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威海海域文昌鱼的形态特征与分类学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苗  祝茜 《海洋科学》2008,32(9):18-24
2002年3月,威海海域发现文昌鱼.研究观察了威海海域文昌鱼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与Branchiostoma belcheri和Branchiostoma japonicum做了相应比较,初步探讨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威海海域文昌鱼在体长与体高的比值(平均10.78±0.69)、肌节总数(平均67.12±0.87)、腹孔前肌节数(平均38.83±0.53)、腹孔~肛门肌节数(平均17.61±0.78)、肛门后肌节数(平均10.67±0.80)、背鳍室数目(平均308.55±15.65)、腹鳍室数目(平均57.26±5.07)、左侧生殖腺数目(平均25.69±2.24)和右侧生殖腺教目(平均28.20±2.03)等主要形态特征上与青岛海域的B.japonicum尤为接近.威海海域4月份性腺发育状况也与B.japonicum相符而不同于B.belcheri.认为威海海域文昌鱼为B.japonicum.为威海海域文昌鱼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文昌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纽带——头索动物文昌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索动物文昌鱼是现存的最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它的形体结构简单却具有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其没有经过大规模复制的基因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始祖很接近。文昌鱼占据着重要的进化地位,并且长期以来在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城中一直作为模式动物,本文从文昌鱼的发现、形态结构、物种及分布、生活习性和胚胎发育等方面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厦门海域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14年 8月在厦门黄厝和十八线潮下带海区,以及 2014年 1月-6月在厦门玩月坡潮间带获得的文昌鱼及其 他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厦门海域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黄厝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 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 25种、80. 7 i nd/ m 2 和 13. 46 g/ m 2 ,十八线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 25种、 76. 2 i nd/ m 2 和 6. 53 g/ m 2 。黄厝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指数 ( d ) 平均值略低于十八线潮下带,而均匀度指数 (J ) 和物种 多样性指数 ( H' ) 平均值略高于十八线潮下带。黄厝潮下带、十八线潮下带的文昌鱼栖息密度分别为 51. 1i nd/ m 2 和 39. 8 i nd/ m 2 文昌鱼生物量分别为 4. 63 g/ m 2 和 3. 68 g/ m 2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了黄厝海区和十八线海区之间的文昌鱼体长呈显著差 异,其余文昌鱼种群参数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底质粒径分选系数呈显著负相 关。玩月坡潮间带低潮区文昌鱼及其他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贫乏。厦门海域文昌鱼的资源量与文昌鱼放流、海岸工程和采砂作 业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选取国家海洋局成山头海洋环境监测站1996—2016年的潮位、潮差月值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威海沿岸海域近21年来的潮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海沿岸海域近21年的平均潮位、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潮差、最大潮差整体上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气候倾向率各不相同,分别是2.57cm/(10a)、5.872cm/(10a)、4.137cm/(10a)、1.017cm/(10a)、2.604cm/(10a)。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12):6-6
日前,经鲸类研究专家鉴定确认,在江苏近海海域发现的鲸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海域发现柯氏喙鲸。今年10月10日,江苏连云港籍一艘渔船在作业时,一头鲸被渔网意外缠住,发现时已经死亡,后被拖运回连云港赣榆柘汪码头。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获知信息后派出有关专家对这头鲸的实体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理解黄海现代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研究了威海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并探讨了海域沉积动力环境。研究发现,粉砂粒级是表层沉积物中最重要的组分,由岸向海逐渐增加,研究区北部、东部及刘公岛南部海域粉砂含量普遍>60%;砂粒级组分含量由岸向海逐渐降低。依据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区的沉积动力环境可以划分为 5个区,由岸向海水动力逐渐减弱。近岸粗颗粒沉积物受河流以及海岸侵蚀影响,细颗粒物质来源于黄河,受到山东半岛沿岸流控制。表层沉积物大部分常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受粒度控制,CaO主要受碳酸盐碎屑影响,控制Sr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洋生物沉积作用。K2O、NaO、SiO2、Ba等元素受物源控制,MnO2除了受粒度控制影响外还受到氧化还原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评价威海南部近岸海域海水化学要素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3年春季、夏季及秋季3个航次进行表层海水水质调查.样品分析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其中DO含量为6.040~7.880 mg/dm~3,DIN含量为0.156~0.252 mg/dm~3,DIP含量为0.006~0.018 mg/dm~3,COD含量为0.670~1.730 mg/dm~3.DO呈现从海岸线向外海逐渐升高的趋势,DIN、DIP及COD均呈现从海岸线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趋势受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养殖生物的排泄输入、浮游植物及大型海藻生长的共同影响.N/P分析表明春季变化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变化幅度最小,3个季节中均为磷限制,可以通过控制磷酸盐的输入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避免赤潮的发生.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分析表明调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从海岸向外海逐渐降低,其中2号站(靖海湾湾口)、11号站(乳山湾湾口)及12号站(乳山湾湾口)受外源污染物的影响较大,呈现富营养化.调查表明3个季节的富营养化状态指数逐渐升高,与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加大及养殖活动的逐渐频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该海域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的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得出了威海及烟台南部海域的拉格朗日余流分布。跟踪了文登、乳山、海阳、莱阳近岸主要排污口的污水输运轨迹,为沿岸县市污水排放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利用变边界分步杂交法汁算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的潮流分布,指出此海城属于正规半日潮海域,潮波由北向南传播。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布杂交法,以变边界模型建立起威海及烟台南部近岸海域纯潮作用下的COD浓度平流——扩散模型。计算出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COD浓度分布现状并绐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对未来状况浓度分布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进行了初步调查。该水域的文昌鱼幼体分布面较广,从5m和12m等深面上均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一定的生物量。6-8月间文昌鱼幼体体长为1.3mm-7.8mm,进入8月份后,幼体态转入底栖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围网技术参数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沿海几十种围网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根据1500多个表层底质样品分析资料,将本区沉积物分为12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其他资料阐述沉积物分布特点。根据重力取样管,钻孔及浅地层资料,分析研究了沉积物厚度和来源。利用计算所得的沉积物结构参数(MDΦ、QDΦ、SKΦ)分析了沉积环境,探讨了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6—2009年温州近岸海域石油烃的调查结果,分析海域石油烃污染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石油烃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ND~0.085 mg/L,平均含量为0.018 mg/L。除2008年和2009年各有1个测点超出一类海水标准限值(≤0.05 mg/L)外,其余测点石油烃含量均未超出一类标准限值。2009年沉积物石油烃平均含量为20.7×10-6,各测点均低于一类沉积物标准值,表明温州近岸海域还未明显受到石油烃污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电镜扫描观察等手段,分析了青岛近海寿南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 Bleeker的繁殖群体构成和成熟与繁殖特征,并依此对该鱼种的资源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仁杰  方琦 《台湾海峡》2007,26(1):121-128
2005年5月21日至7月6日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采集文昌鱼亲体6批共计550余尾,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7月16日和17日夜间,培育的亲体自然排放精卵并受精,共获得受精卵125万粒.受精卵孵化获得浮游幼体115万尾,孵化率达92.0%.孵化的幼体经25d较高密度人工培育,获得99.2万尾体长0.31~0.72cm的文昌鱼苗及未成苗浮游幼体;分苗疏养后,又经28d继续培育,存活的幼体几乎全部潜入沙层中,最终获得体长0.55~1.30cm的厦门文昌鱼潜沙苗23.2万尾,其53d育苗成活率达20.7%.这是国内外首次人工培育获得成批量的文昌鱼增养殖苗种.进而于2005年11月6日向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国内外首次的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7.
东山岛近岸水域厦门文昌鱼浮游幼体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1990年5、8、11月和1991年1月的调查发现,东山岛近岸的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浮游幼体,主要分布在该岛的东部和南部水域。其数量相当多,基本上集中出现在春末(5月)和夏季(8月),平均密度分别为24.4尾/m3(或402.73尾/m2)和232.2尾/m3(2.394×103尾/m2),最大密度(8月下旬)达888尾/m3(1.332×104尾/m2)。体长组成表明,该水域的厦门文昌鱼为分批产卵繁殖。幼体生长发育到体长5mm左右时,身体的形态结构与成体基本相同,并开始陆续转为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基本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南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 21世纪初,北黄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近几年,渤海和福建近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可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微藻有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等。采用小鼠生物法检测我国近海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率32%左右,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仅有3起超标的研究报道;现行小鼠生物法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假阳性问题十分突出,应尽快废除;腹泻性贝类毒素均是脂溶性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在我国近海常年可检出,偶有虾夷扇贝毒素和鳍藻毒素超标现象。可产生脂溶性毒素微藻有鳍藻和原甲藻及网状原角藻等。失忆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常有检出,但无超标现象;产毒微藻有拟菱形藻等。西加鱼毒素在我国南海污染较重,但毒素标准物质的匮乏,限制了西加鱼毒素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确定产生西加鱼毒素的微藻。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结合已成为藻毒素快速准确检测成熟的技术,逐渐代替小鼠生物法和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文昌鱼酸性磷酸酯酶在不同浓度的盐酸胍作用下酶的构象与催化活力变化的关系。盐酸胍浓度在1mol/dm~3时,酶活力提高50%.随着盐酸胍浓度提高(2~4mol/dm~3),酶活力下降,荧光强度也下降,荧光发射光谱λ_(max)值明显红移(330~358nm)。测其变性及失活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酶的失活速度大于变性速度,表现为慢构象变化、快活力变化的一种模式。在盐酸胍3~4mol/dm~3时,酶的变性与失活过程表现为两个一级反应过程(快相和慢相),其构象与催化活力的变化表明AC-Pase 与活力部位相关的色氨酸残基微环境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沿海真鲷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0-1998年期间取样于中国沿海5个不同海区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样品的23项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差异系数、均数差异显著性、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性状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产卵场、分布洄游习性以及海洋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存此基础上对上述海区的真鲷种群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真鲷可分为4个不同地方种群.即黄渤海地方种群、东海地方种群、闽南-南海地方种群和北部湾地方种群。文中还讨论了真鲷种质资源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