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发挥物探作用提高勘探效果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钻探、地震、测井等多种勘查手段有机结合,提交综合研究成果,是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走出的综合勘探的成功道路.发挥物探的作用是取得最佳勘探效果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煤田综合勘探方法,分析了物探方法的应用.以中日合作勘探实例阐明了发挥物探作用,提高构造勘探精度,开拓岩性勘探领域,促进勘探方法改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勘探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物探专业技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11日—14日在山东泰安召开. 这次专业技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煤田地质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联合举办的,并得到了有关领导和老一辈物探专家们的热情支持,顾功叙先生、翁文波理事长、夏国治常务副理事长为大会发来了贺信,赵文津、刘光鼎先生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回顾了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历史及47年来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物探方法由4种增加至40余种,一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47年来,航空物探和区域重力调查基本覆盖了我国陆地面积,提出一大批基础地质和深部地质问题的新认识.物探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金属与非金属矿的矿床.在技术方面,建立起了第二代航空物探系列、地面高精度重力和磁勘查系列、综合电法系列、综合核物探系列以及地下物探和测井系列.针对固体矿产的勘查任务,提出了物探的发展方向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震科学》2004,22(4):F002-F002
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繁队)成立于1956年,位于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是一支集物探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为一体的物探、测量专业队伍。主要从事煤炭、煤层气、石膏和其他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探,形成了独具特包的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工程物探、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田物探与矿井物探技术的6大突出进展,即三维地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与动态解释得到推广、地震勘探正在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跨越、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矿井物探技术重新得到重视、以“嵌入式”服务为标志的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模式出现了可喜创新等;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我国煤炭物探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对今后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近50年的历史,简介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发展的四个阶段.重点论述了我国能源、交通和城市工程物探在电力、铁路、水利建设以及海洋平台工程建设等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水资源和地热物探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析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列术了现代物探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出把现代物探技术和工程地震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工程地震技术进步,致力于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产业经发展,形成地震系统新的技术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地回顾了测井学的发展过程.对于我国在测井学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油气储层评价、基础地质研究、煤田勘探、金属与非金属矿勘探、工程监测和岩石物理参数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个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该方法在煤田和油气地质部门使用得非常娴熟.该方法具有简单、适用、经济、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尤其煤田部门,已经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等值线在预测隐伏岩体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与物探方法比较,镜质体反射率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多解性,它只是温度场的反映.只要在局部范围检测到足够高的Ro(3%),就可能是隐伏岩体的反映.但是,与物探方法的普适性相比,本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应用到岩石和矿床学找矿工作中,与重磁法、电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推进深部隐伏矿床的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土石堤坝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患问题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呈现多样性发展,综合物探技术的研究对堤坝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常用于土石堤坝隐患探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和应用特性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常用物探技术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概括了综合物探技术的体系原则,阐述了基于GIS的综合物探数据分析系统;指出了目前综合物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的综合物探数据融合技术;明确了建立基于数据融合与联合反演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物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矿井物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回顾近六十年来矿井物探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煤矿矿井物探技术的分类与特点、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详细介绍了主要矿井物探方法技术(矿井地震法、矿井电磁法)的研究应用新进展,提出了目前我国矿井物探技术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矿井物探是地面勘探技术的重要补充,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它相对于常规的矿井地质手段而言,具有更准确、更快捷、更方便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现代化安全生产中必备的探测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矿生产的发展趋势,说明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板水问题是当前煤矿深部开采中所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综合论述了煤矿深部开采中所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矿井直流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及地质雷达等勘探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煤炭资源后备不足的现状,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我国加大了深部找煤及矿区外围找煤的力度,地震勘探作为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找煤、石油、天燃气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用一个实例介绍了地震勘探在深部找煤中的具体方法及取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动勘察方法探测煤矿陷落柱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陷落柱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探测陷落柱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首次将微动勘察方法应用于煤矿采区勘探,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陷落柱异常区反映敏感.在山西潞安漳村煤矿2002工作面测区已知陷落柱上,无论是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还是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陷落柱.微动剖面确定的陷落柱位置与巷道揭露位置一致,边界误差在10 m左右.微动勘察方法是探测陷落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由于其分辨率高、无需人工源、野外施工方法灵活便捷、不受施工场地限制等特点,对探测村庄覆盖区之下的煤层构造、圈定陷落柱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震勘探在解决诸如小断层、小构造、煤矿采区陷落柱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不同,有时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需要与其它物探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以济三煤矿十四采区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地震和瞬变电磁法勘探相结合,探测采区的断层及煤层顶板上100m内的岩层富水体的方法、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煤层瓦斯渗流是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煤层处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煤层瓦斯渗流必然受到地球物理场的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煤层瓦斯渗流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地应力场、地温场、地电场对煤层瓦斯渗流的影响,以及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煤层瓦斯渗流,并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工程实践论证相结合的角度,展望了该研究领域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有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层析成像方法的应用,使得物探技术变得更加简捷、高效和经济。本文介绍了电阻率成像的基本概念,讨论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并详细阐述了电阻率成像技术应用于煤矿采空区勘察的操作方式、观测装置、数据处理等技术要素。结合某煤矿采空区勘察的工程实际,介绍了煤矿采空区探测时的测区及布线概况。通过对7条测线数据的解释,详细分析了测量结果,并对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The history of subsidence, fires, flooding and other kinds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related to shallow coal workings in India goes back to colonial times some 300 years ago. As coal production accelerated in modern times, so did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drawbacks related to exploitation. In the mid-1980s, a hydropneumatic sand-stow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fill in abandoned galleries but their exact location had to be known.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se old workings are uncharted and consequently large tracts of land cannot be stabilized. A research programme making use of integrated surface, borehole and cross-hole geophysical methods was undertaken over a five-year span to t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Surface geophysical methods, being cheaper and faster than their cross- and downhole counterparts, were used to cover larger areas on an exploratory basis, while cross-hole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locate more accurately one or a network of galleries to be perforated by drillhole(s) and used as a conduit for sand stowing.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one of the cross-hole geophysical method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 pole–dipole configuration is used and both cross-hole and surface-borehole methodologies are tested. Forward modelling and inversion of synthetic data making use of downhole and surface physical and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first. This phase is followed by the inversion of real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ERT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dry voids, but is effective in a waterlogged environment which is estimated to represent 85–90% of the cases. In waterlogged galleries, ERT is applicable in both cross-hole and surface-downhole modes, the latter allowing a larger surface coverage at low cost. ERT is thus a reliable geophysical tool to image water-filled voids and an adequate technique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and geotechn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在地下煤田的开发中,工作面内的小构造、异常体、煤层厚度变化等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槽波探测则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物探方法.本文对河南义马矿区11061工作面进行槽波透射法测量,在巷道显示的煤层厚度变化为1.5~8 m,从理论频散曲线分析速度与厚度关系,确定125 Hz频率槽波主要用于观测厚度约为2~5 m的煤层厚度变化;有效提取了684个频散曲线,并分别拾取了125 Hz时槽波群速度与走时,采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工作面内煤层速度、厚度以及高应力区分布特征,回采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