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科战  曲前中 《世界地质》2013,32(2):300-304
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利用岩芯物性分析数据,系统论述了十屋油田营城组-沙河子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该油田营城组-沙河子组储层为低孔--特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造成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2.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琦 《西北地质》2000,33(3):13-17
查干凹陷们于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盆地的东部,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该文通过对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演化、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该区碎屑岩储集层主要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少部分层段可表现为低孔低渗、低孔中渗或中孔中渗的特征。在2口钻井证实在下白垩统地层中获低产油流,因此该凹陷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裂缝型砂岩储集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利用区域地质、岩心、薄片、测井、物探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梨树断陷营城组储集层裂缝特征及形成演化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储集层裂缝比较发育,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和扭张缝为主;裂缝长度为0~15 cm,裂缝规模以小、微型裂缝为主,裂缝密度普遍小于0. 2条/m;裂缝主要发育在细砂岩中,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裂缝走向以近南北向、北东向方位为主;梨树断陷构造发育主要包括断陷和拗陷两个阶段,形成了4期断裂及裂缝系统,营城组末期、登娄库组末期以及嫩江组末期是主要的成缝期,断裂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以及分布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确立双辽断陷沉积体系展布,明确断陷的生储盖特征,剖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开展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结果表明:双辽断陷沙河子组发育半深湖-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与火石岭组火山岩构成上生下储式有利生储盖组合;其成藏主控因素有火山穹窿构造、有利油气源供给、火山穹隆内幕储集层发育、有利生储盖组合及成藏因素有利时空配置5方面;桑树台凸起火山穹窿构造,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梨树断陷历经了多旋回多期次的沉积构造发展,构造和沉积样式复杂多样,经历了断陷、坳陷两期发展,断陷期分为火石岭期与沙河子—营城期两期断陷盆地,其中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沉积时期为主断陷期,沙河子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6.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碎屑岩储层普遍物性较差,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局部发育优质储层,但主控因素不清。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分析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包括沉积微相、埋深、岩石骨架颗粒性质和溶解作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埋深3 000-3 500m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岩石骨架颗粒中刚性颗粒含量大,利于粒间孔隙保存;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对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对后续勘探开发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光  赵占银  王建强 《世界地质》2010,29(4):622-627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类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分布和断裂发育特征两种因素控制。早期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形成的是原生气藏;晚期气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有沟通气源(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烃源岩)和圈闭的断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形成的是次生气藏。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含气构造(哈尔金、大老爷府及双坨子构造)在营城组末期已见雏形,大多数构造定型于嫩江末期,含气构造形成时间早于主生烃时间。伏龙泉构造形成于嫩江时期,定型于古近纪末期。烃类气藏主要形成于青山口—嫩江时期。营城组火山岩和登娄库—泉头组一、二段的碎屑岩储集层是未来烃类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演化主要经历了裂陷期、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断陷早期沉积的沙河子组为主要生烃层系,目前断陷层发现的油气绝大部分来源于该层系。本文通过盆地演化、区域地层对比、岩石测年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梨树断陷早白垩世早期演化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沙河子组一段沉积时为分隔式洼陷槽,沙河子组二段才逐渐形成统一湖盆,原划分为火石岭组洼陷火山岩之上的地层应归于沙河子组一段,其存在有效烃源岩。对该套烃源岩为中心的含油气系统研究,前期勘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应为梨树断陷下步勘探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刘志文 《世界地质》2016,35(3):831-839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其断陷期地形比较宽缓,后期改造弱,主要发育低幅度的断背斜或宽缓的向斜,在局部具备稳定的构造条件。南二段煤系源岩广泛发育,丰度均达到中等--好烃源岩级别,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洼槽区南二段储层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南二段致密储层与煤、泥岩呈频繁互层状分布,形成致密砂岩气有利的的生储盖组合。构造高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油气丰度,稳定的负向构造区有利于寻找储层富集区。呼和湖凹陷致密砂岩气主要表现为两种成藏组合,自生自储型和内生外储型,油气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0.
民和盆地侏罗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和盆地侏罗系为完整的断陷湖泊充填沉积序列,从侏罗纪早期到中晚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下侏罗统为断陷初始形成期湖泊沉积,具有断陷盆地形成初期"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周缘及低隆起为水下扇相粗碎屑岩沉积,断陷中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中侏罗统为断陷发展期湖泊沉积,经历了两期次级水进旋回,形成冲积扇—半深湖—三角洲沉积序列;上侏罗统为断陷消亡期沉积,形成湿型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中侏罗统窑街组形成了欠补偿沉积环境,发育油页岩、暗色泥页岩和煤系地层,侏罗系可形成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组合,油气资源量较丰富,勘探前景较广阔。  相似文献   

11.
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及双参1井钻探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双阳盆地下白垩统长安组湖相暗色泥岩分布广且厚度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好,是盆内好-最好烃源岩的有利烃源岩层位;此外,分布广泛的盆地基底中二叠统范家屯组暗色泥岩也有一定的生气能力。其与长安组发育的扇三角洲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砂体及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安民组、金家屯组中酸性火山建造,形成了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有利生储盖组合;并与盆地中部的次级隆起共同构架了较为有利的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昭杰  方石 《世界地质》2019,(2):486-491
为提高测井岩性识别的精度,本文结合乌夏地区岩芯资料和测井数据,总结该地区砂砾岩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声波、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孔隙度和电阻率等5条测井曲线参数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通过遗传算法挑选出最佳的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参数σ和惩罚因子C,建立支持向量机岩性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实际数据预测总体符合率为81.6%,在识别准确率上与传统测井识别砂砾岩岩性方法相比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作为内蒙古兴蒙造山带南侧晚古生代构造研究的重点区域,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内盆地的沉积年代、物质来源和构造演化等问题。选择区内石炭系酒局子组、阿木山组进行剖面、古生物以及LA-ICP-MS U-Pb定年等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地层锆石年龄均在440Ma±,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磨圆分选特征均显示盆地有快速沉积、近源沉积的特征。酒局子组为一套滨浅海--沼泽-湖相沉积,磨圆分选差,局部含煤层;阿木山组为一套滨-浅海沉积环境下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两组地层中发现了Neuropteris pseudovata、Callipteridium sp.及Schubertella sp.、Psedoschwagerina borealis等典型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植物、筳类化石。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上近些年新发现的矿床。笔者对矿区平硐口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期揭示岩体的成岩时代、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生代晚泥盆世(371.6±2.9Ma)。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高碱、富铁铝、相对富钾和贫钙镁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明显富集Rb、Th、La、Ce、Nd、Zr、Sm和Gd等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明显富集和Eu的强烈负异常。综合研究认为,矿区平硐口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A2型花岗岩,形成物质来源主要为部分熔融的长英质地壳,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晚泥盆世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和苦海古陆拼贴到柴达木地块南缘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子探针和LA-IPC-MS分析多宝山及铜山岩体中绿帘石的主、微量成分,结果表明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富Al2O3、SiO2,贫Fe OT,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富含MnO、Fe OT,贫Al2O3和SiO2。多宝山斑岩体中蚀变带及铜山地区中的绿帘石均富集LREE和LILE (Th、U、Sr、Sm),亏损HREE和HFSE(Nb、Zr、Hf)。绿帘石Ps值与样品的含矿性呈负相关,即含矿绿帘石的Ps值明显低于无矿绿帘石的Ps值,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的Ps值集中在26~34之间。多宝山含矿样品中绿帘石的Cu含量高于距成矿中心较远的多宝山和铜山的无矿绿帘石Cu含量。笔者认为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绿帘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反映矿化热液的特征,具有指示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最重要的分布区。近年来大量锆石定年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BIF形成于始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早期,但主要为新太古代晚期(2.50~2.55Ga)。最重要的BIF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鞍本、冀东和鲁西地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是大规模BIF形成的重要条件。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BIF形成的构造环境还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为岛弧构造环境。BIF明显的时代专属性是地质和大气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小尖山盆地发育断裂、火山构造及热液蚀变,已发现铀矿化、铀异常,是满洲里地区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区。依据区域重力资料,结合遥感、 CSAMT测量及地质勘查成果,明确盆地早期以NE向断裂构造为主,晚期NW向发育,属火山断陷盆地,具有阶梯状断陷特征。铀矿化与高岭石化、钾长石化及硅化关系密切,局部垂向上显示分带特性,且铀钼共生。成矿作用受NE、 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区域成矿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对当前国内研究程度较高的IFCD原位开采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测温井系统误差的形成原因与机理,并重点阐述测温误差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材料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对局部温度场的分布产生干扰,并使得测量值显著偏离真值,偏离程度由加热时间和热源间距共同控制。模拟过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 15%,最大相对误差可达15%。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测温误差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着热源间距的增加,测温误差则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地区航磁异常居里面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arker-Oldenburg界面位场快速反演迭代算法,得到长白山地区居里深度为12.8~15.8km,较全球居里深度20km整体为浅。该区居里面最深处在松江镇右侧,最浅处在长白山与靖宇-临江-抚松一带,与当前地热出露状态符合。结合区域磁场和地质等信息,推断抚松、仙人桥、老三队地区为长白山地区地热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