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对伊犁城市体系布局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城市体系从具有突出的军事政治职能的特征转变为建省后城市军事职能与行政职能分离,行政职能增强。这一趋势显示出城市职能结构多元发展的特征。伊犁9个城形成了等级分明的城市体系,建省前的惠远城和惠宁城是级别最高的城市,建省后的绥定城、宁远城和惠远新城为第一等级的城市,体现了行政建置与经济发展对城市规模的推动力。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从军府制下的满城中心-边缘结构和条块隔离结构,转变为按照省府州县制度下的府治与道治治所双中心-边缘与东西块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以西北地区五个省会城市所在的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近50年西北地区城市气候的变化趋势,考察了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发现西北地区大城市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和暗岛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发展与城市气候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证明西北地区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不完全符合库次涅茨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3.
知识创新是城市创新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知识创新的多学科研究内容,从城市地理学城市职能的视角,构建了城市知识创新职能的测度框架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城市知识创新职能是以内在知识存量和外在实践条件为基础,以满足人类新时代生存和发展需求,在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及知识应用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测度维度包括职能规模、职能强度、职能尺度和职能活力;(2)中国城市知识创新职能发展水平不均衡,知识创新职能突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少数发达地区,形成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陕成渝和中部武汉合肥为四顶点和中心的菱形知识创新结构,根据Jenks自然断点法划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地区级和知识创新发展型城市;(3)城市知识创新职能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受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各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经济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其他因子交互解释力最强,是影响城市知识创新职能发展的主导因素。未来中国应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知识创新职能,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制定适合城市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强化人文社会因素在城市知识创新职能建设中的主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网络体系分析——基于民营企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营企业视角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透视民营企业对其城市网络形成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的分布数据,借鉴城市网络分析方法,从服务值、连通性、网络性3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民营企业视角,西北地区的城市构成了以西安和乌鲁木齐为主副双核、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其他城市可作为其辐射区域的网络系统,且基于民营企业的城市网络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高燕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24,(2):309-318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2)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3)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4)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5)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分形理论和相空间概念,从理论的角度演绎推导出城市规模分形结构的一般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对五省萄城市规模分形结构进行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城市体系,制定城市,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科教职能等级划分及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言荣  刘洁 《地理科学》2001,21(2):183-187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加权求和方法得出中国城市科教职能综合评价指数,并用纳尔逊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作为科教职能等级划分的依据,把中国科教职能城市分为四个大级、六个亚级,据此分析得出中国科教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职能强度上都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且明显地偏集于环渤海区和华东区,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带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地方政府对中小型科教中心城市应给予政策倾斜和投入支持,以逐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韩光辉 《地理学报》1995,50(4):324-334
中国古代城市市政建制出现于公元12世纪中叶,发展成熟于13至14世纪前半期,其主要标志是都市警巡院和城市录事司的兴起,对城市实行专门行政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规模扩大及其职能完善的结果,本文就中国元代城市市政建制的职能及建制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等城市历史地理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职能体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太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认识城市职能体系需从其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着手,从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方面来界定,思路是将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与空间属性结合起来,研究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主要职能。文章以太原市为案例,构造了区位熵、职能规模、职能强度3个指标,对太原市在省域、中西部、全国3个空间层次的城市主要职能进行了分析、力图通过该市的案例,探讨单个城市职能体系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多角度较为系统地认识一个城市的职能体系,为城市定位和城市性质确定提供更丰富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分类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资源型城市是中国式"问题城市"的代表,但它本质上不属于同一职能类型.随发展阶段的不同,资源型城市表现出不同的职能特点.本文利用全国城市职能分类的成果,按照优势职能、突出职能、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四要素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特征进行了整理.按照优势职能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典型期资源型城市和变异期资源型城市,按照突出职能划分为采掘业城市、制造业城市和商业城市,按照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化程度划分为职能专业化和职能多样化的资源型城市.中国资源型城市的职能具有多样化的趋向,但多数城市仍囿于采掘业城市和制造业城市的范畴,并且职能演化缓慢反复.这说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仍将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命题.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集)镇经济也逐步发展和繁荣起来,不同类型的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开始形成。在原有的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手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和交通集镇。其城(集)镇功能的消长表现在: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发展相对缓慢,以经济、商业职能为主的集镇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集镇数量增加、人口增长、规模扩大、开市日期增多、集市广设店铺,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超  邹建军 《干旱区地理》2019,42(5):1141-1152
中国政府近年来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关注城市可持续,强调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然而,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并未取得共识,中国政府部门也未发布权威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本文建立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确定了各级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和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西北地区2000—2014年分地州市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度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 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相比,整个西北地区的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一直介于0.4和0.5之间,始终处于中等水平,然而总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各级政府今后必须制定各种大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政策。(2) 整个西北地区分要素城镇化质量历年大体上呈现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社会发展质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城乡及区域一体化质量”的态势。其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属于高质量,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城市社会发展质量从较低质量变为中等和较高质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从较低质量变为中等质量;城乡及区域一体化质量属于较低或中等质量,但近年来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因此,西北地区应根据上述特点协调好这4个指标的关系。(3) 从空间上看,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长期呈现出中等质量城市广泛分布而较低和较高质量城市零星分布的格局,而且分要素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它们与人口城镇化率的时空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西北地区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州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协调好城镇化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本文为科学认识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时空特征提供帮助,也可以为类似区域城镇化质量的科学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北地区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铁路客运班列数据,运用列车频次优势度、复杂网络理论及社区结构识别等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铁路建设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社区数量减少,已形成分别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核心城市的稳定的多中心结构。(2)西北地区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中心度及中介度的影响较小,对列车频次优势度的影响比较明显,西北地区高铁建设仍需注重“量”的积累。(3)西北地区各城市列车频次优势度及中心度呈现出明显的“沿途效应”。(4)基于普速铁路联系强度划分的社区空间分布与城市群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在考虑高速铁路列车频次的影响下,这种一致性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城市职能是城市定位、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城市职能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论文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把握城市职能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普遍性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主导职能不断更替,农业社会阶段主要是政治和商业职能,工业社会阶段主要是制造业、商贸和物流职能,后工业化阶段是服务业职能且以生产性服务业职能为主。② 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职能特征表现为城市等级越高,城市职能综合性越强,服务业职能越强。③ 不同空间层面城市职能特征表现为,全球层面,发达国家本土通过城市职能升级,全球产业转移,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职能,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制造业转移,加速工业化,形成工业职能为主导职能,服务业职能地位不断提升;全国层面,城市职能地带性差异较大,东部工业职能依然突出,西部矿业职能、科技职能、行政职能较明显;城市群层面,世界发育成熟的城市群,在区域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以及外围城市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联系和职能分工。中国的许多城市群在中心和外围城市之间也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中心城市以服务业职能为主,但外围城市之间职能分工还不明确。④ 城市职能演变影响因素方面,自然条件、人口、交通、政府引导、区位等传统因素起基础作用,科技、全球化、信息化等新因素作用越来越大。城市职能演变还受区域分工、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趋同发展等机制共同作用。⑤ 未来研究方面,研究时间上应补充完善长时间尺度和近期研究的城市职能研究,研究内容上应加深城市职能效应、城市职能演变机制和职能优化方面的研究,与国家战略进行融合;研究方法上除了统计分析,还可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华南沿海4省区城市分类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忠暖  甘巧林 《热带地理》2001,21(4):291-294
采用城市就业人口的统计资料,运用城市经济基础分析、多变量聚类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南沿海粤、闽、琼、桂4省区4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综合职能分类、共分出5个大类9个亚类。分类结果对认识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职能结构和职能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本区域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参照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西北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现状,以及我国西北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与其基础设施等特点,阐述兰西地区有可能孕育一个新的大城市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大城市带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西北河湟谷地(兰州-西宁)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现状,以及甸西北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发展与其基础设施等特点,阐述兰西地区有可能孕育一个新的大城市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城市工业职能的概念包括城市的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三个要素。城市工业职能分类就是按照上述三要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城市进行分类。本研究曾采用主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纳尔逊的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最后以沃德误差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作为分类的基础,稍加修正,并以纳尔逊法分析结果作补充。中国1984年的295个城市被分成三个大类、十九个亚类和五十四个职能组。  相似文献   

20.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点—轴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对区域旅游的辐带作用、提高区域旅游的可达性、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该文在分析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西北地区分布有序的旅游“点—轴”开发结构,力求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