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煤作用的层序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华南二叠纪含煤盆地和侏罗纪鄂尔多斯含煤盆地进行研究,建立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陆相坳陷盆地的地层层序沉积模式和层序聚煤模式,并对两者聚煤作用作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张性断裂把鲁西地区分割成凸起、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控制着该区含煤地层及煤炭资源的分布。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青崮集凸起(潜)北侧,单县断层以南,含煤地层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厚度约500~700 m,沉积基底为奥陶系,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是海相到陆相的过渡时期,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煤层;同时,该区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为煤层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淮北闸河矿区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岩矿鉴定、光谱分析、X衍射、沉积磷酸盐分析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对淮北闸河矿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区二叠纪时为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煤炭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承担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划分和对比》课题已正式通过评定,主要成果如下。过去一般认为华北地台上只有中石炭世晚期沉积,这次在辽宁复州湾等地发现含中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二叠纪含煤地层分布很广,其含煤性居各主要含煤地层之首,占目前全省探明储量的70%,是勘探和开采的主要对象。为了进一步探索二叠纪的成煤规律,扩大找煤远景,对二叠纪地层进行深入研究与划分对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东南部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叠纪早期,华北地台的陆表海不断向南退缩,从而在华北地台东南部开始了陆相三角洲的聚煤作用。伴随着三角洲体系的进积增生,含煤系数和煤层厚度由西北向东南同步增大,聚煤盆地和富煤带依次向东南迁移,含煤层位依次抬高,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二叠纪的富煤区。在秦岭纬向古构造的影响下,本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区、分带及煤盆地的迁移展布,具有南北向变异、东西向延展的特点。晚二叠世由于南部的秦岭-北淮阳海槽脉动式抬升,导致海水沿确山海峡和肥东海峡向三角洲回流,三角洲的朵叶受到破坏,海湾泻湖和泥炭沼泽发育,沉积厂晚二叠世特有的淮南含煤组及用应的富煤带。  相似文献   

7.
贾炳文 《地质论评》1980,26(3):225-232
一、本区紫斑泥岩的一般特征吕梁山中段交城-古交区,二叠纪地层十分发育,主要为一套陆相泥砂质沉积,由下统山西组陆相含煤建造逐渐过渡为上统石千峰组紫红色砂泥岩建造。总厚550余米。由交城水峪贯地区二叠纪地层简表(表1)可见,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沉积时,无论岩性特征、植物化石及含煤性均属典型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岩性中有机碳含量减少,几乎不含可采煤层,说明当时气候条件已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半潮湿性大陆气候,地层  相似文献   

8.
从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系标准剖面入手,探讨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含煤地层格架研究中的应用。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可分为2个陆表海碳酸盐岩与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层序和2个河流碎屑岩层沉积层序,其形成受控于3级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河北地区广泛发育各种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分析发现黄河北地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相、陆相和过渡相环境均有发育。该地区存在的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是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潟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发现:本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烃源岩发育有意义的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分别是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黄河北地区属鲁西地区一部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发育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和可燃性有机岩(煤),是重要的烃源岩;黄河北煤田含煤地层含煤14层,其中1~5层煤赋存于山西组,6~14层煤赋存于太原组,就可采煤层的层数来说,存在“东多西少”的特点;在含煤地层剖面上的分布特点是“上薄下厚”,主要富煤带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泥页岩主要发育在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层厚度在横向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由北向南泥页岩层厚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南部济西矿区和长清矿区,西北部伦镇矿区、李屯矿区厚度发育较好,多在90m以上。  相似文献   

10.
黔西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布面积约3万km~2,厚度由西向东减薄。在晴隆、织金,玄武岩组下部产Neomisellina等,属早二叠世晚期产物。在兴仁、普安、水城、赫章一线,该组上段夹有富灰高硫可采煤层,命名为“玄武岩含煤段”,该线以东的龙潭组底部沉积可能与“玄武岩含煤段”层位相当。在今后找煤与科研中,应注意对这一层位的煤层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黔溆煤田舒溶溪井田含煤岩系为二叠纪梁山组,其沉积厚度和主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主采煤层呈鸡窝状、透镜状赋存,其赋存形态与沉积基底起伏形态有继承规律.研究表明:梁山组下伏岩系为石炭纪壶天群灰岩,梁山组沉积前普遍存在岩溶洼地和溶蚀残丘,沉积古地理景观为凹凸不平的古岩溶地貌或准平原,梁山组沉积时,在凸丘斜坡带上的沉积物相对基底洼地、谷地细碎屑物和生物残体堆积物在沉积厚度和稳定性上有差异,这种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差异压缩,从而在基底坳陷低洼的地方形成的含煤地层厚度大,煤层厚度亦大;在凸丘隆起的地方,含煤地层厚度小,煤层厚度亦小.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南部广泛分布着扬子型二叠纪合媒岩系(龙潭煤系),根据该区沉积特征可划分两种沉积亚型印象即巢县亚型和宿松亚型。本文着重从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叙述各沉积相特征,根据沉积相垂向序列组合及时空演化,建立了皖南地区二叠纪四种沉积模式和三种成煤模式。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聚煤特征,指出富煤中心对该区今后找煤和资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东部地区,泛指著名的长白山区,面积约5万公里。全区广泛分布太古代、石炭纪及二叠纪变质岩系及上古生代花岗岩。中生代以来的沉积岩系,仅散露于若干盆地之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和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14.
煤中铝为近年来在我国内蒙古中西部、山西省北部发现的新型的可利用资源。高铝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和山西隆起这两大构造单元的石炭-二叠纪的煤层中,靠近阴山古陆南麓,煤中铝含量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变化趋势。煤中铝的这种变化趋势和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含煤沉积背景条件密切相关,包括沉积盆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所处的位置以及物源区母岩岩石成分等因素。初步估算华北地区可供工业利用的煤中铝资源量达19.5亿t,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露头、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特征的综合分析,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豫西新安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划分为3个超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分析了6个主要含煤层序的层序地层特征,建立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沉积体系及成煤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太原西山以典型的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而闻名中外,本文论及的碳酸盐岩,为该建造的重要海相组成部分。它与地史上广泛分布的清水碳酸盐沉积相比,无论在时空分布、发育程度、岩性、岩相组合和形成环境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研究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对于探索石炭二叠纪成煤时期的海陆展布和成煤环境的变迁,从而借以恢复古地理景观,提供较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含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为老第三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含煤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20.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内陆表海盆地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分析的原理,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沉积体系分析。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是控制层序单元形成的主要因素。含煤沉积形成过程中的海侵方向及其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受盆地周缘构造的影响,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聚煤作用往往出现在层序地层单元形成的后期;空间上,富煤带多位于海侵体系域的上倾方向。随时间的推移,由北而南富煤带向上部层位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