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陈荣化 《地震》1998,18(2):134-140
研究了13次7级地震和49次6级地震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二个显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62次6、7级震是,有47次地震,其显地震地方平原阴时的夹角≤45°,且47次地震中68%的地震,其第二个显地震发生发后,主震在未来2、3个月内发生。因此这一现象可能是一种短期和临震前兆。作用裂隙串通地震孕育模式即IPE模式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并把这一研究结果初步应用于地震预报实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1 3次 7级地震和 49次 6级地震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二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 62次 6、7级地震中 ,有 47次地震 ,其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的夹角≤ 45°,且 47次地震中有 68%的地震 ,其第二个显著地震发生以后 ,主震在未来2、3个月之内发生。因此这一现象可能是一种短期和临震前兆。作者用裂隙串通地震孕育模式即 IPE模式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 ,并把这一研究结果初步应用于地震预报实践中 ,较好地预报了新疆伽师地区 1 997年 4月 6日 6.3、6.4级 ,4月 1 1日 6.6级和 4月 1 6日 6.3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一种曾对 1 997年新疆伽师的 2次 6级强震及 2 0 0 1年四川雅江 6 0级地震作出了较成功预报的思路为 :“两显著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夹角小于 4 5°,且震级呈上升趋势是判断后续强震的有效指标”。利用该方法对 1 960年以来宁夏及邻区的中强地震进行了预测检验 ,在宁夏的吴忠、灵武地区和内蒙古的巴音木仁发生的中强地震前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地震前兆指标 ,用于中强地震的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震发震时的地方平太阴时τ和地震断层走向两者之间的关系.共计算了24组53个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τ.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大约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的周期性函数、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的起潮力基本上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原地重复发生的两个地震τ1-τ2或τ1-τ2±180°的值ΔΤ.计算结果表明:①如果同一地点的前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则Δτ一般较小;如果断层走向不一致,则Δτ一般较大;②不同地区的地震,即使断层走向相近,其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也较分散,且不表现出有在月亮的上、下中天附近集中的倾向.这些结果说明:月亮固体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和地震断层走向有关;在研究月亮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不宜把不同地区的地震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必须考虑不同震源区孕震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地震发震时的地方平太阴时和地震断层走向两者之间的关系.共计算了24组53个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大约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的周期性函数,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的起潮力基本上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原地重复发生的两个地震1-2或1-2180的值.计算结果表明:① 如果同一地点的前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则一般较小;如果断层走向不一致,则一般较大;② 不同地区的地震,即使断层走向相近,其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也较分散,且不表现出有在月亮的上、下中天附近集中的倾向.这些结果说明:月亮固体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和地震断层走向有关;在研究月亮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不宜把不同地区的地震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必须考虑不同震源区孕震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侯万凯  于龙伟 《内陆地震》2004,18(2):154-161
运用1999年辽宁岫岩MS5.4地震和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两组地震的序列,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并计算两相邻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研究了这两次地震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特征,并对后续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针对辽宁省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若ML≥4.0并连续3次出现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则可将此作为一项具有短期或临震预报意义的异常项。而新疆伽师强震群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的分布特征较复杂,若MS≥4.0并连续出现5次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时则可视为突出异常,且多数情况下不会虚报。一个震群中的主要地震,连续保持地方平太阴时夹角Δτ≤45°,可判定为前震序列,且处于临震状态,同样可据此判定主震后的强余震。  相似文献   

7.
正than two remarkable earthquake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and 9 groups had more than two remarkable earthquake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袁about 64%of the total earthquakes. Among the 9 groups, the local mean lunar times angle of remarkable earthquake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greater than 45毅in only 1 group袁and the local mean lunar times angle were less than 45毅in other 8 groups. Meanwhile, the main earthquakes occurred within 29 days after the remarkable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gle of local mean lunar times less than 45毅can be applied to the short-impending prediction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 in Taiwan area.Keywords院Local mean lunar times曰Remarkable earthquake曰Earthquake prediction曰Taiwan area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显著地震和逼近地震的震兆特征及判据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加林  曹井泉 《地震》1995,(4):315-322
在研究国内26次强震孕育到短临阶段的地震活动图象演化的基础,对出现的两次重要的中等地震分别定义为显著地震、逼近地震,文章着重研究其主要震兆特征、判据指标、物理机制及在短临预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荣华  张晶  李志海 《内陆地震》2009,23(4):413-416
计算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4级地震和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0级地震前发生的几次显著地震破裂面上固体潮应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计算结果表明,这些ΔCFS均大于零,显示固体潮应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有利于显著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10.
根据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分布预报地震的思想,定义中小地震地方平太阴时的集中程度,将其当作一个测震学参数,并研制相应的空间扫描程序,为该参数的应用提供软件基础。为了评价其预报效果,该方法在安徽地区得到初步检验,结果显示,在安徽固镇地区的中强地震前半年左右该参数异常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许秋龙  王瑞平 《内陆地震》1997,11(2):160-167
概述了断层气氡观测点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和观测条件,用最优周期谱持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曲线具有“冬高夏低”的年动态变化和固体潮变化特征。其中固体潮变化是断层气氡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力不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荣华 《地震》2003,23(1):53-56
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壳应变能的积累和快速释放过程。当地震孕育到后期, 震源区及其附近应变能高度积累, 处于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因此, 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必须基于临界状态的特点。临界状态的最重要特点是触发因素将起重要作用。固体潮的引潮力是一种重要的触发因素。笔者改进了过去仅用月亮固体潮引潮力的地方平太阴时方法, 而用月亮与太阳整个固体潮引潮力作为触发因素, 显然这样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表明, 大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几次显著地震易受固体潮引潮力某个方位附近触发。并应用这一现象结合其他地震前兆方法成功预报了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 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辽宁非网上位、流量固体潮畸变震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位、流量固体潮畸变异常与地震时、空、强三要素关系,并在利用地下水微动态预报地震方面做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引潮力与显著地震关系及其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荣华  彭克银  薛艳  丁香 《地震》2004,24(1):60-64
对引潮力与显著地震的关系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进一步完善了笔者提出的基于显著地震特点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简称CH方法。 1997年至2003年5月应用CH方法所作的全部21次地震短临预报中, 与地震实况比较, 较好和做了一定程度预报的共有12次, 占57%, 这表明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CH方法具有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陈荣华  罗灼礼 《地震》1999,19(1):49-53
从非线性观点出发,研究了15次后续强震前较大地震发生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后续强震前2次较大地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上△τ小于45°,以及2次较大地震震级呈上升趋势是判断后面是否发生强震的2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吴小玲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9,13(2):127-134
断裂密度衍是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新方法,用以探索大震之前某一区域或地段面断裂密度的异常变化。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部分地区进行系统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了具有一定信度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北京顺义台气氡和体应变,气压,水位,水温及气温的综合对比观测,论证了地下水逸出氡日变曲线存在潮汐现象,其值与体应变固体潮理论值密切相关。由于用气氡资料预报地震是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个新探索,因而本项工作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际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