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发展与布局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探讨循环经济对企业布局指向的影响,即原料指向削弱、集聚经济指向转为集聚循环经 济指向和布局指向不明企业增多的趋势减弱.认为实现规模循环经济效益是公司增长的重要 动因之一,横向一体化、闭环一体化和基于产业生态联系的多样化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司增 长战略与方法;重污染企业不仅可以进入生态工业园区,而且是目前中国生态工业园区产业 选择的重点之一.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司空间结构,并探讨3种类型生态工业园在中国的 具体应用,认为近期应以逐步推广现有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和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主,辅以全新型生态工业园,尤其要重视3种类型生态工业园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们消费需求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中,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近年来,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了产业经济结构。为实现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打造中部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还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5.
6.
两型社会视域下的咸宁市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要件,产业发展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性因子,是板块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围绕咸宁如何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目标,文章采用产业结构区位熵与偏离度指标对咸宁市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在与武汉城市圈内区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咸宁市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以产业集群化思想,提出了咸宁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诸多困境,产业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认为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主体,成熟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以济宁市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采矿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济宁市已处于资源型成熟期,并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方法对济宁市的34个产业进行了竞争优势强弱的层次分类。最后,依据该分类标准从资源产业的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培育角度构建了济宁市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系嵌入与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宁波服装业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嵌入的视角,以宁波服装企业和机构为访谈调研对象,追寻众多宁波服装企业早期发展的历史,研究上海与宁波两地基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嵌入——"红帮师傅"对上海服装业转移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国有服装企业中宁波籍"红帮师傅",是理解上海服装企业在向外转移加工业务的过程中为何选择宁波服装企业的关键因素。在宁波服装业的早期发展阶段,"红帮师傅"充当了宁波服装企业与上海服装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的桥梁,不仅将自己所在服装企业的加工业务介绍给宁波的服装企业,还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将上海其它服装企业引荐给宁波服装企业,使宁波服装企业从上海获得了大量的加工业务。另外,"红帮师傅"还亲自或引荐其它服装技师为宁波的服装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对理解非经济因素对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证案例,为欠发达地区吸引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中心性的内涵,从生产中心性、商贸中心性、信息中心性、交通中心性和科教中心性5方面构建城市中心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主要表现为生产、信息和科教方面的中心性,且区域差异较小,该区主要城市的中心性均不太显著,其中徐州的城市中心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理念下新型稻米加工企业产业链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目前稻米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稻米加工业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稻米加工业新型产业链的思路,并以具体的稻米加工企业为案例,对稻米加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为同类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1.
集聚经济、政策激励与中国计算机制造业空间格局——基于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海关贸易库数据,对计算机上游和下游出口源地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对比分析,以面板数据方法揭示产业集聚和政策激励的作用。研究发现:① 计算机上游出口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下游出口集中于长三角和成渝,上游出口格局更分散;② 从动态看,上游出口从珠三角逐步向内陆扩散呈现集聚-分散-集聚的过程,内陆地区承载大部分出口增长;下游出口增长态势更为明显,最初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2010年以后内陆地区增长迅速,成渝成为继长三角后最为重要的集聚区;③ 研究时段集聚经济对计算机上下游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降低,政策激励的影响显著增加;④ 沿海和内陆计算机制造业发展模式不同,前者的兴起主要是市场化条件下的集聚经济,后者则受到集聚经济和政策激励的共同影响;⑤ 由于产业特征的差异,集聚经济对计算机上游的影响高于下游。在计算机制造业的发展中,要素成本增加造成的集聚不经济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使得集聚效应逐步让位于政策支持。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产业对政策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政策制定应顺应产业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科学划定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区,优化用地空间布局,遏制开发区蔓延式扩展,以山东省惠民经济开发区为例,应用MCE-CA模型,借助Erdas和Arc GI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正规划"和"反规划"理念运用于开发区用地布局规划实践,划定惠民经济开发区2020年的发展方向区。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开发区城镇用地扩张迅速,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蔓延性增长特征明显;(2)开发区2020年的城镇用地规模为1 521.03 hm2,其中主区170.00 hm2,发展方向区为1 351.03 hm2;(3)划定的发展方向区提升了开发区的用地聚集度和紧凑度,更符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开发区建设模式。应用MCE-CA模型能够实现影响开发区扩展因素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陈夏芸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20(2):35-37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传统经济不可避免的突出矛盾,如何合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是新世纪新形势下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作用、实践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舟山桃花岛景区为例,研究了非主题公园式的外景地在旅游产品和旅游者行为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模式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非主题公园式外景地在旅游产品供给和游客需求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多重体验,实现旅游产品供给和游客需求高度匹配是未来影视外景地旅游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SE-DEA的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估——-以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估是国家公园建设发展领域的研究要点。本文综合了国家公园监管制度、设施完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维护各环节投入以及实施效果等产出情况,建立了基于SE-DEA的效能评价模型,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所建效能评价方法分别对我国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的管理效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再根据所得结论查找管理短板,算出改进方向与额度,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果显示:(1)神农架(E)、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D)、湖南南山(G)和祁连山(J)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实施效果较差,为DEA无效,且有效性E>D>G>J;三江源(A)、东北虎豹(C)、浙江钱江源(F)、福建武夷山(H)、北京长城(I)和大熊猫(B)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2017年的管理效果相对较好,为DEA弱有效,且有效性A>C>F>H>I>B。(2)无效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对控制性指标进行额度调整,使管理效能达到DEA(弱)有效。(3)本文所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管理效能,也可用于评估同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不同时期的管理效能,能较好地反映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水平,可为形成科学的国家公园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模式.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对1991-2004年徐州市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能值自给率都在98%以上;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压力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相一致,并呈现波浪式加大;徐州市循环经济系统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状态区间,但持续性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以温州生态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的一般目标、原则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对温州生态园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在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导则、产品设计和设施规划等方面不同于一般旅游规划的规划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2):87-90
在定性分析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耦合函数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对相关指标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11个地级市中仅秦皇岛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勉强协调,其他地级市则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中,故河北省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很低,区域经济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反哺。在此结论基础上,就如何深化一体化发展提出4个发展路径,以期为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