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莱州湾东岸沿海平原区全新世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莱州湾东岸Y86孔岩芯,进行岩性、粒度、微体化石、孢粉组合的分析和14C年代的测定,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五层。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本区全新世海侵以来三个主要地质事件:8~7ka B.P.全新世海侵层与陆相层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地质事件;在7~6ka B.P.海侵范围达到最大,气候温暖湿润,称中全新世温暖气候事件;随后,在和4.5ka B.P.左右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2.
华南全新世海滩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闽、粤、桂、琼已发现全新世海滩岩不少于44处.(14)~C测年表明,大部分为中全新世,其中以距今4000—200年的为最多,表明中全新世晚期至晚全新世早期是华南海滩岩的主要形成期.这些全新世海滩岩反映下列四方面的古地理意义:海岸线变迁;海平面变化;动力条件的变化;新构造运动.讨论了海滩岩与海岸沙丘岩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明确区别海滩岩与珊瑚礁或沙堤中的贝壳、分清海面升降还是堆积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全新世高温期的气候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绍鸿  吴学忠 《台湾海峡》1992,11(4):345-352
本文综合分析了福建沿海全新世高温期的孢粉资料和海平面变化资料,建立了气温和海平面变化曲线.结果表明,8ka,B.P.前为气温和海平面上升期,8ka,B.P.以来为高温期和高海平面期,海平面升降与气温升降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4.
依据南海低纬地区SA09-040孔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自下至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成分的变化,重建了22.25ka B P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孢粉主要来源于婆罗洲和周围岛屿,孢粉1带(22.25~16.6ka B P),低山雨林植被发育,为暖热气候,从测年时间看,当时为末次冰期晚期。孢粉2带(16.6~10.82ka B P,为末次冰消期),植被以热带低山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针叶的松数量较多,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低。孢粉3带(全新世早期,10.82~6.43ka B P),植被以热带低山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针叶松属数量减少,气温比前期升高,海平面也上升。孢粉4带(全新世中晚期,6.43ka B P至今),全新世中期为炎热、湿润的气候环境,全新世晚期可能与婆罗洲现今的植被景观相近,为热、湿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MZ05孔浅钻岩芯进行粒度、常微量元素、AMS~(14)C测年分析,获得2.90-1.80ka B.P.期间粒度和常微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综合分析MZ05孔地球化学元素比值(CIA,Rb/Sr)曲线发现沉积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强度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2.90-2.70ka B.P.的增强期,2.64-2.35ka B.P.的减弱期和2.35-1.80ka B.P.的较弱期,反映该段时间内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MZ05孔的沉积物敏感粒级(1.2~22.1μm)平均粒径指示晚全新世东亚冬季风波动频繁,呈现出3个各具特点的阶段:2.90-2.65ka B.P.属于中等频率波动的冬季风强盛期;2.64ka B.P.左右东亚冬季风由强转弱,2.60-2.35ka B.P.冬季风先减弱后增强;2.35-1.82ka B.P.为相对稳定的冬季风弱期。东亚冬季风的演化趋势在其他气候记录中也发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研究同时发现晚全新世研究区东亚冬、夏季风在百年尺度上呈现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6.
于莱州湾南岸ZK32-1钻孔第三陆相层上下边界处选取自生钙质结核,采用样品全溶铀系等时线法(TSD法)测定钙质结核的年龄。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等时线上的数据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所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合理的。通过对样品代表性的讨论,说明所选取的钙质结核的年龄确可代表其所在地层的年龄,从而得出莱州湾南岸第三陆相层的沉积起止时间为72.16ka B.P.±7.41ka B.P.到45.34ka B.P.±5.35ka B.P.的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莱州湾南岸地层的铀系TSD年龄,为全面认识该地区晚更新世地层年代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沙洲并陆与长江口北部岸线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申 《台湾海峡》2001,20(4):484-489
全新世以来,长江口北岸南通-扬州南部经历了“浅海-陆地”的成陆过程。4ka,B.P.前,本区为一漏斗形的浅水海湾,河口拦门沙极为发育.4ka.B.P。以来,沙洲并岸,河口陆地淤长,长江口北部岸线呈东南延伸之势。  相似文献   

8.
泻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发育的以淤积为主的海岸地貌,其沉积地层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演变信息.对朝阳港泻湖SO4钻孔岩芯样品作粒度、软体动物、孢粉和14C等项目的测试分析,将该孔地层自下而上划分成陆相、滨浅海相、泻湖相、泻湖-沼泽相等四层和Ⅰ,Ⅱ,Ⅲ,Ⅳ个孢粉组合带.基于对地层和孢粉组合特点的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朝阳港泻湖自全新世海侵以来经历了海湾、沙坝-泻湖和泻湖-沼泽等3个环境演化阶段,同时存在明显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事件,包括8~7 ka B.P.海陆相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事件、7~6 ka B.P.的气候暖湿事件和5~4 ka B.P.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9.
东海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按年代地层学 1 0 .3ka B.P.~ 1 2 ka B.P.,参考岩性和生物地层学方法 ,统一和确认了东海全新统底界。综合分析东海 52个钻孔和柱状岩芯资料 ,进行了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 ,按沉积速率高低分为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区、浙闽近岸浅海沉积区、陆架东北冷涡沉积区、陆坡与冲绳海槽沉积区以及陆架残留沉积区。并对各区的沉积机理作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洪门古沙堤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孔、年代地层、沉积物粒度和有孔虫组合综合分析,并配合探地雷达,对洪门古沙堤的成因类型以及古海岸环境进行了探讨。洪门古沙堤沉积物和海州湾现代沙滩、苏北平原贝壳堤相比较,颗粒集中在粗砂—极粗砂范围,分选性偏差,极有可能形成于靠近河口或受河口影响的环境。探地雷达揭示洪门古沙堤曾有过向海方向的进积和生长,指示当时沙源丰富。洪门古沙堤的浅钻地层反映了洪门地区在6400 aBP左右为滨海沼泽环境,此时期与青莲岗文化期的年代相吻合;湖沼沉积结束后,洪门地区迎来了中全新世的最大海侵,受周围地形的制约,洪门地区可能形成了河口浅海湾环境,普遍沉积了2 m左右的青灰色淤泥沉积,有孔虫组合反映当时的环境并非完全开敞,而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近岸浅水环境,反映了洪门地区为浅海湾环境;6000 aBP左右,随着砂砾质沉积物供应的丰富以及相对海平面下降,洪门古沙堤开始发育,直到5000 aBP苏北和连云港地区普遍发生海退,古沙堤发育结束。  相似文献   

11.
1 Storegga滑坡崖地质背景 挪威的陆缘形态以Storegga滑坡崖为标志,该滑坡崖是由一系列巨大的全新世陡坡崩塌形成的.14C测年证实,最近一次崩塌出现在约7.2 ka以前.  相似文献   

12.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高台盐湖记录的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季风边缘区和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高台盐湖提供了中晚全新世亚洲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在OSL测年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台盐湖剖面CaCO_3含量、色度(L*、a*、b*)、粒度端元组分(EM)等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中晚全新世高台盐湖地区气候变化经历了4个阶段:约7.1~5.3 ka,代表河流作用的EM2占主导,为浅湖/滨湖相沉积环境,气候相对干旱;5.3~1.2 ka期间,代表悬移作用的EM1占主导,指示深湖相沉积环境,CaCO_3含量和a*和b*指示流域降水增多,地表侵蚀加强,近源物质输入较多,为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最湿润期;1.2~0.2 ka期间,EM2指示沉积环境转为滨湖/浅湖相沉积,气候变干;0.2 ka以来,气候进一步变干,湖泊消亡,演变为现代沙丘堆积。区域古气候替代记录的对比表明,高台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演化过程与中亚干旱区湖泊记录具有一致性,气候变化主要受西风环流与高纬度北大西洋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作为自然河流体系形成的大型河控三角洲,研究其地层结构可更好地理解河控三角洲的层序框架、河流改道与海平面升降等。本文主要基于黄河三角洲上GJ1钻孔沉积物的粒度以及测年数据,结合前人成果,利用岩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划分了GJ1钻孔的沉积相,重点是全新统。GJ1钻孔78m长的岩心,形成年代为60ka B.P.至今,沉积相自下而上依次为(1)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沉积(49.2~78.0m);(2)河流沉积(45.9~49.2m);(3)滨海近岸-河流沉积(24.6~45.9m);(4)河流沉积(19.4~24.6m);(5)全新世河流-滨海-三角洲前缘-河流-分流间湾与河流沉积(19.4m以浅),其中4.5m以浅为1917—1926年期间黄河行水的河床及废弃河道沉积。此外本文尝试将粒度数据与全新世古气候变化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全新世相对冷期GJ1孔平均粒径较粗,在相对暖期平均粒径较细的整体特征。且可以识别出6 500~6 000cal yr B.P.,4 200~3 800cal yr B.P.,3 500~2 500cal yr B.P.三次明显的北半球冰盖扩张,两极变冷,赤道变干的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4.
南疆博斯腾湖近12.O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巍  舒强 《海洋与湖沼》2001,32(2):213-219
对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物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12.0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其气候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还发现气候于12.0ka、10.0ka、4.0ka和1.5kaB.P.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暖变干特征,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5—11.0ka、9.4ka、7.5—7.0ka、6.5—6.0ka、3.0ka和2.0kaB.P.,气候特征以干暖为主,湖泊水文特征总体表现为盐度增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而冷峰主要出现于11.0—10.0ka、8.8ka、5.0—4.5ka、3.3ka和1.5kaB.P.,此时湖泊膨胀淡化,湖面上升。在7.0—5.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环境特征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可能与此时西南夏季风势力增强有关,湖泊水文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5.
本省沿海地区砂质海岸发育,蕴藏丰富的滨海砂矿.有工业价值的砂矿床10处,矿点20余个.根据矿床形成的地理位置和矿床类型可划分为3个成矿区.这些矿床均形成全新世中、晚期的沿岸沙堤、海滩、水下沙坝中,个别砂矿床赋存于中更新世北海组冲积层中.  相似文献   

16.
盐城市境内全新世以来的海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申 《海洋学研究》1989,7(3):12-19
盐城市地处黄海之滨,全新世以来,经历了陆地—海洋—陆地这一海陆演变过程。早全新世,本区受到海侵影响,但仍以陆地为主。中全新世,海侵达到高峰,本区为浅海环境,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岸外沙堤。晚全新世,河流堆积作用增强,境内东部海岸东迁,形成了滨海平原及废黄河三角洲;西部泻湖区则淤积为里下河平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白令海北部陆坡B2-9站位沉积物岩芯开展了高分辨率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获得了研究区近一万年来陆源长链正构烷烃(简写为烷烃)的输入及其源区植被结构的变化等相关记录。结果表明,nC27是烷烃中最高的主碳峰,对烷烃总量的贡献也最大,这可能与源区木本植物的丰度及其分布有关;nC23的含量也较高,可能主要是来源于北半球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沉水植物。全新世期间,烷烃总量分别在7.8 ka B.P.,6.7 ka B.P.和5.4 ka B.P.经历了三次阶梯状的下降过程,呈现出四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可能主要受控于早全新世海平面上升以及源区气候环境和植被分布的变化。烷烃的分子组合特征各参数(如CPI、ACL以及nC31/nC27等)的变化则表明,烷烃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且全新世期间植被结构较为稳定,木本植物占据优势。此外,在几个较短的时期内,烷烃总量及其分子组合特征等参数的变化具有同步性,表明在这些时期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源区木本植物烷烃对烷烃总量的贡献率的增加可能低于草本植物烷烃和化石烷烃。  相似文献   

18.
以泰国湾 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La/Sm)UCC-(Gd/Yb)UCC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k/(ωc+ωl))、化学蚀变指数(CIA)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K/ωAl)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alaBP):ωk/(ωc+ωl)值和CIA 值较高,ωK/ωAl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calaBP和8500~7500calaBP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ka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calaBP)以来:ωk/(ωc+ωl)值和 CIA 值明显下降,ωK/ωAl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calaBP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南疆博斯腾湖近12.0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巍  舒强 《海洋与湖沼》2001,32(2):213-220
对南疆博斯腾湖相沉积物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12.0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与特征。结果表明,其气候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还发现气候120ka、10.0ka、4.0ka和1.5kaB.P.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暖变干特征,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5-11.0ka、9.4ka、7.5-7.0ka、6.5-6.0ka、3.0ka和2.0kaB.P.,气候特征以干暖为主,湖泊水文特征总体表现为盐度增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而冷峰主要出现于11.0-10.0ka、8.8ka5.0-4.5ka和1.5kaB.P.,此时湖泊膨胀淡化,湖面上升。在7.0-5.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环境特征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可能与此时西南夏季风势力增强有关,湖泊水文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胶州湾海侵及大沽河古河口湾的形成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更新世盛冰期低海面时,胶州湾为陆地,大沽河流于其上,河口在黄海陆架边缘。全新世海侵时,海水沿古河道侵入,约在9.6kaB.P.左右,胶州湾地区被海水淹没,并于湾顶西北侧形成196km^2的大沽河溺谷型河口湾,当时大沽河河口退缩至今谈家庄一沽河镇(李哥庄)一带。随后,河流泥沙在该河口湾快速淤积,形成十余米厚的水下冲积扇和1~2m厚的冲积层,将溺谷湾充填。约在4kaB.P.左右大沽河河口外延至现今营海码头村、三角底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