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DEM中提取流域河网水系的实用方法.该方法首先对DEM进行预处理即洼地的确定、填充和平地的抬升;然后采用D8算法确定DEM中每一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根据水流方向数据,计算每一个栅格单元的上游集水面积,再根据给定的阈值,得出河流栅格网络图,生成需要的水系.此外,以古佛河小流域为例进行了水系提取,其结果与实际水系几乎完全匹配.  相似文献   

2.
数字高程模型在流域水系拓扑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着重介绍了Martz和Garbrecht开发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DEDNM)的基本原理、模型结构、计算流程,包括数字高程模型中凹陷区域的识别和消除、平坦部位水流流向设定、流域分水线勾划、河网生成、河网与子流域编码及河网结构拓扑关系的建立,并将其应用于淮河史灌河流域--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亚洲季风试验强化观测区。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自动生成流域水系,从而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技术的秦淮河流域水系分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水系是一种自然分形,基于GIS技术在MapInfo和MapBasic平台下,采用编程手段,通过改变粗视化程度求维数的数盒子法求取了秦淮河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系分维的意义。指出水系的分维不仅反映了该流域水系的发育程度,而且和流域的地貌系统、土地利用以及道路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治虹  黄帅  花卫华 《江苏地质》2018,42(3):470-475
以往水系的勾绘、采样点位的布设工作均由人工在地形底图上手工完成,工作量大,且影响化探工作进度。通过规则网格的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水系网,实现了精确度较高的水系网提取算法。该算法先按照水系级别和水系长度进行样点初布,然后检测样点的数量及密度是否达到要求,再根据布样要求进行样点的补充与修改,据此研究水系沉积物采样自动化布置方法,实现基于等高线的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自动布设,提高了化探采样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数字高程模型在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孔凡哲  芮孝芳 《水文》2002,22(5):1-4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流域水文模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DEM能够自动提取流域水文模型所需要的确定流域排水结构的水文信息。回顾并讨论了DEM在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河网自动提取的方法、DEM中排水方向的确定以及封闭洼地的处理,同时还包括在流域水文模型中应用时DEM的结构类型及尺度问题。由于由DEM生成的模拟河网与流域实际河网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后还讨论了如何对模拟河网进行矫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数字水系的生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郝振纯  李丽 《水文》2002,22(4):8-10,52
讨论了由DEM生成河网过程中所用的填平和主干河道数字化的方法,通过填平方法,解决了由洼地引起的河网不连续的问题;而对主干河道进行数字化处理,则解决了平坦地区主干河道偏离其自然位置的问题。经过这些处理后生成的河网,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从而使水文要素的模拟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婷  董增川  程琳 《水文》2007,27(2):63-67,53
本文具体介绍了一种结合DEM和实际数字河网确定流域排水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引入了链表的概念,在利用流域实际数字河网从流域的出口向上游搜索的过程中,对于湖泊水库等宽度大于一个栅格的河网地区建立链表,通过图的遍历来确定有河网流过的栅格的水流方向。并对无河网地区进行相应处理,保证无河网地区流向的合理性。这样提取的河网可以保证是连续的,提取的模拟河网与实际河网的吻合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洼地和伪洼地的判别。经过黄河流域的算例验证,表明该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DEM提取地貌指数的方法述评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几个广泛应用于水文科学的流域地貌指数(包括地表坡度、流量分配系数、单宽集水面积、集水面积以及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阐述了这些地貌指数在水文科学中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和对流域水文过程空间分布的描述能力。对了解流域地貌对降雨径流的影响,揭示产汇流过程的物理机制,研制和开发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高程模型信息提取与数字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回顾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信息提取方法,阐述了由DEM提取的信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现状,探讨了数字模型在水文科学中的作用和数字水文在数字地球所处的地位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对流域地形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形特征(如高程和坡度)和水文特征(如河流长度和河流坡度)是分布式流域水文水质模型的基础输入参数,用于量化描述模型模拟流域的自然特征。这些特征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水文水质过程模拟的准确性。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在4个不同地形的子流域研究了10种不同分辨率DEM对平均高程、流域面积、坡度、河流坡度、最长河长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EM分辨率降低,流域地形变缓,流域平均坡度逐渐减小;随着DEM网格分辨率的变化,子流域划分范围和河道位置也都可能发生变化,且该变化在地形起伏较小的丘陵平原地区较明显,子流域集水面积和河长进一步随之改变;河流坡度随DEM分辨率降低则呈无规则变化。从地形和水文参数两方面揭示了DEM 分辨率在分布式流域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参数(气压、辐射)进行地形(坡度、坡向和高度)校正的基础上,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并以内蒙古半干旱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区(面积为114km2)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计算了该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参数校正前后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受地形影响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且这种变异程度随模型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提高了区域蒸散估算的精度,对于区域水分平衡研究和分布式地理模型以及沙质荒漠化防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冰碛物覆盖型冰川边界的自动识别是冰川遥感监测的难点,综合遥感图像和DEM等多种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改进的半自动集成分类方法.该方法选择NDSI、NDVI作为分类指标,通过栅格DEM反演地表现象,并利用处于热红外波段的TM6探测地物的热辐射差异,应用栅格图像和GIS进行邻接空间分析,将冰川及冰碛物覆盖型冰川进行区别和分类.选择我国典型的季风海洋型冰川区——贡嘎山地区大量冰碛物覆盖的贡巴冰川作为实例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该方法比Frank Paul提出的方法更适合于我国海洋型冰川的遥感研究,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M的三峡区间洪水淹没范围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栅格型数字高程模型,采用VC 6.0和MapObjects进行三峡区间的洪水淹没模拟,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预处理、矢量与栅格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无源淹没和有源淹没分析模拟。应用结果表明:洪水淹没区范围可以准确计算,洪水淹没过程的动态可以清楚地图示,这为灾情评估和防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Sanyal  Joy  Lu  X. X. 《Natural Hazards》2004,33(2):283-301
The conventional means to record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of aflood often fail to record an extreme event. Remote sensingtechnology along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has become the key tool for flood monitoring in recent years.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has evolved from optical to radarremote sensing, which has provided all weather capabilitycompared to the optical sensors for the purpose of flood mapping.The central focus in this field revolves around delineation of floodzones and preparation of flood hazard maps for the vulnerable areas.In this exercise flood depth is considered crucial for flood hazardmapping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is considered to be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estimate flood depth from remotelysensed or hydrological data. In a flat terrain accuracy of floodestimation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resolution of the DEM. Riverflooding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monsoon Asia is very acutebecause of their heavy dependence on agriculture but any floodestimation or hazard mapping attempt in this region is handicappedby poor avail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D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flood management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Asia.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白龙江流域构造活动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斜坡急剧变形带,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域受多条断裂带的影响,内部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程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SRTM3-DEM数据,利用GIS技术提取了白龙江流域33个子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I)、河流阶梯指数(SL)、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流域形状指数(BS)、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比(VF)等5种地貌参数。然后对5种地貌参数进行分级,求取5种地貌参数分级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价研究区的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弱、中等、较强和强四类。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构造活动程度为中等至强(Iat≤2),这与该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效应及断裂带走滑作用相一致。下游地区构造活动程度相对弱(Iat>2),地貌差异不明显,这与该地区主要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弱有关。研究结果与区域的地质背景相一致,该研究对利用地貌参数进行流域的活动构造量化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Global Mapper、ArcGIS、MapGIS三款GIS软件有效结合起来,以海南岛为例进行基于DEM的三维晕渲地质图的制作方法研究。首先将SRTM数据和矢量地理数据在不同地图参数下进行自动配准,然后实现地质要素与DEM模型的精准匹配,最后根据DEM对第四系地质界线进行微调,实现了1∶50万海南岛三维地质图的制作。同时总结了不同椭球体与坐标系统下的数据转换、DEM空白区数据填补、晕渲地质图生产的方法。三维地质图制作所采用的DEM数据完全满足1∶50万三维地质图的制图要求;与传统地质图相比,其立体感和可读性明显增强,图件信息量显著增大,图面呈现清晰的三维地质结构,很好地提高了制图精度。该方法为我国三维地质图的制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为其他三维图件制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曾文 《地球科学》1998,23(4):383-385
设计了一个通用的网络管理分析系统.该系统是大型GIS平台MAPGIS的一个子系统,可用来管理各个应用领域的大型网状设施,提供灵活便利的数据输入和查询手段、较好的网络分析功能和一定的三维数据处理能力,便于进行二次开发.介绍了系统的模块结构、数据组织方式、实现技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