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缆道积宽法是采用缆道使流速仪保持在水面下同一深度,以等速沿着断面从一岸移动至另一岸,边移动、边测速的一种测流方法。据其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部分积宽法和全断面积宽法。全断面积宽法,只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据以计算断面平均流速;部分积宽法,不但记载起点至终点的总历时和总转数,同时还记载到达各个不同起点距位置的转数和  相似文献   

2.
积宽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证明积宽测速的成果即为断面上某一深度水层的平均流速。要使积宽法原理应用于实测全断面的流量和平均流速,则还要研究其具体应用方法。目前,应用积宽测流的方法己有好几种,其中主要有单层、多层等深积宽和等相对水深积宽。各种方法虽然出自同一基本原理,但在应用上概念并不相同。各地对各种应用方法概念的认识也不完  相似文献   

3.
王子臣 《水文》2000,20(5):45-47
动车积宽测流法是“流速-面积”法流量模型积分法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流速仪沿垂直水流方向匀速移动,测定表层(或水面以下等深)水流与流速仪移动的合速度,据以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断面流量。指出了这种测流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改水上作业为桥上作业,保下测验安全,大幅度缩短测流历时,从而提高水文信息时效性,一套测流设备可取代多处水文站常规设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开展站队结合和巡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凡是实测条件无法测到实际流速的空白区,均称为盲区。一般所谓盲区,通常指靠近岸边和河底,不能依据实测流速直接计算平均流速的部分。缆道积宽测速中,由于仪器吃水深度的限制,和防止仪器撞碰岸边的事故,积宽测速的实测河宽不可能达到整个河宽,两岸岸边积不到的部分,便成了岸边盲区。多层(等深)积宽测速法是分层积宽测速和以层划  相似文献   

5.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6.
以江都水利枢纽大型水闸和泵站水工建筑物为例,依据多年流速仪实测资料,以系统误差和随机不确定度等指标分析各垂线平均流速推算断面流量的精度。结果表明:大型水闸和泵站的上下游河道断面稳定,均存在多条测速垂线,其平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在高、中、低水期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与断面平均流速相关性较高且推算断面流量精度较高的测速垂线,均位于测流断面主流区,即中水位时河道中部约1/3水面宽的区域内。河道主流区中泓两侧相距较远的相关性较高的2条测速垂线,综合反映了全断面的水流状态、测站特性和水工建筑物运行控制的特点,其平均流速推算断面流量的精度远高于相关性较高的任意单垂线,且对水工建筑物在闸门低开启或开启高度不一致等工况下的出流,均可达到一类精度水文站的规范要求。分析成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供全国同类型水文站的流量测验精简分析借鉴和参考,为实现高精度的在线流量监测提供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宽滩河流的滩地流量在全断面中占较大比重,因此,滩地测流精度的高低对总流量有一定影响,不能忽视.目前在滩地测流中,由于测流条件差,设备又比较落后,测流操作比较困难,思想上又往往不够重视,因而测速垂线位置随意变动,主观测定死水范围以及漏测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流量误差较大.本文介绍一种滩地流量资料的审查方法——“历年滩地流量对比图”.通过对历次大水测验成果的对比分析,找出滩地流量沿宽度的分配规律,以改正误差较大的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我们在一般传送流速仪渡河设备的基础上,对积宽法测速设备进行了探索和革新,研制了一种缆道积宽法测速控制设备。这种设备包括了三个主要部分:一、位置自动跟踪器,能自动控制流速仪在水下作等深或等相对位置水深运行,跟踪测速;二、信号记录装置,能将积宽历时和流速仪信号数据进行自动记录,便于分析计算。以上一、二部分经过两年使用,与一般积宽测速设备相比,能提高测速精度,简化操作,减少人员,三、数字式悬索测角仪,是我站1981年与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协作研制,现正试用考核中。它能在动态运行中连续、快速地测定悬索偏角,每两秒钟测读显示一次。现将一、二部分有关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6)
对位于开都河上游萨很托亥专用水文站的单次流量测验误差进行检查分析。以此来判断出该水文站流速仪测流断面上的测速垂线布设是否合理。为实现准确掌握该水文站的径流量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用加权法计算相应水位时,必须知道每一垂线上测速时的水位,这些数值是根据下面三个方法得来的: (1)每测一垂线时,作基本水尺的直接观测。(2)每测一垂线时,记载其相应的时间,再以测流起迄时间及起迄水位插补计算。  相似文献   

11.
动船测流是用测船横渡断面施测流量的方法,具有测验设备简单,测验历时短,能连续施测和流动勘测等特点。IHZ-1型动船测流仪首创以惯性陀螺为测角指示方向,能在测流过程中自动测出合成速度V_v(水流速度V与测船沿横断面速度V_b的向量和)与横断面的夹角α,并将机械角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解决了动船测流中联动自动的技术关键,实现了测速、测角、测深数字显示和联动打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矩形水槽试验,改变宽深比和边壁糙率,系统地研究了明渠恒定均匀流水力学特性.试验表明,根据断面上各条垂线流速分布的特征,可将断面划分为对数流速分布区和抛物线流速分布区.文中给出了两区流速分布的表达式以及两区分界线和垂线最大流速点位置随宽深比和边壁糙率而变化的规律.本文还分析了光滑明渠流和粗糙明渠流阻力系数的变化、阻力系数的分割以及剪切应力沿床面和边壁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积深法测速具有简化测量操作、缩短测速历时从而提高测量精度的优点,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为实现缆道的自动控制带来方便。但要达到积深测速的目的,目前虽可通过可控调速系统对仪器实现匀速提放外,还得要用人工同时测取每一条垂线的测速历时及流速信号总数,然后再计算出流速。但该操作往往比采用积点法测速来得麻烦,操作时人的思想更应集中,须时时注意水面、河底信号的到来,以便准确掌握测速起终时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应用本文介绍的缆道控制仪后,工作时只要做些简单的巡视和抄录逐条  相似文献   

14.
1956年頒发的流速仪法流量测驗記載薄(暢流期)一共有四表,其中08-02表各欄和08-03表相重复的近三分之一,测驗时要同时記載兩个表,每測一个垂栈都要通过抄校等手續,即从03表的垂綫号数、起点距、水深备欄抄到02表以进行测速,测速完算得垂线平均流速后,又得从02表抄到03表以計算流量。这样  相似文献   

15.
强弯条件下分层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强弯明渠剪切分层流的运动特征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模型特别制作了直段、90°、180°强弯段3套试验水槽,模型配有上、下层两套不同的进水系统,以产生上下两层不同的流速和温度,形成剪切分层流,试验进行了直段、90°、180°强弯段多种不同流速工况组合,试验工况流态也从存在明显分层逐步过渡到强掺混状态。采用ADV、HR 2红外热像仪、电子式点温计等量测手段,较为系统地获得了沿程不同断面的流速、温度分布,以及湍流动能、雷诺应力等反映运动机制的物理量,揭示了在强弯曲条件下分层流运动沿程特征分布和断面环流结构,并与直道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淹没刚性植被通过改变水流结构,造成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水力参数垂线分布不均匀和沿程差异化。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测量3种淹没度(3.0、4.0、5.0)下的流速,结合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植被段内及其上、下游过渡段流速和紊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植被显著增强了水流紊动,且紊动特性取值与淹没度正相关;植被段内流速差异在低淹没度下的植被层内和高淹没度下的自由流动层内更加显著,而紊动特性沿程增强,且垂线分布具有相似性,最大值点位于冠层顶部附近;当淹没度满足KH涡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时,随淹没度的增大,植被段内紊动特性垂线分布出现转折点(临近此点梯度急剧减小并趋于0)的断面数量增多,经验证,在充分发展的紊流区此点可作为KH涡的上边界点。  相似文献   

17.
用流速面积法施测江河流量是以测定流量模型体积的概念为基础的。其表达形式为Q=integral from n=a to b integral from n=0 to h V(x,h)dhdx=integral from n=a to b q(x)dx.但在实际应用中,流量测验近似地采用梯形法。这种方法是直线插值,易产生较大的误差,要较为准确地控制全断面流量,就必须布设较多的测速垂线。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流量测验,可以大量减少垂线数目。又能比较准确地计算断面流量。牛顿—柯特斯法(包括其特例梯形法、辛浦生法)、高斯—勒让德法、高斯—马可夫法等都属数值积分法范畴,为叙述简便及考虑高斯—勒让德法具有最高的代数精确度,因此本文说到的数值积分法都是指高斯—  相似文献   

18.
探地雷达共中心点(CMP)法仅用于局部速度测试,为使用宽角反射法进行剖面探测,可固定一个雷达天线而将另一个天线沿测线移动,从而获取整个地质界面的反射信号.本文提出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基于平直岩层界面导出其反射信号的关系式,并开发出解释软件,可精确计算岩层几何参数和层速度,从而进行地质分层.  相似文献   

19.
《水文》1984,(6)
3一13。243。28一、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期·饭3君多层积宽测速盲区间题的试验研究···~····~·~·… 一’“”’‘’.”‘”’“·‘’·“.‘········……陈日华林积钦一个减少雨量数据穿孔量的通用子程序……晃储经柔索悬吊流速仪测流铅鱼重量的选择···……钟国核介绍一种简易侧流法—全断面一线法……姚珍集利用水准仪观测悬索偏角,·……,.’’·······……孙世翘对“应用马斯京根法对受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 关系单值化处理”一文的一点贬义·…··…田建设用对数函数选配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刘云程…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电法在和田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前一系列的新生代背斜的翼部往往伴生向南斜倾的逆断裂,这些断裂隐伏于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洪积砂砾石层,构成了和田隐伏断裂带。该断裂带由2条陡坎状断层组成,宽约10.6km,深度20~300m,落差110~270m。根据卫星影像和地质工作成果,和田隐伏断裂的一支从和田市南部穿过,但南郊飞机场附近没有露头,为探查断层在该区域的位置及深度,沿垂直于推测的断层走向布设2条测线,采用温纳(WN)测量系统对其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2条测线皆发现了逆断层,均上切错断了上覆晚更新世地层,其中测线1存在2处断层,一处断层倾向南,倾角50°左右,另一处断层倾向北,倾角约55°;测线2存在一处断层,倾向北,倾角近80°。通过比对高密度电法资料和地质出露点剖面,推断和田断层在第四系以来有过两次明显的活动,导致晚更新世砂砾石土层被断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