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位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是一个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构造演化的碰撞造山带。复杂的构造演化控制着该区的岩浆岩演化,花岗岩极为发育,成因类型复杂。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S"型花岗岩的分布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的产物,此类花岗岩较其它成因类型花岗岩铀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章健  陈培荣  陈卫锋 《铀矿地质》2014,(3):141-148,154
笔者选取了华南印支期大部分花岗岩体,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确定产铀花岗岩的指示性特征.对比结果显示,花岗岩的源区和成因类型不同,是导致其产铀能力不同的主要因素.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是:成岩年龄为219~250Ma,成岩温度和氧逸度低,属于S型花岗岩,其经历同碰撞的构造背景,主要分布在华夏地块内.产铀花岗岩以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蚀变作用强,副矿物组合复杂.花岗岩中结晶分异作用强,SiO2、K2O和P2O5含量高,而Al2O3、TiO2、FeO、MgO和CaO含量低,Th/U值低.这些指示性标志是指导铀矿勘查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花牛山矿产集中地区与钨、锡、钼、金、银、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的钾长花岗岩是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具A型花岗岩特征:SiO271.51%~77.53%,Al2O311.64%~14.41%,K2O+Na2O7.43%~9.75%,K2O/Na2O1.01~2.04,CaO0.36%~1.9%,MgO0.03%~0.77%,Eu、Ba、Sr贫,富集Nb、Td、Hf、Th、U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作者认为,钾长花岗岩是同熔型岩浆经一系列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二叠纪—三叠纪EW向裂谷作用和中生代滨西太平洋NE向断裂。北山地区与印支—燕山期"A"型有关的W、Sn、Mo、A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A"型花岗岩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峰  张泽明  董昕  于飞  王伟  贺振宇  林彦蒿  严溶 《岩石学报》2011,27(11):3295-3307
本文对拉萨地体东南缘东冈底斯带的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基于侵入关系划分出了5期花岗岩.前4期花岗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呈片麻状构造,而最后1期花岗岩未经历变形,呈块状构造.锆石U-Pb定年揭示,5期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63Ma、51Ma、50Ma、29Ma和26Ma.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前两期为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O(1.28%~1.84%)和CaO(3.16%~4.18%)含量,高的Mg#值(平均为43),中等K2O含量(1.5%~2.53%),低的K2O/Na2O(0.37~0.68),为准铝质Ⅰ型花岗岩.而后三期为花岗岩,其中第四期和第五期分别为浅色花岗岩脉和伟晶岩脉,具有明显低MgO(0.03%~0.27%)、Mg#值(2~15),低CaO(1.04%~1.6%),较高K2O(3.75%~6.93%)、K2O/Na2O(0.94~2.04),弱过铝质,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研究表明,前三期花岗岩在冈底斯带其它地区也有广泛分布,而后两期花岗岩仅在研究区出露,这很可能说明拉萨地体东南缘从渐新世以来经历了与冈底斯带其它地区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广东东莞厚街黑头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测定其岩浆结晶年龄为151.6 Ma(晚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成分富SiO2(70%),富K2O(4%);相对贫Al2O3(12%~14.4%),贫Sr、Ba、Eu、Ti和P;稀土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多方法综合判断认为黑头山花岗岩具明显的A型花岗岩特征,属弱过铝质A1型花岗岩,应是燕山期岩石圈拉张减薄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侵入岩体。  相似文献   

6.
张赋  郑萍  贾林柱 《地质与资源》2012,21(6):535-539
对哈多河-阿尔本格勒地区二叠纪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U-Pb SHRIMP年龄分别为133.2±1.7 Ma和127.0±2.0 Ma,为早白垩世.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花岗斑岩均为钙碱性岩石,为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分馏较为彻底,无明显的铕异常,与区域内典型二叠纪花岗岩(SI型)没有明显区别,表明在燕山晚期该地区具有碰撞造山晚期的复杂构造背景,暗示自华力西期至燕山晚期经历了多期次的碰撞造山作用,岩浆活动与古亚洲洋构造域转换、叠加滨太平洋构造域有关.  相似文献   

7.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8.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次单元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经包体岩相学研究,花岗岩浆具壳幔混合成因。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 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Na2O;ASI值平均为1.05(0.92~1.19),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ΣREE含量中等,平均为213μg/g,为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程度较大;具Ba、Nb、Sr、P、Ti、Eu、Ba负异常和Rb、U、Th、Nd、Zr、Sm、Y正异常,反映陆内构造-岩浆环境。ISr值为0.7115~0.72466,εNd(t)值平均为-10.97(-10.0~-12.6),t2DM平均为1.84Ga(1.75~2.0Ga),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平均值(1.7~1.8Ga)相近,反映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同时也表明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  相似文献   

9.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 -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 O3/ Ti O2 比值变化于 5 0到 2 5 0之间 ,暗示其熔融温度在 80 0到 90 0℃之间 ;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 ,其大多数的 Al2 O3/ Ti O2 比值较低 ,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 875℃以上。它们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 ,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 0 .9~ 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 ,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 ,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3,2(2):118-126
营口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为Ⅰ型(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为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是造山运动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深部。燕山期花岗岩是与燕山期造山运动同构造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浅部。金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印支期次碱性二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中锡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石是南平花岗伟晶岩中分布广泛的重要副矿物,和铌钽矿物密切伴生,且锡石中的钽、铌含量也颇高,Ta2O5最高达4.8%,Nb2O5最高达1.66%,因此,锡石不仅是伟晶岩中铌钽矿体中的标志性矿物,而且完全可综合回收,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对南平伟晶岩中的锡石从产状、分布规律、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红外光谱等做了较详细论述,对于探讨铌钽矿化伟晶岩的形成及寻找铌钽矿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床主要矿石矿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和电子探针分析法研究了柿竹园矿床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和少量金属矿物。黑钨矿的FeO/MnO比值接近1:1,Nb_2O_5和Ta_2O_5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63%和0.649%。白钨矿含CaMoO_4分子0—40%,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荧光,当MoO_3含量<0.4%时,发淡天蓝色荧光,>0.4%发白光,>2%发淡黄光,>4%则发黄光。矿石中的辉钼矿属2H_1型,含铼低。辉铋矿是所有含铋矿物中最大量的矿物,而自然铋、辉铅铋矿、斜方辉铅铋矿、针硫铋铅矿和辉碲铋矿则很少量。云英岩中锡石的Nb、Ta含量分别为0.15%和0.88%,高于其他类型中矿石的含量。大理岩网脉中的尼日利亚石含TiO_20—3.75%。脉中木锡石和黄锡矿少,还发现很少的钽钇易解石和晶质铀矿。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花岗岩中首次发现的红钛锰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钛锰矿呈不规则粒状,产于河北遵化茅山花岗岩中,呈板状,黑色,金属光泽,有滑腻感,条痕黄色带淡绿色,不透明,弱磁性,次贝壳状断口。粒径0.35-0.5mm,比重4.58,显微硬度410.5。一轴晶负光性,反射色灰褐色,内反射棕色,双反射反射多色性微弱,偏光色45°为褐色。电子探针分析结果TiO_2 51.73,MnO 32.15,FeO 14.94,Nb_2O_5 0.54,Ta_2O_5 0.25,总计99.63。矿物晶体化学式(Mn_(0.69),Fe_(0.32))_(1.01)Ti_(0.99)O_3。X射线分析结果:粉晶主要强线2.76(1)(104),1.73(8)(116),2.54(7)(110),2.24(5)(113),1.88(5)(024),1.51(5)(214)。三方晶系,空间群C_3~2i-R3。  相似文献   

14.
The solubility of pentatungstate of sodium (PTS) Na2W5O16 · H2O and sodium tungsten bronzes (STB) Na0.16WO3 in acid chloride solutions containing 0.026, 0.26, and 3.02m NaCl have been studied at 500°C, 1000 bar, given fO2 (Co-CoO, Ni-NiO, PTS-STB buffers), and constant NaCl/HCl ratio (Ta2O5-Na2Ta4O11 buffer). Depending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tungsten content in the solutions after experiments varied from 10−3 to 2 × 10−2 mol/kg H2O. Obtained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f predominant tungsten complexes (VI, V): H3W3VIO123−, W3VO93−, [WVW4VIO16]3−, for reactions
$ \begin{gathered} 3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H_3 W_3 O_{12}^{3 - } + 3H^ + \log K_p = - 7.5 \pm 0.1, \hfill \\ 3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W_3 O_9^{3 - } + 1.5H_2 O + 3H^ + + 0.75O_2 \log K_p = - 25.7 \pm 0.2, \hfill \\ 5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left[ {W^V W_4^{VI} O_{16} } \right]^{3 - } + 3H^ + + 3.5H_2 O + 0.25O_2 \log K_p = - 4.6 \pm 0.1 \hfill \\ \end{gathered} $ \begin{gathered} 3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H_3 W_3 O_{12}^{3 - } + 3H^ + \log K_p = - 7.5 \pm 0.1, \hfill \\ 3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W_3 O_9^{3 - } + 1.5H_2 O + 3H^ + + 0.75O_2 \log K_p = - 25.7 \pm 0.2, \hfill \\ 5H_2 WO_4^0 \leftrightarrow \left[ {W^V W_4^{VI} O_{16} } \right]^{3 - } + 3H^ + + 3.5H_2 O + 0.25O_2 \log K_p = - 4.6 \pm 0.1 \hfill \\ \end{gathered}   相似文献   

15.
应用陆地卫星 TM 资料对南盘江地区进行了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检测研究。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褪红”、“粘土矿化”、“碳酸盐矿化”等烃类蚀变异常现象。选择 FeO/Fe_2O_3作为褪红的成分因子;(K_2O+Na_2O+Al_2O_3)、(K_2O+Na_2O)/Al_2O_3、(K_2O+Na_2O+Al_2O_3)/S∶O_2和 K_2O/Na_2O 等作为粘土矿化的成分因子;CaO+MgO 和 CaO/MgO 作为碳酸盐矿化的成分因子。利用 TM1/TM3、TM1/TM4识别褪红蚀变信息,TM5/TM7、TM5/TM4用干识别粘土矿化和碳酸盐矿化蚀变信息。建立了地球化学—光谱—遥感图像三位一体的遥感找油气模式,根据油气遥感色调异常对南盘江地区进行了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在广东大亚湾西北部新发现了一处火山岩型铀矿点,经刻槽取样分析,铀矿石品位高达0.459%。该处铀矿物成份主要是沥青铀矿和次生铀矿物,前者 UO_2最高为94%,Al_2O_3<1%,P_2O_5含量变化大,按照 P_2O_5含量可分两组,其一变化于2.23%~2.57%,另一组变化于17.96%~19.95%;次生铀矿物含 UO_3大约为60%左右,Al_2O_3在1.6%~3.0%之间,P_2O_5变化于10%~15%。对含矿岩石及围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出露的岩石主要为流纹质岩石,与著名的相山矿田的岩石类型相似。岩石具有高的 LREE/HREE 值,Eu 负异常并不普遍。从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来看,含矿岩石及围岩差别不大,总特征与一般的钙碱性火山岩相似。新发现的铀矿化带范围虽然不大,但含矿岩石铀品位高,所处构造环境与相山铀矿田的某些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值得注意和进一步工作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黔中平坝剖面为具体对象,从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元素质量平衡等多方面对黔中白云岩上覆红粘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是下伏基岩白云岩风化成土并累积的结果,无其他外来物源,是原位风化壳;成土过程具有两阶段模式特征,即白云石、方解石的溶蚀-酸不溶物累积和酸不溶物进一步风化两个阶段;长时期的构造稳定和白云岩整体溶蚀作用是黔中地区白云岩风化壳土层厚度大、分布连续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贵港龙山金矿田受近 SN向的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属于中低温构造蚀变热液型金矿床。以平天山岩体为中心,源于深部的含矿热液,在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气化-热液成矿作用,构成一套成矿发展阶段的成矿系列,在不同的构造、岩性部位,形成的一套不同类型金矿床组合,具有多阶段多期次成矿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天山地区白山钼矿床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山钼矿床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的东部,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干墩组的黑云母长英质角岩,矿化石英网脉发育.文章测得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δ18OSMOW值为9.1%O~10.0‰,平均9.425‰,与石英相平衡的水δ18OH2O值为3.357‰~4.257‰,平均为3.682‰;δDSMOW值为-105‰~- 69%,平均-89.25‰.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白山钼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发生了水-岩作用的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含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演化大气降水的加入是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测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7.7±4.3)Ma(MSWD=0.32),指示白山钼矿床形成于中三叠世.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白山钼矿床是斑岩型矿床,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矿体下部的矿化花岗(斑)岩体.此外,作者还探讨了白山钼矿床的成矿背景,认为矿床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是受到同时代古特提斯洋闭合的陆内远程效应影响而产生的成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夹皮沟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古宇变质岩系、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地幔活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论述了新立屯-马家店、大朝阳沟地区具有金矿成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宇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幔源岩浆、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石英脉)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伴随金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及闪锌矿化等,金品位与金属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钾长石化).金矿化、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带内已知金矿床相似.找矿研究表明,新立屯矿化点深部具有较强烈的主成矿期热液活动,且围岩条件、构造条件适宜金矿成矿作用;马家店矿点、大朝阳沟地区的矿化点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沟成矿带南东部外围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