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1988~2006年中62个典型的太阳质子事件,发现其归一化后峰值流量变化具有很好的统计规律,根据该规律提出了一种对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进行预报的方法.试验预报结果表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的预报值和实测值都在同一个量级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32%,预报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方法对于日常预报业务而言是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5 proton events and corresponding active regions in the descending phase of Solar Cycle 22(19931995) are analys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The proton flares in 19931995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ongitudy zone of 140270 degree. (2)4 of 5 events (80%) studied have their small magnetic fluxes to disappear in their magnetic flux regions with a major polarity,one day before the event. (3)It is 60% of the event studied to show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rging of 2 or greater than 2 magnetic fluxes with similar polarity in their active regions,one day before of the proton event. The results are possibly useful for the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proton events.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卫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在1991年1月30日及31目的耀斑期间及其前后几天,对能量在4—23MeV内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观测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耀斑及其所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有显著的变化:在磁漂移壳参量L≥1.64的空间,质子通量显著增强,增幅在40%—200%之间;在L=1.30—1.60的空间,质子通量的增强也较为明显,增幅在20%以上;总的变化趋势是,L越大的地方,质子通量的增强就越显著.质子事件之后,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又逐渐回复到质子事件之前平衡结构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卫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在1991年1月30日及31目的耀斑期间及其前后几天,对能量在4-23MeV内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观测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耀斑及其所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有显著的变化:在磁漂移壳参量L≥1.64的空间,质子通量显著增强,增幅在40%-200%之间;在L=1.30-1.60的空间,质子通量的增强也较为明显,增幅在20%以上;总的变化趋势是,L越大的地方,质子通量的增强就越显著.质子事件之后,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又逐渐回复到质子事件之前平衡结构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了第22 太阳活动周期间(1991 ~1995 年) 发生的25 个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CME) 事件的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 所有的太阳质子事件都与耀斑发生相关, 除2 个质子事件(19941020 和19951020 日发生的太阳质子事件) 与CME发生无关, 其余质子事件也都与CME 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 与质子事件相关的耀斑有16 个是双带耀斑, 其中包括与CME无关的2 个事件的耀斑, 占总数的64 %   上述统计结果证实了无论是太阳耀斑, 还是物质抛射, 它们对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高度约800km, 和宁静时期的统计结果对比, 这次耀斑后, 星内粒子探测器在地球极盖区(地球开磁场区)观测到耀斑粒子的出现, 这是宁静时期没有的; 神舟二号飞船轨道高度400km, 倾角为42°, X射线探测器在42°中高纬地区也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比宁静时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 太阳耀斑引起的近地空间辐射环境的变化遍及纬度约40°以上的区域, 甚至在40°N附近400 km左右的高度上仍然有响应. 但是, 中高纬度、极光带和极盖区的粒子来源, 加速机制和响应方式却不一定相同, 需要分别讨论. 资料分析和对比还表明, 质子事件的强度并不一定和耀斑的X射线通量成正比, 因此, 近地空间高能粒子对耀斑的响应也不是完全决定于X射线强度.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桂清 《地震学报》1998,20(4):427-431
分析研究了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太阳10.7 cm射电流量、以及太阳质子事件与M6的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① 在太阳活动的极小年附近,地震活动频繁;而多数在太阳黑子极大的后一年,也就是说在太阳极区磁极性反转时期,地震活动相对少些;② 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地震发生频数与上个太阳黑子相对数极大年均值、10.7 cm射电流量极大年均值和整个活动周的太阳质子事件数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关系尤为密切;③ 按上述相关性,曾预测1995~1997年是地震活动非常频繁的时段.文中还对上述几点作了简要的物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粒子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20多年来对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粒子事件的关系和太阳粒子事件的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太阳粒子事件源于日冕物质抛射并被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在无耀斑源的日冕和行星际激波加速和控制。只有极少数产生太阳粒子事件,并且这些事件中多数为低能粒子事件。这些相关日冕物质抛射的共同特征是:无相关的强X射线爆发,产生的行星际激波速度较快,无激波加速,无Ⅱ和Ⅳ米波爆发。几乎所有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太阳活动与四川及邻区强地震时空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分别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Ms≥6.0的强地震发生频率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是,四川Ms≥7级地震多发生于太阳活动下降段及谷底段;四川各地的中强震(Ms≥6.0)的发生皆与太阳活动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刘复刚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834-3840
对于太阳活动22年周期的成因机制长期存在着争论.本文借助于行星会合指数以及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周期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存在22.1826年显著周期,这与太阳磁场变化的22.20年周期相吻合.并从太阳系角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了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在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准22年周期中,太阳系质心与太阳质心逐步接近而后逐步分离.当两个质心之间的距离接近零的时候,太阳轨道角动量与自转角动量叠加,会导致太阳自转角速度的加快;当两个质心之间的距离逐渐远离的时候,则导致太阳自转角速度的减慢.这可能是引发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变化的原因.这一新认识为太阳活动准22年周期成因机制的解释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并研究了同一质子事件在1AU处不同时间的粒子强度随经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扰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并研究了同一质子事件在1AU处不同时间的粒子强度随经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忽略太阳风中磁场对粒子流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了两个研究太阳风的二元流体模型的结果,计算分析并讨论了在1AU内太阳赤道面附近,考虑磁场与等离子体流耦合后,各太阳风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太阳风中磁场对等离子休流的作用在方位角向较显著;磁场使太阳风方位角速度在1AU处的值可达到1.85km/s;低速太阳风的角动量主要由其中的磁场携带,磁场能逐步将其角动量传输给等离子体流。  相似文献   

14.
以观测到的光球视向磁场、K-日冕亮度作为输入,以相应的统计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给出了等离子体及磁场各参数在源表面上的二维分布.其结果与同期的卫星观测数据和已有的统计结果相比较,显示出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忽略太阳风中磁场对粒子流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了两个研究太阳风的二元流体模型的结果,计算分析并讨论了在1AU内太阳赤道面附近,考虑磁场与等离子体流耦合后,各太阳风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太阳风中磁场对等离子休流的作用在方位角向较显著;磁场使太阳风方位角速度在1AU处的值可达到1.85km/s;低速太阳风的角动量主要由其中的磁场携带,磁场能逐步将其角动量传输给等离子体流。  相似文献   

16.
以观测到的光球视向磁场、K-日冕亮度作为输入,以相应的统计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给出了等离子体及磁场各参数在源表面上的二维分布.其结果与同期的卫星观测数据和已有的统计结果相比较,显示出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总被引:75,自引:9,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深部探测反映出川滇和巴颜喀拉块体地壳中均存在着低速-高导层(体),它们是上地壳多震的原因之一。地质研究和现今GPS观测表明:各级块体均存在着SE向或SSE向平移运动、顺时针转动和隆升运动,但量值存在着一定差异。文中还给出了各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或GPS滑动速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