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总结伍大华主任医师从气血津液辨治肢体麻木的经验。其认为肢体麻木的病机多为气血津液的失调紊乱、虚损瘀滞所致,以气血津液为主线辨治麻木可执简驭繁;临证分为气虚血瘀、血虚不荣、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滞、湿热阻滞6种证型辨证论治;治疗上主张以调理气血津液为要。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后期常并发肌少症,根据病因病机,中医学可从气血角度出发辨治该病。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肌肉失养为其发病之本,浊毒留滞、气滞血瘀、肌肉怠惰为其发病之标,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促进气血化生为其治疗之法,并且强调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的思想,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蒋益兰教授从偏颇体质论治恶性肿瘤伴多发结节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偏颇体质是影响结节和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之一,偏颇体质使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痰湿积聚生成实邪,发为结节,癌毒互搏发为癌肿。其将辨病-辨证-辨体结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辨体,以分清主次、扶正为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活用虫药、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通过全身治疗调理而达到抗癌、散结的目的。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柏正平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的经验。柏教授认为,晚期肺癌的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肺肾阴虚是关键,夹杂毒瘀为标,治疗上提倡辨病、辨证及辨症相结合,标本兼顾,注重肺肾同治,自拟肺康方,并结合肝脾同调、培土生金法灵活化裁,以达到控制瘤体进展、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总结刘华教授基于“窠囊演变”理论论治肺癌的经验。刘教授根据肺癌“气虚”为始,“阳虚”进展,“毒”成恶化,“郁”贯始终的演变特点,结合肺癌复杂多变的病性,总结出“窠囊演变”五个阶段的病机及其治法。窠囊初始,气虚痰凝,重在补气化痰;窠囊进展,痰瘀互结,重在化痰散瘀;窠囊结盾,阳虚毒结,应标本兼顾,重在益气助阳解毒;窠囊传舍,气阴亏虚,重在益气养阴解毒;机体衰竭,气血阴阳俱虚,重在补脾益肾;兼之“气郁”贯穿演变全过程。刘教授提出此演变,为精准辨治肺癌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毒、瘀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本虚标实之疾,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血瘀经脉为标,提出其病机为虚、毒、瘀。“虚”者,为气血、肝肾亏虚;“毒”者,有外毒、内毒之分,风、寒、湿等外来邪气为外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内毒;“瘀”者,或因跌仆损伤致瘀,或痰湿阻滞致瘀,或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致瘀。其针对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补益法、祛邪法、活血法进行治疗,突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体现了三因制宜、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运用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病案,通过Medcase V5.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晚期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胸闷、易醒、入睡困难等;频数较高的舌象有舌质暗红、舌质红、舌质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苔黄腻;频数较高的脉象有细、弦、滑、沉、数、弱;病机主要为癌毒郁肺、肺脾气虚、肺失宣肃、肝郁化火、痰热壅肺、水饮停肺;常用药物有茯苓、法半夏、炙甘草、大枣、桂枝、柴胡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组关联症状、28组关联病机、30组病机与临床症状关联。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法能够反映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辨治规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焦辨证是中医学常见的辨证方法,也是温病学的辨证纲领之一,具有丰富的津液保护辨证特色,但在干眼的治疗中却应用较少。中医学认为干眼的发生、发展与津液代谢有关,具体表现为津液生成障碍和津液传输障碍。本文总结干眼发病的病机特点,以三焦辨证理论为纲领,以津液代谢为核心,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角度将干眼进行分型,以此辨证。本文辨治干眼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将三焦理论应用于干眼治疗,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脏腑辨证,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多从气血解释,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刘明辉副主任医师运用黄帝内针联合推经治疗骨转移癌痛的经验。刘明辉认为骨转移癌痛的发生总属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气滞、痰瘀、癌毒为标,治当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法。黄帝内针取《黄帝内经》之阴阳为理论核心,总结出“六三二一”的辨证审穴要诀及“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的治疗总纲,适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刘明辉在临床中观察总结发现,对于骨转移癌痛患者,将黄帝内针与推拿相结合,调气和血与疏经通络并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胡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肺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与机体正气亏虚,邪毒痰瘀乘虚内侵相关,具体可概括为“虚、毒、痰、瘀”。治疗上根据肺癌的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多维辨证用药,早、中期分别采用自拟方之肺瘤消散饮、肺瘤康复方治疗,晚期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并注重顾护中州,调达气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绪银主任医师基于“膜络一体”的膜府系统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经验。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刘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脉病”范畴。膜络一体,由三焦、膜原、腠理、膜络、玄府所构成,膜府系统壅滞不通、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脏腑经络失其充养、调节气血阴阳功能失常,使痰瘀结于膜络、气血运行不畅,是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本病临床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冲任失调6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芳香类、藤枝类、虫类药治疗,可以内外合治,疏达膜府,畅通脉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4.
玄府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之玄府,即汗孔,广义之玄府为气液运行的腠理、门户,其主要生理功能为畅达气机、输布津液、渗灌精血、运转神机、调节阴阳。肺玄府是络脉网状通路的门户,其结构包括呼吸道(鼻、咽、气管、支气管)、呼吸道纤毛系统、淋巴细胞、肺泡、肺间质、肺毛细血管内皮基膜、皮肤组织等,生理功能为输布气血津液,促进肺完善肺之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若肺玄府功能失常,则产生各种病变。临床开通肺之玄府郁闭、畅达气血津液运行在治疗肺系疾病中至关重要,为指导临床诊治开拓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辛香通络法是叶天士基于《内经》《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在肠道病证中应用广泛。结肠炎癌转化是炎症性肠病长期持续演进为癌症的过程,中医以其独特视角,将结肠“炎症-不典型增生-癌症”与“脾虚-肝郁-络阻”相契合,认为香可扶正以缓脾虚,辛开肝郁以行气血,辛窜散结以通络阻的辛香通络法在延缓或阻断结肠炎癌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潘敏求教授运用肺复方治疗肺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肺癌患者多有“气阴两虚,邪毒蕴郁”的病机特点,其充分实践“补益攻伐相间而进”的治疗思想,并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治则,拟中药复方肺复方,提倡肺脾肾三脏同治,重视脏腑间及舌象、脉象与预后之间的联系,依据患者在临床是否接受手术、放化疗,是否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癌症等情况随症加减,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介绍徐健众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痞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胃痞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中焦不利,气机壅滞,升降失调为病机要点,病位在脾胃,与肝、肺、肾皆相关。其指出治疗胃痞应重视全身脏腑经络气机整体调节,首要理气补脾复运,以健脾益气为本,气机调畅为要,辅调肝肺,佐以补肾为核心,亦不可忽视气血津液并重,阴阳寒热兼调。其结合临床经验自拟验方八仙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胡学军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然总以“风”“痰”“瘀”“毒”为标,以“五脏虚损”为本,气机升降出入变化为主要病机。治当辨内外之邪以祛之,审五脏荣枯以调之,察气机升降出入以畅之。如此内外兼顾,虚实并调,枢机畅达,则疗效可期。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