生断裂,是喷气沉积成矿阶段含矿热卤水的通道;属海底喷气一沉积受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已探明铅锌金属含量已达千万吨.矿床赋存于华南泥盆系海进序列中上部的白云质碳酸盐岩中,矿体呈不规则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特点.矿区发育辉绿岩脉,多呈NWW向,部分呈NNW向,靠近矿体的辉绿岩全部粘土化和碳酸盐化.辉绿岩穿切硫铁铅锌矿,同时辉绿岩中也含有浸染状铅锌矿细脉,显示辉绿岩形成于成矿作用的晚期,成矿作用持续时间长,辉绿岩就位时间短,就位后成矿作用仍在继续,因此,辉绿岩就位年龄可基本代表成矿作用年代.辉绿岩中锆石SHRIMP年龄主要集中于2213~957Ma、341~216Ma、138~127Ma、122~90Ma 4个区间,前二组代表捕获围岩的锆石.通过凡口矿床地质特点、区域地质演化以及与区域内铀矿、辉绿岩年龄数据的比较,122~90Ma组代表了凡口辉绿岩的侵位时代,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显示铅锌矿化形成于华南板内拉张构造环境,与该时期发育大规模红层盆地相对应.由此建立区域(凡口式)铅锌矿化模型:白垩纪始,随着五夷山的隆起,阻断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西进,华南地区开始了红层盆地发育阶段,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这些红层盆地周边地区;来自红层盆地的盆地卤水与来自生烃层的富硫的还原性卤水混合,形成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在详实的野外考察和系统的采样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卡兰古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有关样品的室内测试、岩矿鉴定等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基底以及早古生代奥陶系;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褶皱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热卤水运移、循环(特别是油田卤水与深层流体的混合),导致了矿质的进一步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6.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7.
云南会泽铅锌矿喷流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泽铅锌矿床的成因认识各异,曾认为是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研究前人资料、结合亲历找矿实践,讨论该矿床另一种不同的成矿方式。研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包裹体、方铅矿年龄测定和成矿温度测试等表明:会泽铅锌矿属海底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与芒特—艾萨型热卤水喷流沉积层控矿床类似。  相似文献   

8.
方铅矿的成因产状各不相同,主要有由同生沉积(密西西比河谷式铅锌矿床、砂岩型铅矿床)、沉积变质或火山沉积变质(页岩或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各种热液(岩浆热液、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卤水热液等)作用以及由复式成矿作用(如某些沉积或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造“层控型”矿床)形成。然而,方铅矿产在金矿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工业利用经济价值方面,许多金矿床综合回收大量的铅,方铅矿或铅精矿中含金高达几千克/吨,方铅矿和金矿物的关系还与矿石技术加工方案密切相关。其次,在在理论意义方面,方铅矿除了可由同位素地质研究测定成矿模式年龄外,还可获得成矿方式  相似文献   

9.
罗永恩 《矿产与地质》2009,23(6):533-537
广西象州县新造铅锌矿床位于大瑶山西侧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其铅锌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下统白云岩的切层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矿化的岩性为白云岩。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新造铅锌矿床属中一低温沉积一热卤水改造型铅锌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铅锌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正>凡口铅锌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累计探明铅锌储量近千万吨。矿床成因争议较大,其成因认识共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远成低温热液型(赖应篯,1981)、同生卤水沉积成矿说(吴延之等,1982;郑庆年,1996)、沉积—渗流热卤水交代成矿说(吴健民等,1987)、沉积—成岩—成岩后改造富集成矿说(赖应篯,  相似文献   

11.
引言某些作者提出过关于整合的、以沉积岩容矿的铅锌矿床形成中作为矿液的盆地卤水的作用问题,对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形成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最近,Cathle和 Smith 试图利用美国中部大陆盆地及其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大量空间、时间和温度数据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他们能论证在卤水逐出事件期间,热控制条件要求高流速(10~3次稳态率),据此得出结论认为这种事件实际上必须具有高度的阶段性。他们设  相似文献   

12.
花牛山银铅锌矿床过去大多研究者认为其形成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但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花牛山银铅锌矿床是中元古代晚期古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本文在分析论述矿区喷流沉积型贵重-有色金属系列矿化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归纳总结了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并按照层控找矿思路,结合地质及物探工作资料,指出了今后开展接替资源勘查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是铅锌矿床中重要类型之一。在系统论述沉积岩型铅锌矿床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和矿床类型的基础上,分别阐明了沉积喷流型(SEDEX)、密西西比型(MVT)和砂岩型(SST)3个成矿系统的成矿要素、作用过程、矿床和异常组合以及成矿模式。对3个铅锌成矿系统作了全面对比,获得一些认识:(1)SST矿床的矿化表现为对构造和高孔隙度有利岩性而不是地层层位的依赖性;(2)云南会泽碳酸盐型铅锌矿(MVT)成矿物质除热卤水沉淀来源外,还有火山岩系的提供,属后生混合流体成矿作用;(3)沿古陆边缘同生断裂构造发生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为SEDEX型铅锌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裂谷伸展期常有“双峰式”火山活动,提供部分矿源、热源、水源;同生断层长期活动提供热水循环通道和矿质沉积场所;(4)风化剥蚀的变质基底为三者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热卤水在盆地中经过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为近年新勘探出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争议较大。本文测定的该矿床那雍枝矿段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58. 2±2. 9Ma (MSWD=1. 07,n=5),初始~(87)Sr/~(86)Sr=0. 713823±0. 000010,表明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早期,晚于赋矿地层沉积时代。结合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五指山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后生矿床,成因类型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五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紧密相关,与黔中隆起构造事件对应。基底断层构造及破碎带是成矿作用的内在控制因素,而加里东期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运动,即都匀运动及广西运动是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西昆仑乔尔天山一带发现了一批以火烧云铅锌矿床为首的超大型及大中型铅锌矿床,通过研究典型矿床的时空分布与形成机制,认为西昆仑乔尔天山一带中生代盆地铅锌矿床从成因方面可分为沉积-交代型、MVT型及岩浆热液型3种。通过Pb、S同位素分析,初步认为研究区铅锌硫化物具有深源特征,后期生物有机硫部分参与了成矿作用;通过C、O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热液属于原生成因。在总结成矿物质来源、控矿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型,认为沉积相与同生断层是沉积-交代型矿床的主要控矿要素,断裂构造是MVT型矿床的主要控矿要素,岩浆侵入与热液接触交代是岩浆热液型矿床的主要控矿要素。  相似文献   

16.
林方成 《地质学报》2005,79(4):i0007-i00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地矿局207地质队及地方采矿业在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谷沿岸,相继发现了黑区—雪区、红花、白熊沟、核桃坪、养善坪—中溪坪—宝水溪—双凤沟等层状铅锌矿床及矿点。其中,黑区—雪区矿床的矿体地表露头长达6000m,估算的铅锌资源量达370万吨,达到超大型矿床的规模。不同的矿床、矿点的分布构成了长度大于50km的铅锌矿化带,预测铅锌资源量有望达1000万吨以上。各矿床、矿点产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灯影组顶部麦地坪段含磷硅质白云岩的相同层位,矿化与硅质岩及角砾状白云岩层关系密切。矿床中发育层状、纹层状、条带状、同沉积角砾状、层间揉皱等构造,沉积特征明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区域上以往发现的产于地台盖层碳酸盐岩中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点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也有别于产于中元古界褶皱基底中的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铅锌矿床。笔者的研究表明,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硅质岩为典型的海底热水沉积产物,铅锌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SEDEX型);成矿作用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北东东向延伸的汉源—峨眉凹陷及同生断裂带的控制。该类层状铅锌矿床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聚区中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厂坝——油漏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反映出矿床具有同生沉积成矿,矿体呈多层迭合式排列、硫化物侧向分带和一定强度围岩蚀变,表明成矿作用周期性变化和成矿热液注入洼地内沉积形成。在综合矿床成矿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厂坝型铅锌矿床为海底喷出沉积成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湖南花垣渔塘地区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国忠 《地质科学》1986,(2):179-186
有关本区矿床成因先后有同生沉积、低温超低温热液、沉积改造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宏观、微观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本区铅锌矿床属于后成深循环热卤水成因——后成层控矿床。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凡口铅锌矿狮岭深部矿段的控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口矿狮岭深部的大型铅锌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分析了层、相、位共同控矿的规律。该控矿规律在生产中可用于指导矿体圈定、生产探矿、研究采矿方法和远景找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荒沟山铅锌矿床与朝鲜检德铅锌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硫同位素特征和矿床成因。二者在成因上不一样,荒沟山铅锌矿床为一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属地下热卤水成矿;而检德铅锌矿床为层控型的沉积变质再造铅锌矿床。因此,在荒沟山地区是否能找到类似朝鲜检德那样的大型铅锌矿床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