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氏獭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 .50~33 00,pH值8. 2~8 .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2.
对马尼拉全海笋Barneamanilensis(Philippi)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马尼拉全海笋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生活在潮间带高、中潮区风化岩石或胶粘的泥质中,生活海区的水温8~32℃,盐度20~33,海水pH8.2~8.4,穴深随壳长的增长而加深,洞穴与滩面呈45~90°。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壳长平均第一年为45.1mm,第二年达57.2mm,第三年63.2mm。雌雄异体,繁殖期在夏季。肉可食用。  相似文献   

3.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mrn.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根据湛江沿海波浪分布情况 ,运用章家昌提出的防波林消波系数公式 ,以防波效益 80 %为目标 ,通过计算和综合分析得 :湛江沿岸营造红树林时 ,在潮差小 (约 2 m左右 )海区 ,营造宽度应在 80~1 2 0 m左右 ;在潮差大 (约 4 m左右 )海区 ,营造宽度应在 2 0 0~ 3 0 0 m左右。  相似文献   

5.
尖紫蛤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广东鉴江它的栖息密度为3.5~7.0个/m~2。生活在比重1.0006~1.0007,水温19.2~30.8℃,pH 值6.9~7.2.流速0.243~0.704m/s,透明度为0.38~0.60m 的咸淡水交汇处,从低潮区至水深3m 的沙滩均有分布,栖息深度一般为0.30~0.50m,最深可达0.70m。食料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雌雄异体,繁殖期在9~10月,一周龄个体平均大小为37.5mm×16.5mm×8.2mm。在鉴江尖紫蛤的年产量约5万kg。  相似文献   

6.
紫蛤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蛤Soletellina violacea Lamarck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相对密度对紫蛤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蛤生活在中低潮区至潮下带15-30cm的细沙底,自然分布海区的水温变化范围为9-33℃,pH值为6.9-8.6,海水相对密度的适宜范围为1.004—1.029,最适相对密度范围为1.005—1.027,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要食料。雌雄异体,一年有二次繁殖期。鲜出肉率为59.99%,24h60℃烘干后的干出肉率为11.75%。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资料,对崖城气田附近海域底栖动物污染物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到2010年该气田附近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底栖动物未严重受到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该区域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气田的开发活动对附近海区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企鹅珍珠贝人工苗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解企鹅珍珠贝生长规律,观察了壳高2.5~5.0mm的出池幼苗,按月测量其生长参数和成活率,以及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生长最快的月份为7~11月和次年4~6月,壳长,壳高和壳宽月均增加量分别为3.8~13.0mm、4.7~11.2mm、2.3~3.8mm,月成活率97.8%~98.6%。企鹅珍珠贝生长最慢月份是11月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9.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sp.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鲃相似,但前者鳃耙少,仅4—5,后者9—10;前者眼间距较窄,头长为眼间距的3.4~3.6倍,后者2.4~3.0(2.8)倍;前者尾柄较细,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后者1.3~1.6(1.46)倍;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侧线上下鳞分别为28—30和16—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侧线上下鳞为14—17和8一ll。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陆上室内流水养成池和育苗池进行集约化养鲍。每个养成池70m×5.0m×1.8m,放鲍笼1254个,每笼放养壳长2cm的九孔鲍40~45只,投喂新鲜江湾。经8~10个月的饲养,鲍壳长可达6cm,成活率达70%~85%。  相似文献   

11.
根据 1997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 ,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 6 0~ 15 0m海区 ,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 ;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 ,且分布范围大 ,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深圳湾4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4测站O_1、K_1、M_2、S_2、M_4、MS_4 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浅水分潮流在总海流中的影响较大;站位1、2和4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而站位3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北和东北向;最小余流速度出现在站位3;余流流速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76~102cm/s之间;中层在80~106cm/s之间;底层在56~88cm/s之间。整个海区潮流表现出往复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报导了1994~1995年春在湛江港进行浒苔、礁膜的生态调查。每月在湛江港的特呈岛东北角及南三岛湖村两个海区插竹签观察幼苗附着及藻体的消长情况。发现4月份大部份藻体成熟,并放散孢子。5月份藻体逐渐消失。6月底竹签上出现极小的幼苗,7、8、9三个月幼苗生长缓慢,10月份幼苗生长加快,11月份藻体长达3~5cm,12、1、2月份生长最茂盛。11月份又在两海区各安放一个100×100cm的维尼纶网片,12月份附着一定数量的幼苗,生长迅速.2月份长达10cm以上。3月份收获,特呈岛海区为116g/m2干品,南三岛海区为125g/m2干品。初步结论:采天然苗生产应该在11月份进行。  相似文献   

14.
获得雷州半岛红树林海区5种虾虎鱼稚幼鱼的45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其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8.4%、23.9%、17.8%。45条序列共定义23个单倍型,其中检测到变异位点184个,双带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ifasciatus)单倍型比例最高(80.0%),湖栖鳍虾虎鱼(Gobiopterus lacustris)单倍型比例最低(18.2%)。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显示,种间遗传距离为0.137 6~0.263 5,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 0~0.020 8。NJ进化树及ML进化树均表明,聚为5大支系的虾虎鱼类中,阿部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与诸氏鲻虾虎鱼(M.chulae)亲缘关系最近,湖栖鳍虾虎鱼与其他4种虾虎鱼的亲缘关系稍远。基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双带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ifasciatus)、小口拟虾虎鱼(Pseudogobius masago)、阿部氏鲻虾虎鱼、诸氏鲻虾虎鱼4个群体存在大量低频等位基因位点,而湖栖鳍虾虎鱼群体以中等频率等位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性腺成熟期的组成及分布,季节性变化和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位于广东沿海水深60-150m海区,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区的群体更为密集;该生殖群体的产卵期较长,且分布范围大,未见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甲壳素出发,先制备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合成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在脱乙酰度为68.5%时聚合物的接枝率最大为250%,其最佳合成工艺为:m(壳聚糖):m(丙烯酰胺)=1:5,引发剂用量为体系质量分数的0.3%~0.4%,温度55~60℃,反应时间为2.5~3.0h。  相似文献   

17.
济南泉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和河流渗漏,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泉水排泄,总体向北径流,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0×104m3/d。1987~1996年间济南泉域岩溶水动态受降水影响极为明显:1987~1990年枯水期由于降水量少,水位呈下降趋势,1990年枯水期市区水位达到历年来最低点,为20.8m±;1991~1996年降水相对充沛,岩溶水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年丰水期市区水位为十几年来最高值,达到29.4m。受人工开采量增加的影响,近十年泉域岩溶水水位较70年代以前明显下降,泉流量变小。济南市区岩溶水与西郊炒米店断裂(带)以东地区岩溶水联系密切,为此,加大峨嵋山水厂开采量或在炒米店断裂以西地区增加开采量不会对市区水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喀拉沙特金矿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通过普查工作共圈定2个金矿体和1个金矿化体,I号金矿体产状25。<84。,长80m,水平厚度0.12~2.40m,倾向延深111.40m。品位1.63×10“~2.98×10-^6,平均品位1.62×10一^6。Ⅱ号金矿体产状168。么82。,长80m,水平厚度0.80~1.02m,平均厚度0.91m,倾向延深115.27m,品位1.72X10一^6~4.44×10一^6,平均品位2.83X10一^6。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沉积一变质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流沙湾的底栖大型海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共采集底栖大型海藻3门10目17科19属32种,其中红藻门4目9科9属15种,绿藻门4目6科7属14种,褐藻门2目2科3属3种,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59.4%,温带成分21.9%,热带成分18.7%。采样海藻具印度-西太平洋海洋植物区系中国-日本亚热带海洋植物亚区特点。调查区域内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