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数量统计方法作外推预报,已成为县站作长期天气预报的一种有力工具.本文利用方差分析周期叠加外推法,对本站历年降水资料的周期性进行一些探讨,以达到基本定性、定量的外推预报. 一、思路与方法一个气象要素的序列,若存在长度为b的周期,那么分组内的组间差异大,组内差异小,这是划分周期的基本原则.对序列是否存在周期,我们一般用方差分析方法,推断各种分组排列下组间的差异是否显著而定.主要用F检验.若F≥Fα(f_1f_2)时,认为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则存在长度为b的周期;若F相似文献   

2.
曹鸿兴 《气象》1981,7(3):16-16
为交流近年来统计气象预报的学术成果,了解国际动态,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于1980年12月25—29日在西安召开了“时间序列与多元统计分析”专题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63人,共收到了85篇材料。会议的材料大体上反映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统计气象学的水平。会议报告大致分五个方面,即多元分析新方法,预报应用与效果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分析的应用,统计-动力与天气-统计预报等。 时间序列分析是由分析变量的历史记录,寻找其自身演变规律,从而作出未来的预报的。会议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Box-Jenkins方法,如构造自回归(AR)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  相似文献   

3.
通用客观预报工具设计是根据预报人员在制作预报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为基础,借用逐步回归的数学方法,从Micaps系统中提取上游气象要素实况、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站点的天气实况等气象要素作为样本序列,建立预报回归方程,从而作出预报站点的客观天气预报产品,作为预报业务的初始天气预报的程序实现.它具有时间、空间、各气象要素预报的通用性、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了我区地面气象要素场(降水和温度)的基本结构,指出地面气象要素场可以分解为基本部分、扰动部分以及噪音部分,并阐明了各个部分季节演变的气候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根据气象要素序列本身的演变来进行中长期预报的可能性。这些分析对于建立我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场的预报模式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梁立光 《四川气象》2004,24(2):48-49
通用客观预报工具设计是根据预报人员在制作预报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为基础。借用逐步回归的教学方法。从Micaps系统中提取上游气象要素实况、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站点的天气实况等气象要素作为样本序列.建立预报回归方程.从而作出预报站点的客观天气预报产品。作为预报业务的初始天气预报的程序实现。它具有时间、空间、各气象要素预报的通用性、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天气预报中的动力学方法(即采用流体动力学的规律研究建立数值预报模式,对未来的天气形势场作出预报)和统计学方法(即采用气象要素之间前后期数值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预报模式,对未来气象要素的数值作出预报)具有定量、客观及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等优点。从方法本身来看,前者能把握大形势场的动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人们很早就发现气象现象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寻找这种周期性的方法是把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在频率域上进行展开,比较各种频率波动的振幅或功率来确定主要周期,这种方法称为功率谱分析的方法,亦称为(频)谱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常用的傅里叶分析,即把复杂的气象要素时间变化曲线分解成为若干个正弦波或余弦波的叠加。这一方法不单广泛地应用到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周期分析上,而且还应用到气象中各高度场的波动结构分析上。近30年来,国内外无论在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分析上还是空间场的结构分析上,谱分析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甚至应用到日常预报中作为常用工具(如合成波图),而且这一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本身也得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我国台站普遍开展了统计预报,主要是把多元分析和时间序列应用于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农业气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基层台站在开展应用上已经几起几落,有人认为统计预报方法“不能用”,有人认为“不好用”,有人觉得“用不好”。实际上,我们基层台站在统计预报方法的应用上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势必影响使用。今后开展模式输出统计预报(MOS),数理统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影响气象要素长期变化的因素很多,总的书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期因子的变化,二是本身的变化,三是随机变化。一般认为随机项可忽略不计。有时用前期因子建认为气象要素的预报方法,即我们常说的逐步回归分析模式;有时用某气象要素的本身变化特点建立其预报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期分析叠加模式;有时将两者统筹考虑建  相似文献   

10.
马镜娴 《气象学报》1991,49(2):234-238
大尺度大气运动的流型和区域性气象要素随时间的演变,均具有比较清楚的年际变化。流型和要素年际变化的若干统计规律,正在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报的业务中被广泛运用。目前,关于年际变化形成机理的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这将为相应的预报方法提供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气象要素(如地面气压)的年际变化往往用该要素多年时间序列的标准差来表征。各地时间序列的  相似文献   

11.
王伏生 《气象》1988,14(9):34-37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为了保存控制该类天气的主要波动,常采取统计滤波的办法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气象要素气候序列的历史变化,揭露各种非随机性的潜在形式,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达到外推预报量的目的。 我们使用的距平要素序列年际变量自相关法,则是将一个序列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变为多个序列,并统计分析新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利用周期分析和阶段分析两者之长的综合分析方法,建立预报方程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2.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文慧  陈爱忠等 《气象科技》2002,30(6):328-333
文章通过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持续性和气象要素的相似性,进行了城市空气质量短期统计预报可行性分析。以深圳市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指数预报为例,发展了一个基于MM5输出量的自知识统计模式,该预报方法在预报量本身的持续性水平上,预报效果改进15%左右,效果显著。该方法克服了常规预报方法的地域限制,只要积累足够量的污染场资料和气象要素资料,就可以自动、客观地完成具有一定准确度的空气质量短期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4.
模式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方法简称MOS。MOS是1972年由美国气象学家Glahn和Lowry提出来的一种气象要素预报的动力统计方法。十年来MOS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各种气象要素预报的主要方法,用以制作指导预报。美国地方气象台在国家中心发布的MOS指导预报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实况(除了常规观测资料外还包括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同时应用简单平流模式制作18小时以内本地气象要素的MOS预报。许多国家的业务预报也普遍采用MOS方法。本文将着重介绍美国MOS预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应用"指标序列"方法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释用,确定出雷暴天气预报方程,并配合应用单站气象要素组成机场航站雷暴预报规则,作出机场雷暴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思路 在某气象要素时间序列中,其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设想近阶段的变化特点很相似于气象历史资料长河中的某一时段。假设前段相似,后段也相似的话,我们可以用外延的办法,对某气象要素未来逐季(月、旬、候)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美国国家天气局(NWS)1967-1985年预报质量趋势的研究结果。主要针对降水概率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从诸方面考察了数值-统计预报模式作出的客观预报和NWS预报员做出的主观预报的趋势。除了气象要素、预报类型和验证方法外,还按季节(冷和暖)、提前时间(三或四个时段)以及NWS划分的区域(四个区域和它们的组合)区分预报结果。在国家级预报中,这三种气象要素的预报几乎在所有层次上质量都表现出明显的正趋势。只是最低温度预报对这个一般结果说是例外,主要是对60小时的提前预报。国家级趋势一般是客观预报比主观预报明显,冷季比暖季明显。至于地区级,预报质量趋势几乎都是正的,而且对大多数个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然而,发展趋势不明显的情况出现于区域级比出现于国家级更频繁。表现为正趋势的结果说明气象要素天气预报的现有水平明显地高于15-20年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引言某种预报图表对未来降水预报的贡献价值,取决于参与组成这种图表的气象要素(即因子)对未来降水(即预报对象)的相关程度。众所周知,气象要素变化与天气演变间的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无穷聚集群或集合区间。而一次降水过程的酿成,除地面压、温、湿、风等共处于某一特定的变化状态下外,高空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则更为重要,三度空间的有机联系是分  相似文献   

19.
建模预测人居环境未来1~4 d花粉通量的变化,是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北京地区7个花粉监测站1999—2007年3—9月逐日的大气底层花粉通量与北京市观象台的气象要素,建立了北京地区花粉通量未来1~4 d的预报模式,将其未来1~4 d的花粉预报数值看成连续域上4个等间隔节点组成的一条未知曲线。按Taylor级数展开,提取展开系数向量A(a0,a1,...,as-1)。然后用地面气象要素X(x1,x2,..,xm)与预报对象A建模预报,最后再还原为4个节点的逐日预报值。结果表明,未来1、2、…、4 d的预报值与同时刻原始值的单相关系数,分别平均可达0.765 1、0.753 9、0.704 4、0.728 5(通过信度0.01的相关检验的下限阈值0.128)。预报曲线与原始曲线的相似系数,平均可达0.940 7,随机预留样本检验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是为地市气象台开发的长期预报业务软件 ,由数据库模块、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预报模块、关键农事季节预报模块及统计预报方法制作模块 4部分组成 ,将预报结果采用“多元决策加权法”进行集成 ,得出最终的预报结论 ,还可以用相关分析、点聚图等方法选取因子 ,建立统计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