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斌  周健  梁雪萍 《高原地震》2008,20(2):57-59
从地震监测环境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监测环境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强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芳 《山西地震》2008,(1):40-42
对山西长治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攀枝花市地质背景和地震台站概况,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干扰、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地震监测之间的关系,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监测环境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盐城台地震监测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强盐城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台站作为地震系统基础单元,是设置地震监测设施并开展地震监测的基层机构,完备的地震监测设施和良好的地震观测环境是地震观测的基础。掌握完整、准确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是做好地震台站管理的关键。由于观测手段更新、观测环境变迁和建设条件差异的原因,投入运行后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与规划设计有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的意义,通过实例说明准确、有效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在地震观测干扰排查、观测环境保护和台站升级改造方面的应用,旨在引起行业重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应用,进而确保地震观测数据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受干扰与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并就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工作质量,因此,依法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年来省内几起典型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破坏事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讨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地震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的保护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20起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案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辉 《高原地震》2004,16(2):55-61
运用法学原理,结合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地震行政执法案例选编》中提供的20起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案例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探讨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若干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做出规范,但是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地震监测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增多。现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制度有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将国家和省市现行的保护制度作纵向比较,并与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制度作横向比较,探讨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震监测建设力度的增加,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涵盖了测震、形变、流体、磁电等四大学科的地震观测仪器.分析现有的仪器运维管理工作状况,存在着仪器组成复杂、配套设备繁杂、观测项目众多、维修更新管理落后等问题,结合江苏省地震观测仪器管理运维的实际情况,采用PHP语言开发了基于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地震监测仪器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地震监测仪器的运维监控和维修管理的网络化和实时化,该综合管理系统已在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服务器上运行2年,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和渠江等8大水系。由于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等流域的水电站基本处于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边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山峡谷中,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强水电站地震监测。经30多年的努力,8大水系共计16个电站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投入运行,其余56座电站的地震监测工作推进较缓,文中对四川省主要水系流域地震监测情况予以详细阐述,希望为地震监测工作推进缓慢的流域提供参考,促进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其适应和满足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重点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自2001年开展实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干扰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地震监测,给地震参数的确定和其他地球物理研究造成不确定性。本研究以处于高环境噪声的防灾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波形资料为例,给出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手段从强干扰环境下提取到地震波有效信号,并按方位角和出射角方向对地震信号各分向信号进行了分解与组合,最后归纳出提取有效信号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正在我国得到逐步普及。根据胜利油田的实际情况,作者对胜利油田深井数字化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中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系统功能、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系统特色、观测结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4年多的运行证明,该系统建设功能齐全、先进,地震事件处理便捷、定位准确,对山东省尤其是渤海强震区的地震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黑龙江省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概况,对黑龙江省的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和绘制,说明黑龙江省台网的监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为黑龙江省的防震减灾以及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监测台网建设是"十一五"监测类项目,包含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扩建、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该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各市、县政府共同投资,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与"十五"期间的监测系统相比,建成后的监测台网提高了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