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树木和每年粮食状况具有密切相关性,这被认为是热带土地利用系统的一个特点。所有热带区域的例子表明,作为传统轮垦制的一部分,农民们将树木从其原生地移入农田以保护土壤或生产林果产品。这种方式已在现代兵田林业中不断发展着。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在热带气旋长期预测中可作为背景资料参考。如果把它同其它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热带气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互花米草开发华南热带海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多年生高秆型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海岸,70年代末引入我国,本文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对互花米草在华南热带海滩的生长适应性,生物量和收获量及其在促淤造陆,改良土壤等方面作了论述,并对互花米草的抗污染作用和作为饲料,饵料等的经济作用也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互花米草在华南热带海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南岛热带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海南岛属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地带。主要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同时还有赤红壤、燥红壤、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在900公尺以上的山地,尚有山地黄壤的分布。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使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过程终年进行,而且强度很大,形成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土壤形成过程也相当强烈。在成土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湘西亚热带地球化学景观上壤中重金属分布与土壤机械组成、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利用过程中的土壤退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水平的衰退是热带山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即从热带雨林→33a次生林→6a轮歇地→4a轮歇地→旱谷地→橡胶林→荒草坡呈降低趋势;相对于热带雨林而言,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退化程度增高减幅增大,土壤微生物衰减的速率比土壤养分的衰减更快。说明山地的退化严重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代谢途径。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继洪  郭庆荣  谭军 《地理研究》2004,23(3):312-320
本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物理、化学性质变 (退 )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丘陵赤红壤在物理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土壤孔隙性和土壤水分性能变劣 ;在化学性质退化方面 ,主要表现在养分贫瘠化、保肥供肥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会引起土壤养分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 ,有机质的减少是丘陵赤红壤物理性质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保护植被、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防止丘陵赤红壤理化性质退化  相似文献   

9.
土壤活性有机碳在指示土壤碳库平衡、表征土壤肥力与质量、衡量土壤微生物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松林生态系统93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的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平均值为1.92g/kg,占土壤有机碳的29.18%,变...  相似文献   

10.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吴绍洪  郑度 《地理学报》2000,55(6):689-697
从我国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划分,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界线的划分,着重生态地理区域之间界线的逐渐过渡特征。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热带北界中段划分的差异,指出他们在概念、资料和方法上的差异。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域中提出热带、年热带、真热带和热带波动带的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热带区域。在确定和建立热带北界划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探讨了本次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划分与前人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copper (Cu) content in 205 soil samples (0-20 cm) of Tibet, covering 5 soil class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u was 19.6 mg kg-1 (CV=49.28%); (2) the content of Cu in Tibetan soils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China; (3) the content of Cu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changes in the zonal successions of soil in Tibet; (4) Cu contents in Tibetan soils varied with soil properties, particularly soil parent materials that Cu contents were remarkably enriched in soils derived from sha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章申  孙景信 《地理研究》1990,9(2):58-66
本文论述了珠穆朗玛峯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并发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母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The copper (Cu) content in 205 soil samples (0–20 cm) of Tibet, covering 5 soil class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u was 19.6 mg kg-1 (CV=49. 28%); (2) the content of Cu in Tibetan soils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China; (3) the content of Cu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changes in the zonal successions of soil in Tibet; (4) Cu contents in Tibetan soils varied with soil properties, particularly soil parent materials that Cu contents were remarkably enriched in soils derived from sha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4.
以岷江冲积物、黄壤残积物发育成的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紫色砂岩泥岩母质发育成的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量和转化。揭示了紫色水稻土具有无定形铁含量,铁活化度较高,氧化铁的转化作用较弱等独特的发生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理研究》1984,3(4):39-47
本文根据采自全国各地的236个土壤剖面表层样品的硒测定数据,讨论了我国土壤表层总硒的统计分布和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畜硒反应病的关系。从土壤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以棕褐土系列为中轴的低硒生态地理环境是我国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动物白肌病的共同致病环境,而低硒土壤则是这一生态地理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旬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人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们生矿物和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溶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内蒙东胜、河北张家口、山西离石和湖北通城、秭归等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区的92个土壤样,分别进行了其各项物理、化学特性的测定,和崩解、溅蚀、贯入试验,发现不同土类的试验结果与其理化性状之间存在规律性,它们是土壤抗蚀性的反映。文中还对不同土壤的抗蚀性大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土壤全氮空间分布估算——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DEM,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表征基于母岩和地形因子的土壤-景观模型。本次研究根据兴国县151个样点数据,分析TN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TN含量平均值为1.06g/kg,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中TN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35g/kg ;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中TN的平均含量最低,为0.88g/kg 。空间分布上:TN含量在0.5g/kg~1.0g/kg的面积最大,为1580km2,TN含量在2.0g/kg以上的面积最小,为127km2。地形变量中坡向对TN含量影响最大,TN含量和母岩、海拔、坡向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坡度和TN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和DEM(30m×30m),估算TN的空间分布,R2为0.637。  相似文献   

20.
洪继华  章申 《地理研究》1988,7(4):21-31
本文研究热带亚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垂直分异及其分层性特征.土壤剖面中,水溶态、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浓度自上层向底层降低.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分布与有机质一致,而与pH值相反.Fe-Mn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分布与粘粒一致.残渣态分布的差异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