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雷瑞波 《极地研究》2019,(1):114-116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本次考察队共有131名队员组成,包括1名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和2名来自法国巴黎第6大学的科学家。2018年7月20日,雪龙船离开上海码头,至9月26日考察结束,历时69天。  相似文献   

2.
张北辰 《极地研究》2018,30(4):447-449
正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始于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4月21日结束,历时165天。本次考察由257名队员组成,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泰国的12名队员,其中科考人员114名。本次考察的航行及调查航行日程如下:2017年11月8日—2018年11月26日,从上海至基督城; 2017年11月26日—2017年11月28日,靠港在基督城;2017年11月28日—2017年12月9日,从基督城至罗斯海;2017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1-2日,“中日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研讨会”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中日两国长期从事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技术和管理专家20余人出席了该研讨会。日本方面出席会议的有国立极地研究所的南极考察事业部长等4名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技术和管理专家,中国的专家主要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第一次举办关于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上海市科委、挪威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 ,由中国极地研究所承办的“中挪极地科学国际研讨会”(China- Norway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ar Science)于 2 0 0 1年 7月 3 0日 - 8月 3日在上海召开。  来自挪威的 1 8名科学家和来自中国极地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 3 6名科…  相似文献   

5.
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从而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序幕。20多年来,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和中国北极黄河站相继建成,这三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既为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重要平台,又为我国进行对外科学交流打开了重要窗口。2004年10月25日从上海出发的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又在为我国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准备。  相似文献   

6.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考察船,破冰航行是极地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以"雪龙"号破冰船的GPS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算法识别冲击式破冰这一特殊的航行状态,在整个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航次的数据分析中,整体识别率超过86.1%,识别正确率达到98%以上。利用此算法,在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航次的破冰识别率也超过85%,识别正确率达到93.5%。雪龙船两个航次实测GPS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用性,而破冰识别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航次的破冰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丙瑞 《极地研究》2019,31(3):364-367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始于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3月12日结束,历时131天,总航程30800余海里。本次考察由来自国内外80余家单位的349名队员组成,调查航行日程如下:2018年11月2日—11月17日,从上海至霍巴特;2018年11月17日—11月18日,霍巴特靠港;2018年11月18日—11月30日,从霍巴特至中山站;2018年11月30日—12月15日,中山站作业;2018年12月15日—12月29日,从中山站至基督城;2018年12月29日—12月30日,基督城靠港;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6日,从基督城至罗斯海新站;2019年1月6日—1月8日,罗斯海新站作业;2019年1月8日—1月13日,从罗斯海新站至阿蒙森海;2019年1月13日—1月19日,阿蒙森海综合调查;2019年1月19日—1月25日,从阿蒙森海至长城站;2019年1月25日—1月29日,长城站队员下船,修复“雪龙”号破冰船;2019年1月29日—2月8日,从长城站至中山站;2019年2月8日—2月14日,中山站作业;2019年2月14日—3月12日,从中山站至上海。  相似文献   

8.
何剑峰  曾红辉 《极地研究》2007,19(3):242-243
8月27—30日,200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青海西宁召开。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来自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等7部委所属的34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与国际极地年”,这是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全面执行之际以及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之前全国极地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因而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各方特别的重视与关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作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的…  相似文献   

9.
<正>当地时间2019年2月2号晚间,南极中山站还是极昼,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激光雷达安装项目进行了首次天空测试,于22时许获得原始回波信号。至此,安装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自2018年11月2日由上海启程,到2019年2月21日完成第一次业务化观测试验,由分别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中日极地冰川学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1 2日至 1 6日在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极地研究所和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主办 ,中国极地研究所承办 ,会议得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支持和资助。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所 ,共1 9人。外国冰川学家有 1 4人 ,其中 1 3人来自日本 ,1人来自丹麦。由于 9月 1 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美国科学家未能到会。国家海洋…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8,(9):47-48
正在执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任务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28日13时36分(北京时间)在距美国阿拉斯加州诺姆港6海里的海域锚泊,这标志着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第一航段——白令海的定点考察作业任务。  相似文献   

12.
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它对极地科学考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MODIS L1B级数据,经监督分类提取冰雪二值图并计算海冰面积,分析2000—2014年中山站附近地区的海冰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结合Landsat影像及雪龙船航迹数据,分析2007—2012年雪龙船到达中山站的航迹特点,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山站附近地区海冰年际变化规律大体一致,且在每年8月至次年3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海冰面积在9月底10月初达到最大值,在2月中下旬达到最小值;雪龙船到达中山站时间为该地区海冰融化的初期,其航迹特点与海冰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成果,与GI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于2004年11月首次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雪龙船航迹的实时跟踪服务,并由“中国南北极信息网”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实时航迹图”使我国南极考察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并为进一步建立“中国历次极地考察航线显示系统”做好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4.
闫明 《极地研究》2006,18(4):310-311
2006年9月20—24日,2006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气象局协办,其宗旨是加强中国极地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计划,交流极地考察的观测技术、保障技术和管理经验,锻炼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队伍。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计150余人,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所属的30多个研究院所和大学,交流论文125篇。本次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分为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两部分,共有125个报告。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海洋地…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杨滨  张侠 《极地研究》2004,16(2):151-158
本文简述了2003-2004年期间中国第18、19次南极考察和第2次北极考察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为数据发布基础平台,利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数据库驱动的网站,通过“中国极地数据库网站”和“中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服务。2003-2004年发布新的数据集406个,新增记录100多万条。  相似文献   

16.
杨有林 《中国沙漠》1986,6(4):68-69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联邦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合作的协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哥丁根大学和科隆大学的科学家组织了联合考察队,于1986年8月26日至11月7日对新疆于田县境内的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克里雅河流域及其邻近沙漠地区进行了野外重点考察。这次考察涉及学科面广,考察路线的里程长,参加的科技人员多,属-次综合性考察。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主办,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及河南省地理学会、平顶山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第十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0~23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8.
王泽林 《极地研究》2022,(4):485-493
《极地规则》于2017年1月1日生效之后,航行于“西北航道”的船舶需要同时遵守《极地规则》和加拿大国内法规。为保障极地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防止船舶对极地水域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地规则》规定了相应的强制措施和建议措施,加拿大随之废除旧法制定新法与《极地规则》的规定保持一致,但是新法中存有高于《极地规则》标准的问题。《极地规则》要求在“西北航道”航行的船舶符合技术标准,并不能解决加拿大国内法中要求外国特定船舶的强制报告制度而产生的争端,以及外国船舶进入北极群岛水域的提前申请许可制度,后者涉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授权范围的解释争端,以及国际法上“历史性水域”理论与实践中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93,12(3):25-25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化,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国际气象与大气物理协会和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于1993年7月12日至23日在日本横滨市召开了科学大会。来自全世界各国的100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这一科学盛会,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地理所,兰州高原大气所、冰川所,水利部水文资源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海大学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30余位中国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2,(3):63-63
我国大洋功勋船“大洋一号”历时369天,航行64162海里,圆满完成我国第22航次大洋科考,于11日上午返回青岛。这是我国航程最长、科考范围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大洋环球科考,其航程相当于3倍赤道长度,并取得诸多历史性突破和科技成果;但对于神秘的海洋,这只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