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正林  冯锐 《现代地质》1999,13(4):461-465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 ,验证了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可以分辨线性尺度为1个像元宽度的目标 ;讨论了表层低速带对基岩中异常体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分辨率的影响 ;给出了高分辨率探测局部异常体井间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技术 ,即最佳的观测系统、有效的数据采集技术、精细的数据预处理和优化的正反演算法。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 ,该方法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滑坡灾害已成为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确定滑坡体和滑坡面的分布是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因对物性差异的界面响应敏感,被广泛应用到滑坡面的探测中。首先,对现有的滑坡地电模型进行概化,得到了4种常见的滑坡的简化模型;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滑坡,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正演研究,得到了层析成像法探测滑坡面的响应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滑坡面的快速识别方法。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开展了反演研究,总结了层析成像法探测滑坡面的反演成像规律,结合数值正演的响应特征,提出了层析成像法探测滑坡面的异常识别特征。最后,在山东沂源西里镇滑坡进行了层析成像法探测,成功探明了滑坡面的分布,表明了层析成像法探测滑坡面是行之有效的,为滑坡的治理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破碎岩相对水压导电性常表现出各向异性,因此,在描述它们的电特性时各向异性无疑会成为一种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观测结果,我们做了数值实验,以确定采用各向异性电阻率层析成像是否可对破碎岩石的特征进行描述。在破碎岩体中,忽略各向异性的传统二维反演,会产生特有的电阻率分布畸变,相反,考虑各向异性的反演,能重现各向异性的背景介质以及与断裂集中区有相关的导电异常,同时还发现,如断裂面相对走向方向的倾角不超过2  相似文献   

6.
电阻率层析成像反演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星  李大海 《江苏地质》1996,20(3):181-184
以双异性点电流源电流场二维地电断面为例,着重讨论了电阻率层析成像反演中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边界条件的选择,网格部分以及模拟精度等问题,同时也讨论了成像反演中最优化反演方法及拟合参数的评价等。文中提出的网格部分方法和选择的边界条件可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2.5维电阻率成像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作者提出的正演方法为基础,给出一种新的2.5维电阻率成像方法,节省了计算时间,使成像迭代过程很稳定,可以对实际上广泛存在的大电性对比度的介质成像,从而提高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双异性点电流源电流场二维地电断面为例,着重讨论了电阻率展析成像反演中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边界条件的选择、网格剖分以及模拟精度等问题,同时也讨论了成像反演中最优化及演方法及拟合参数的评价等。文中提出的新的网格剖分方法和选择的边界条件可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该文采用最小旅行时和SIRT法,对煤田中的地应力异常地震层析成像的方法进行成像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究旁侧异常体在巷道电阻率超前探测中的影响规律,提高探测精度,采用基于对偶加权后验误差估计的自适应非结构有限元法进行三维正演研究。首先通过无限大垂直板状体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超前探测模拟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建立无旁侧异常体模型模拟巷道中的超前探测响应;然后分别对高低阻旁侧异常体的方位、与巷道h和掌子面的距离、巷道大小、不同供电和接收方式以及在多层介质中对超前探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前方异常体的实际位置可由异常曲线极值推断出;高低阻旁侧异常体的响应总体上不会掩盖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特征,但会使对应范围内的异常曲线出现凸形或凹形畸变,畸变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合;巷道空腔的存在加强了底板异常响应,不同巷道大小对顶板异常影响不同,总体上不会影响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多层地层中,异常响应曲线仍能反映出旁侧异常体的实际位置,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特征是否会被掩盖要视各层电阻率大小情况而定。干扰异常的辨别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电阻率成像在堤坝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日本OYO公司MCOHM - 2 1型浅层地电仪 ,采用 pole pole方式高密度电阻率探测系统 ,对山东跋山、大冶、会宝岭等几个存在病险需要加固的大中型水库大坝进行了电阻率CT探测。坝体内的断层、破碎、薄弱结构以及人工埋设的暗排水洞在CT断面上反映的非常清晰  相似文献   

12.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象是一种探测地下浅部精细结构的物探方法,它主要用于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采用2.5-D有限元法,针对井间电阻率层析成象中的AM观测系统进行了反演成象计算。文中首先计算了灵敏度矩阵,然后给出了一种电阻率层析成象反演算法—平滑度约束反演,理论模型的计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都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引水隧洞工程中热应力对围岩表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是岩石热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热应力由温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热应力周期性作用导致岩石的疲劳破坏。以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为例,分析隧洞围岩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热应力交变作用特点,提出岩石的疲劳破坏判据,并利用这个判据分析热应力作用下隧洞围岩表层的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机玻璃浸没在盐水中的办法模拟油水分布,实验研究了不同流体分布下的等效电阻率.结果表明,电阻率和油水分布的对应关系是非唯一的,因此,由井间电磁成像反演油水分布时,必须寻求电阻率所对应的最可几分布.通过电阻的串、并联理论,分析了流体分布对电阻率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分布情况下的电场,直观说明等效电阻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地震震源过程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区之一。仅 1990年以来就有 4次强烈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于 1990年 4月 2 6日的青海省共和县MW 6 .4 (MS6 .9)地震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发生于 1997年 11月 8日的西藏自治区玛尼县MW 7.5 (MS7.9)地震和 2 0 0 1年 11月 14日的昆仑山口西MW7.8地震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 ,发生于 1996年 2月 3日的云南省丽江县MW 6 .6 (MS7.0 )地震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通过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CDSN)和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记录的数字波形成像 ,分析研究了这些大地震的震源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 ,这些地震的震源性质因震源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它们的发生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青藏高原的运动与变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反过来 ,从地震波形资料中获得的关于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震源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为青藏高原目前的运动状态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边界积分方程法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的边界积分方程,建立了一种新的二维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案。与目前国内外用有限元法和α中心法的成像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计算雅可比矩阵,也不必做线性化近似。这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而且使成像迭代过程稳定,可以对实际上广泛存在的大电性对比度介质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实用性。文中给出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铀矿物引起视电阻率降低的可能机理。作者认为理论上的分析和在铀矿体上测得的视电阻率降低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混合法研究了侵入带的三种模式——台阶型、斜坡型、具有低阻环带的侵入带对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的影响。其目的, 一是确定常用的台阶型侵入带引入的误差, 二是研究细致地探测侵入带的方法。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了考虑过渡带和低阻环带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为用多电极系电阻率测井探测侵入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基于岩土电学性质差异的一种勘探方法.目前在我国东南被广泛应用,但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难度较大.根据试验讨论接地电阻的影响和装置类型的选取,并总结高密度电法在戈壁地区使用的效果和局限性.同时提出戈壁地区高密度电法的使用建议,以提高数据获取和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殷长春 《吉林地质》1990,9(4):73-80
为了改进频率测深方法的解释精度,本文讨论了各向异性对频率测深电磁场或视电阻率的影响问题。文中对各向异性层状介质上方电磁场问题的计算以及各向异性校正方法也作出研究,野外实际工作以此为指导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