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俞剑勇  魏静 《西北地质》2001,34(2):43-44
通过建立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两种计算模型,对黑河工程引水洞进口段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比分析了稳定性评价结构,即空间计算模型比二维平面模型更符合实际,具有更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流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升乐  孙秀玲 《水文》1997,(4):26-31
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流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以气候变化的物理成因为基础,提出了分旬设计暴雨及设计暴雨量过程线的基本概念和两种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说明了设计暴雨与汛限水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项以理论分析解决工程事故问题的成功实例,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计算后确认了工程仍有足够的安全性,从而免去了加施补救工作,避免了经费和时间的浪费,文章介绍了分析计算内容,简述了事后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冯利华 《水文》2001,21(2):35-37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神经元这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整个网络的信息处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等一系列优点,因而用它来进行有关的水文计算是可行的,针对水文计算问题,初步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分析系统,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胡春歧 《水文》1996,(2):10-12
从Pa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Pa计算的因素,并针对现行Pa两层计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计算方法,经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Pα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凡计算的因素,并针对现行马两层计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计算方法。经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临界桩长问题引入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建议,构成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文中建议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三维稳定渗流的 p 型自适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费文平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4,25(2):211-215
建立了三维稳定渗流的p型自适应有限元分析的误差估计器。充分利用p型有限元前处理少、计算精度高和收敛速度快的优点,分析了p型有限元法求解渗流问题的技术特点,给出了求解三维稳定渗流的自适应升阶策略。通过具体算例,研究了单元阶次及网格尺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验证了三维p型有限元法在求解渗流问题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集成智能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春  王泳嘉 《岩土力学》1997,18(3):64-69
将神经网络,极限平衡,数值计算等多种方法进行集成,建立集成智能系统,综合分析边坡稳定性,提高问题求解的精度,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留柱  袁东良 《水文》2001,21(5):42-44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研究了实测径流量资料平差处理问题,并推导了参数平差法的具体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利用此方法可以合理地消除实测径流量计算结果中的偶然误差,解决了实测径流量不同年份各站之间的矛盾,给出了客观、实用、可靠的径流计算结果,并可对实测径流资料进行精度评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浅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管施工引起包括地面沉降和土地向在内的土地的运动,土的这些运动呆能导致近构筑物和管线的损害。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都显示,在类似于上海等地的软土地层中顶管施工,顶管周围土的运动问题是三维的。基于半解析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将轴向离散而在径向和环向选取位移函数,构造了解析解函数。给出了包括位移函数,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在内的理论分析过程,从而建立了半解析单元法。利用半解析单元法将顶管施工中三维土运动问题转化成一维数值计算。利用所建立的半解析单元法,就软土地层中顶管工程实例计算了施工所引起的土体位移。结果表明,半解析元法用于计算顶管施工中顶管周围土的移动,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计算所需要的单元减少,处理该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减少。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还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软土深基坑支护技术中的若干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评述了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现有设计方法,分析了墙的刚度和位移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讨论了地下水对侧压力计算的影响、设计参数的测定与选取以及有限元计算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支护结构的安全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过迟  吕国梁 《岩土力学》1997,18(A08):203-207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具体特性,在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外盾构法隧道结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层与衬砌相互作用,描述装配式管片接头受力机理及双层组合衬砌联合受力特征的不抗拉杆系结构分析模型。计算成果同其它计算方法和结构试验的成果比较表明,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穿黄工程盾构隧洞结构设计设计中的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可靠性高,易被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14.
顶管顶力计算公式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安关峰  殷坤龙  唐辉明 《岩土力学》2002,23(3):358-361,367
目前随着非开挖技术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同与重视,顶管工程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局面。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计算顶管顶进总推力,但是顶管推力计算了公式最多,而且计算结果差别相当大。基于上述原因,对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归类,进而提出在工程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陶芸  陈锁忠 《江苏地质》2001,25(2):101-105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郑宏  葛修润 《岩土力学》1995,16(3):7-12
就有限元法在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时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即可变区域边值问题的提法问题,初始地应力场问题,开挖载荷问题,渗透作用力问题等展开了讨论,指出了目前在计算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苏菊 《地下水》2003,25(3):194-195
利用有孔混凝土作为排水材料可以起到造价低、耐久性强、排水效果好的作用,但其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是一个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渗水砼的渗透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代革联 《西北地质》1997,18(4):102-105
本文从对潜水水力坡度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影响水力梯度的因素,提出了在计算水力梯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锚索抗滑桩的研究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将锚索和抗滑桩分开计算,忽略了锚索与抗滑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对锚索-抗滑桩-岩土体相互作用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中,除了应考虑锚索的强度外。还应该考虑锚索的伸长量,使其与桩的变形相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锚索抗滑桩计算理论。本文用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应力奇异问题的h型自适应分析非收敛性和伪收敛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从工程应用出发,在保证一定计算粘度的前题下,提出了一种避免自适应分析失败的方法。算例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